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顺利的话,预计5月17日,东鹏饮料将开始申购。若成功,东鹏饮料将成为“能量饮料第一股”。
其实,在被证监会审查过程,证监会曾发布了近1.4万字的反馈意见书,要求东鹏饮料详细说明包括规范性、信息披露和财务资料的相关问题。其中,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和销售区域集中等问题备受关注。
蓝鲸财经记者注意到,东鹏饮料在准备IPO的阶段,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先后推出了陈皮特饮、由柑柠檬茶等产品,并且通过知名代言人宣传,拓展非能量饮料产品收入占比。并且,北方市场东鹏饮料的产品布局也在增加。
在业内人士看来,能量饮料市场仍在高速发展,东鹏饮料的市场还很大,但要持续获得高增长取决于在能量饮料市场第二梯队的竞争情况,以及企业多元化的创新能力。随着东鹏饮料IPO,进入资本市场,东鹏特饮还要关注投资者关心的经营独立性、业绩成长、经营性资产的权属、财务数据的合理性等问题。
东鹏冲刺“能量饮料第一股”,被质疑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根据东鹏饮料招股书披露,东鹏饮料5月17日开启新股申购,申购代码为707499,发行价格预估为46.27元。这就意味着东鹏饮料或在5月底正式敲钟,成为能量饮料第一股。
对于东鹏饮料成为“能量饮料第一股”,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上市之后,在资本的加持下,东鹏饮料的品牌力、渠道力和产品力会大幅提升,销售团队以及经销商体系会更有信心,且更加稳定,有利于东鹏饮料的发展。
东鹏饮料此次IPO拟发行4001万股,募资约17.32亿元,本次募资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信息化升级建设、研发中心建设、总部大楼建设、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等几项。其中生产基地建设、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两项占比最大,占募资总额七成以上。
同时,东鹏饮料对其旗下能量饮料东鹏特饮的依赖程度令人吃惊。目前,东鹏饮料旗下产品涵盖能量饮料、非能量饮料以及包装饮用水三大类型,其中能量饮料是东鹏饮料的主导产品,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分别贡献收入28.85亿元、40.03亿元及46.55亿元,占东鹏饮料总收入的94.99%、95.11%及93.88%。在能量饮料市占率排名第二。
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东鹏饮料与红牛相比,具有价格优势,满足了第一阵营以外的能量饮料市场需求。数据显示,东鹏饮料500ml装产品终端售价为5元,低于红牛250ml每罐6元左右的价格。
由于东鹏饮料功能饮料在东鹏饮料收入中的占比较高,证监会也关注到这一点,在《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证监会就要求东鹏饮料就产品收入单一的风险,说明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是否具有一致性。
对此,东鹏饮料表示,在饮料行业,企业产品单一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饮料企业会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集中力量将某一特定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强化自己的品牌优势。包括A股上市饮料企业香飘飘、养元饮品和承德露露,这些企业旗下主导产品收入比例均超过9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业近两年由于产品单一老化的问题,业绩也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东鹏饮料表示,正在依托自身的研发能力、生产体系和销售渠道,布局其他类别的饮料产品,推出了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等。数据显示,上述非能量饮料营收比重一直在逐渐增加,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6个月,东鹏饮料非能量饮料营收占比分别为3.28%、3.53%、6.89%。
关注度提升,产能利用率偏低等众多问题待解
其实,在《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证监会通过近1.4万字要求东鹏饮料就规范性、信息披露、财务会计资料等问题进行书面回复。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要求东鹏饮料说明原材料供应商、物流供应商与企业是否存在除购销外的其他关联关系,以及不同供应商同类原材料的价格差异和原因,发行人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变化是否符合市场趋势等问题。
并且,证监会对东鹏饮料改制过程进行问询。要求东鹏饮料说明:“东鹏饮料前身为东鹏有限,系由全民所有制企业东鹏实业改制而来。东鹏实业199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为1652万元,2003年改制时林木勤等20人为何仅以253.66万元受让东鹏100%产权。”
对于东鹏饮料是否回复了上述证监会问询,蓝鲸财经记者致信东鹏饮料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东鹏饮料方面并未回复。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对于东鹏饮料而言,给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很重要,都可能导致IPO无法完成。IPO成功后,二级市场投资者更关注经营独立性、业绩成长、经营性资产的权属、财务数据的合理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需东鹏饮料迅速处理好。
在生产环节,东鹏饮料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也受到业内关注。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东鹏饮料按照生产吨数计量的总产量分别为64.84万吨、101.61万吨及123.38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2.03%、66.38%及69.61%。
其中,东鹏饮料广东、广西各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55%、79.22%及75.76%,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覆盖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区的安徽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仅在50%左右。数据显示近三年分别为40.01%、37.52%及52.51%。
对此,东鹏饮料称,同行业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基本处于50%-60%,发行人产能利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东鹏饮料拓展的非能量饮料品类的产能却在下降。2018年-2020年分别为51.2%、37.89%和25.81%。
在产能仍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东鹏饮料仍投资扩大产能。数据显示,东鹏饮料将9.59亿元用于华南、重庆和广西的生产基地建设。如果消费市场不能持续扩大,扩大的产能是否会产生浪费,值得关注。
在路胜贞看来,东鹏饮料未来的突击点仍在功能饮料。他表示:“东鹏饮料如果能够有效激发红牛外的能量饮料第二阵营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东鹏饮料还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非能量饮料能否获得突破,在于产品包装、概念、口感上的创新程度的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