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炜 专栏
今年市场是难以判断的“打脸行情”,每当你觉得有机会时,市场即出现高点;反之,当指数岌岌可危时又转危为安。去年结构性的各种“茅”大涨背后也遗留了一大批低估值的板块和行业,此时要全面下跌很难,反之要复制前两年行情也不容易。
本周市场让人不可捉摸,周初周期股的大幅冲高让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黑色系”上,之后指数随着周期股的回落而出现回调,就在指数岌岌可危时,内地的社融数据发布,整体4月的数据不如人意,M1增速创近年新低,悲观情绪在卖方蔓延。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数据更让人捉摸不透,低迷的非农就业数据反映了对岸经济的不振;而核心通胀率过4%更是让所有人担心美国货币收缩的速度或早于预期,伴随着美股周中的回落,一时间全球警钟敲响。
但之后
A股却走出了反弹行情,且指数逼近反弹前高,如果本周你去看大部分卖方的报告,你会发现基本是错误连连、不忍直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市场不断打“短期预言家的脸”。
我们觉得,如果把时间拉长,你会发现今年市场自一季度后就是这样一种难以判断的“打脸行情”,每当你觉得有机会时,市场即出现高点;反之,当指数岌岌可危时又转危为安,甚至板块、机会也是如此,追高的风险极大,而止损也不见得高明,趋势性投机者如果不能买到最强,最后往往得不偿失。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复杂的宏观与割裂的微观所造成,复杂的宏观是指当下各国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伴随经济复苏的进程各不相同,因此单一数据是好是坏很难一言道尽,导致市场长期都偏谨慎,但短期又不敢过分看空;而A股微观内部,流动性不如去年,但整体经济复苏明显,而去年结构性的各种“茅”大涨背后也遗留了一大批低估值的板块和行业,此时要全面下跌很难,反之要复制前两年行情也不容易,在经历了一波大幅调整后,市场各方难以形成共识,震荡成为自然。
此时,对于市场短期的判断很难,但对于短期的操作却似乎没那么难,不追高,不恐慌,逢低关注,逆势买卖,或许有不错的小惊喜。
(作者为国泰君安上海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