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券商A股策略:A股下半年结构性行情不变

观点
2021
05/21
06:33
亚设网
分享

时值5月份,券商已经对于A股市场2021年中期甚至下半年行情有所预判。截至目前,开源证券、万和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券商披露投资策略。综合来看,券商认为,大盘成长风格成为市场的主流,周期股的弹性正在回归,下半年维持结构性行业的特征;也有券商认为,A股3500点以上,风险大于机会;3150点至3300点,机会大于风险。

开源证券:周期股的弹性正在回归

当下投资者都在讨论今年市场会和哪一年雷同。大家用宏观环境进行归因,于是找出了可能的2010年、2011年、2017年和2018年。为了寻找出历史上相似的年份,对A股历史上滚动52个周(一年)的走势进行了89万次的一一比对。答案让人遗憾,A股历史上高度近似的走势几乎未出现过,如果非要找出一段则是:上证指数2001年11月2日至2002年11月15日的走势,与2013年4月12日至2014年4月4日的走势最为相似。

“一致预期”往往是对的,这是2020年市场投资者的感受,大家都看好消费,于是消费涨;大家都看好新能源车,于是新能源涨。但这种趋势开始从历史的极致逐渐回落,以前在潮流中的人群似乎困在其中并成为了潜在的空头,在核心资产为主的基金中,我们测算可能还有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等待解套,当然这不是下跌的动能,但却是反弹中的困扰。如果仍然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入场,这也许都不是矛盾,但是通胀已经回升,信用开始收缩,即使侥幸认为股票市场流动性是割裂的,但是基金发行降温也让市场找不到回去的理由。

周期股并不是公用事业化,而是估值上应该有些变化,在2017年公用事业的逻辑去套周期股,从后来盈利变化来看,其实不完全错误,但是用于指导投资上就存在问题,并不是要把它作为买入并持有的资产。周期即周期,未来库存周期的波动仍然决定了周期的方向,但是成长性让周期股的弹性正在回归。

万和证券:结构性机会在中盘成长股

整体保持谨慎,结构性机会在中盘成长股。5月市场延续震荡,难有趋势性行情,但市场将继续分化。一方面受基本面持续复苏支撑,指数向下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宏观流动性逐步回归常态,央行表示“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央行短期收紧力度不会太大,但通胀预期仍对市场情绪形成一定压制。因此市场整体将呈现震荡市行情,短期主要是结构性机会。

根据一季报业绩,创业板及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成长股同比、环比业绩表现明显强于大盘股,未来中盘成长股阶段性表现将更优;行业方面,农林牧渔及国防军工表现出较强的业绩修复性。结合一季报及行业当前估值,短期来看行业配置可重点关注农林牧渔、银行、国防军工、轻工制造。

A股业绩显著改善,剔除基数影响后,2021年一季报A股上市公司业绩优异,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成长股业绩表现强劲,整体来看中盘成长股更优于大盘股。

以两年复合增长率、营收比率、归母净利润比率来看,制造业、消费、顺周期领域表现靓眼;其中汽车、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均保持较高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长率;消费中休闲服务修复态势较好,但其受疫情影响较大,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对消费的影响;顺周期产业受益于原材料涨价及基本面持续恢复,业绩修复表现靓眼,但当前部分原材料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其涨价持续性动能正在衰减,后续仍需关注需求端的变化。

华西证券:固本培元,用好窗口期

针对2021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投资者在估值的把握上,可以关注两方面:一方面客观的宏观环境及产业发展决定了绩优个股存在“估值溢价”的特性;另一方面,“估值又不可承受之重”。由此预计消费、科技板块的股指波动会加大,其细分子行业股价表现会进一步分化。

2021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低估值策略”的重要性会提升。低估值行业下半年(尤其四季度)或有阶段性的估值修复的机会。

尽管未来通胀会回升,但通胀整体可控,“权益类资产”仍是“配置荒”环境下为数不多的可进行投资的资产。由此,预计2021年下半年A股整体仍具备“结构性行情”特征。2021年下半年宏观层面对A股运行产生扰动因素较多,A股市场波动会增加,走势相对曲折。无论债、股或具体到A股板块,均建议“不追高”。

提防2021年下半年某特殊时点(或7月底)市场出现阶段性“缩减式恐慌”。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回升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将进一步确认,留给可操作的窗口期会越来越小,用好“当前至三季度”窗口期,四季度可适度控制仓位为宜。具体点位:3500点以上,风险大于机会;3150-3300点,机会大于风险。

风格上,转向适度均衡配置。但今年下半年,同一种市场风格内,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指数表现会进一步分化。需重视国家大的政策方向——“碳中和”内涵拓展。具体到板块配置,二条投资主线:一是受益于高耗能产能压缩的行业,如“钢铁、煤炭”等;二是符合“内循环”逻辑,受益于消费升级行业,如“食饮、医药、新能源车、免税”等。记者 张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