本文作者为体验师@青山闪闪,首发于糖纸众测。
是什么让我如此需要一台 M1 芯片的 Mac 呢,这得从让我头疼的 HEVC 编码的视频素材开始说起了。
大约两年前开始,各大影视厂商都把重心放在了视频性能上,录制的视频编码升级到了 HEVC(高效视频编码),也称为 H.265 ,用于取代过去的 AVC/H.264 标准。
H265/HEVC 的优点很明显,在同样的素材质量下,相较于 AVC/H.264 的素材体积可以压缩一半,占用存储空间和带宽更小 。例如大家熟悉的索尼的 A7S3 、佳能 R5 、iPhone 8 之后的机型和 DJI 的大多数无人机,都支持了 HEVC 编码标准。更好的视频压缩编码,储存卡可以录制更长的视频时间,这听起来很香对不对~
可是换来的就是解码性能要求过高,需要效率更高效率的处理芯片进行解码。我手里的 2018 款 i7 版 MacBook Pro 连正常的预览都没法播放,更别提流畅的后期流程了。所以想要处理 HEVC 编码的素材的办法就是,转码做代理~ 可是这样又给后期增加了工作流程和存储负担。
谁能想到,两万多的电脑处理不了的事情,手里这台五千多的 iPad Pro 却可以流畅地给 HEVC 编码素材进行后期作业,在简单了解后得知, ARM 的架构恰巧很擅长适合解码。
终于 ARM 架构的 Mac 公开发售了,带来了全新的 M1 芯片,感谢糖纸让我有机会深度使用全新架构下的 Mac mini,我将这段时间体验到的结果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拿到手立即开箱,盒子里除了一台 Mac mini 就是电源线和说明书纸片,那可是相当的环保~
把 Mac mini 放到工作桌上,体积小巧不占地,阳极氧化的铝制机身上看不到一颗螺丝,正面有一枚精致的白色工作指示灯,背后的塑料与铝在弧角上自然地过渡,一体成型的工艺让 Mac mini 放在桌面上像个工艺品,让人难以联想这样优雅的外表下拥有强悍的性能。
开机之后就是熟悉的 macOS 界面。登陆自己的 iCloud ,我常用的备忘录、日历等内容都被自动同步了过来,不需要复杂的调教设置,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我拿到的是 2020 款 Mac mini ,M1 芯片、16G 内存、1TB 固态硬盘的配置,预装了 macOS Big Sur 系统。
重新设计的控制中心和出厂自带 app 的图标统一成圆角矩形, iOS 上的小组件也到 macOS 上来了,嗯~有 iPad 那味了。
简单上手之后,忍不住要看看 ARM 架构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具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这段佳能 C300 III 电影机的 4K 分辨率,60FPS、总体码率: 804 Mb/s、4:2:2 10bit 的 AVC 编码素材,在 Final Cut Pro 里进行回放测试。
配置为 2018 款 i7 处理器、32GB 内存、4G 显存的 Radeon Pro 560X 独立显卡的 MacBook Pro 播放直接卡成 PPT ,如果不转代理的话就连粗剪都没办法进行呢~
而同样的素材到了 M1 Mac mini 上不仅流畅播放,我试着把增加三条轨道,同时处理三条 4K 60FPS 4:2:2 10bit 素材依然可以流畅播放,我服了~怎么做到的?直到增加到四条 4K 轨道才会出现明显的掉帧,这已经超越多数工作站的处理性能了。
接着测试之前提到让无数后期头疼的 HEVC 编码素材,以这段 SONY FX3 的 4K 分辨率、100 FPS、总体码率为 295Mb/s、4:2:2 10bit 的 HEVC 素材作为测试基准,测试环境为 Final Cut Pro 。
在 M1 版 Mac mini 上依然可以同时处理四条轨道流畅回放,增加到六轨道才会出现掉帧。
i7 版 MacBook Pro 播放单条就已经出现明显的丢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