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晚间消息,小米发布 2021 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 769 亿元,同比增长 54.7%。经调整净利润 61 亿元,同比增长 163.8%。每股盈利 0.302 元,市场预期 0.187 元,去年同期 0.089 元。
财报发布后,小米总裁王翔、副总裁兼 CFO 林志伟等高管召开了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本次电话会议问答环节主要内容(记者场):
新浪记者:你好翔总。我想请问一下您就是有一个消息,说我们的红米,可能出现新的突破目标,就想问问您对这个是否有回应?第二个是看到之前就是小米电视 MAX 86 的价格,现在已经是被调整为 9999 元。目前的包括原材料价格等都是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们的原材料和芯片对于企业有什么影响?还有未来我们电视产品未来的价格策略是什么?谢谢。
王翔:首先讲到第一个问题,我们在整个第一季度的业绩还是非常好的,一切的供应都还是偏紧张。当然可能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可能其他的厂家也在修正自己的全年预测。但是对于小米来讲,我们依然维持我们对全年市场的预测,我们并没有做任何的调整,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你说到我们的 MAX 86 寸的电视卖得非常好,我们确实有做调价。这是因为由于供应的问题,由于供需的矛盾,原材料和很多核心部件的价格有了非常大的增长,所以我们涨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供需矛盾造成的,而且现在依然处在缺货状态下。所以整个集团在尽力争取到更多的供应,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知道 MAX 一直在缺货状态,但是成本的增加确实给我们做终端产品的这个厂商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小米的一贯原则是用效率、用最好的产品来回报消费者。实际上我们一旦有机会,我们都会把价格做一些调整的。刚才我们同事跟我讲,我还没注意到,我们的 MAX 86 寸的电视的价格又调低了 1000 块,到了 8888 元了,原来曾经调高到 9999 元,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成本太高了。可以一旦有机会,一旦我们拿到了好的原材料,只要我们成本能支撑,我们一定用最好的价格回馈米粉。
新京报记者:你好翔总。我们想提的问题就是我们看到在财报里,关于欧洲方面,我看到一些数据,现在小米的形式非常的好。翔总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包括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具体一些、更加细致的下一步策略?
王翔:我觉得得益于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在欧洲耕耘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利用三年多的时间结交了非常多的米粉,我们在欧洲的品牌的影响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是一点。同时,我们的产品更加多元化了。我们不但有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红米系列,同时我们又有米系列的非常多的产品,我们不单在电商渠道,同时我们也在传统的线下渠道,还有运营商渠道,刚才我也讲到了,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可。所以我们销售渠道也拓宽了。而且,产品的渠道也拓宽了。所以这个得益于我们过去这几年一直坚持的双品牌战略和这个品牌提升战略和我们整个的全球布局策略,所以带来欧洲比较好的增长。
关于接下来的策略,我觉得我们在欧洲还有非常多的提升空间。我们在整个欧洲的市占率达到了 22% 左右,但是我们在西欧的市占率仍只有百分之十几,也就是说我们在西欧还有很好的增长空间。比如说我们运营商的市场也也刚开始发力。我们今年这一季度的运营商出货量发展非常健康,所以你看到运营商的渠道,我们增长是非常快,我们的基础并不好,我们基础很低,这基础低是好事,基础低意味着你的空间更大,所以运营商渠道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同时我觉得中高端的产品,也就是 300 欧元以上的产品,我们肯定大有可为。这个空间我们以前并没有站住,所以从 2020 年年初开始,这经过一年的努力有了一些回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在中高端市场方面我们有非常大的空间。
经济日报记者:翔总你好,我想问一问,就是因为其实印度现在的疫情也比较严峻,而看到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的市占率是有所下降的,到 28.3%。想问一下在印度市场方面,公司会不会说因为疫情,所以考虑去调整今年的一个出货量目标,还有预期可能今年全年印度手机市场的市占率大概会是多少?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公司今年五一假期的 5G 手机销量跟往年比怎么样?因为之前有一些数据,认为内地的手机用户更新速度会变慢,公司会怎么看待这一个趋势?
王翔: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印度市场的。印度目前来讲确实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印度的疫情,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边有了又一次的爆发。我们非常地关注,也感到痛心。同时我们作为公司来讲,也是尽我们的力量来帮助我们的米粉,我们的消费者和印度的老百姓能够度过度最艰难的时候。由于疫情的原因,实际上疫情会带来很大的挑战,但是在某些邦和地区线上依然可以销售手机,但是有些邦已经不行了,所以会对销量有一些影响。你知道我们的电商还是非常强的,但我们希望在那些有电商销售的那些渠道里面,用我们的产品来支持这些客户的需求。智能手机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讯手段,我相信能够在疫情期间帮助到很多人,所以我们还在坚持。生产一般来讲还算正常,但是确实有了很多的困难,尤其物流这都有一些困难,我们肯定会调配我们的资源。但目前来讲,我们还在严密地关注印度整个疫情的发展和整个市场的变化,我们会及时地调整我们对印度的支持和支撑,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特别大的变动。
下一个说到中国的五一假期,我手上没有五一节日期间的数据。今天我们是第一季度的财报,我真没有统计出或者说我们手上没有黄金周销售的这个数据。但是 5G 产品,尤其是我们的 5G 产品,出货量或者占有率在不断地提升过程中。我现在没法给出一个黄金周的数据,那么线下可能可以帮我们统计出数据,再来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翔总您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小米在澎湃 C1 之后,在芯片这一块还有什么样的规划?然后第二个问题是小米现在在加大线下的布局,那么有没有一个目标的线下销量和销售额的占比,只是线上和线下的一个比例?
王翔:我们上次雷总在发布会上发布了我们的芯片澎湃 C1。我们在用户体验方面一定会加大投入,加深我们对技术领域的投入,做好我们的差异化。我们会持续投入研发,这是肯定的,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长远发展,这是半导体方面的问题。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于线下。那么,大家都知道从今年开始我们非常大程度地提速了我们在线下的布局。我们线下采用了一个非常有效率的模型,经过了测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摸索,建立了一个非常大的模型。我刚才讲到了我们现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 5500 家店了,那么去年是 3200 家店。开店的速度在迅速提升。我们的目标,我们目前的线上依然有一个非常高的增长率,在第一季度我们的线上好像已经到了 38% 左右的增长率。我们线下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我们极度重视线下渠道的建设。我们希望能够用比较快的时间来覆盖中国整个的乡、整个的县,让我们的消费者在线下店里也能买到我们的产品。我觉得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我觉得首先要覆盖,我们在谈市场占有率之前,先要把我们的覆盖做好。我们用多长时间能够铺到 6000 家店,7000 家店,1 万家店、15,000 家店,真正把中国的县然后重要的镇都覆盖了,让每一个镇都能有线下店都能买到我们的产品,我觉得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而且是要用效率模型来做到这一点,来提升效率,把最好的产品和最优的价格传达到消费者的手上。这是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计划和工具。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的线下可能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非常复杂的事,但是我们目前的结果运行还是非常有效的。
记者:想问一下,我们现在看到在智能手机方面,零部件短缺的情况其实是还蛮显著的,你们看大概是什么时候可以会有一个比较好转的情况?今年之内这个情况是否会有好转?另外一方面,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的话,你们怎样看待成本?是不是也需要转嫁到消费者那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荣耀的。你们是怎样看你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未来在竞争方面是不是需要比较努力一点?
王翔:我们一直都非常努力。我先说供应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半导体供应的短缺是周期性的,每 4 年或 3 年,传统上来讲,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可能都会有一次短缺。那么这次短缺确实比较严重一点,可能疫情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有误判。对于疫情造成的影响的误判,可能比较悲观,这是一点。就是说大家都有悲观的情绪,但是实际上疫情也给很多领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增长,比如说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的业务。我跟很多半导体的供应商高管们聊,他们都讲到这一点,就是由于疫情,很多人在家办公,很多孩子们大部分都在家上学,创造了非常多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的需求。这部分需求实际上是没有被任何人做到 2020 年的排产计划里面。当然电动车和其他领域的供应都出现了一些增长,所以造成短缺。但是这个短缺,据我来看,今年要根本性地改变这种短缺的局面,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对于小米来讲,这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根据目前我们能拿到的资源,我们也应该能够维持一个非常好的增长。所以我们并不是特别担心,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的产品和我们能拿到的半导体各类器件和零部件的一种匹配性,来更有效地利用我们的资源,利用我们的全球纵深,利用我们的资源来做好优化。我觉得我们并不是特别地担心。
那么说到竞争对手,我们小米一直就不缺竞争对手。从小米创办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实际上是诞生在竞争之中的。所以我们一直都很努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我们都会非常努力。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样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我们能不能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能不能够坚定地实施好我们的核心战略。手机 X AloT 加上双品牌战略和线下渠道的部署,我们如果能做好这三件事,我觉得我们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肯定会按照我们的既定战略来实施。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翔总您好,我们一直很关注小米未来的业务布局,然后大家也注意到现在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未来如果荣耀的销量回弹的话,我想问一下我们会不会面临一个销量下滑的压力?小米的具体应对方式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大环境来讲,受到芯片供应制约和供需关系变化,可能带来成本上涨的问题。小米手机会不会面临成本和涨价的压力,我们的计划是如何应对?
王翔:这都是特别好的问题。首先我觉得我们肯定要坚持我们的既定战略。实际上,我们对我们既定战略,实施的好坏,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也就是我刚才讲的三点最重要的东西。第一,坚持手机 X AIoT 的战略,然后坚持双品牌的战略,坚持做好高端和中低端搭配的这种组合。同时在中国一定要把线下渠道做好,把线下渠道的效率提升。如果做好这三件事的话,我觉得我们对我们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从目前来看,从第一季度的表现和到 5 月到今天为止的表现,我们线下渠道的增长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对未来是有非常强的信心的。
至于半导体或者其他材料的涨价,确实对所有的厂商都是一个挑战。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供和需之间的一个问题。我们肯定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尽量用我们的效率来消化成本。但是有些成本,消费者一定能够感受得到。刚才讲的电视,我们 的 MAX 8 寸电视,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我们上市的时候是 7999 元,当时是一个非常震撼的价钱,我都没想到我们会定这么低的价钱。但是几个月以后我们不得不把它涨到 9999 元,就是因为原材料的涨价。这部分的成本的增加我们是消化不了的,也请消费者理解。
这种大幅度的涨价,我们是以成本定价的模式,我们是没有办法来承担的。所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可以看到刚才我们的同事提醒我,我们已经把那个价钱调回到 8888 元了,我相信我们又找到了好的成本。我们以后也会以这种方式来应对。
彭博记者:谢谢,请教翔总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看到今天下午的发布会,卢伟冰总也讲到说芯片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到汽车这边,然后也在积极寻求一些解决办法。我想请翔总谈一下咱们自从上次雷总宣布了汽车的方案以后,现在有没有一些更新?另外芯片短缺的问题,对我们汽车业务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另外,您也多次谈到中国线下布局的问题。我的问题是,中国的线下布局,您觉得未来最大的难点是哪些?然后因为其实好几年前,渠道下沉已经做过一遍了。现在这次的线下网点跟之前的渠道下沉有哪些区别?
王翔:先说到芯片,刚才我大概解释了一下芯片,芯片的短缺问题是周期性的。总体来讲,我们在目前短缺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完成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我们对增长是有信心的,是不持异议的。因为我们不单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都有非常好的纵深和客户的基础和渠道的基础。而且我相信我们有比较好的产品布局,更好的产品布局,从旗舰到高端到中端到到性价比产品,我们都有。所以我们还是有信心能够维持高增长。
那么芯片对汽车的影响,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雷总在多个场合已经讲到,我们要做一部车,因为汽车跟智能手机和跟其他的小家电产品,或者我们以前接触到的产品不一样,特点就是它的研发周期比较长。如果真正做一部好车的话,也许需要三年的时间。那么三年以后,我不相信这次短缺会延续三年的时间。所以这应该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造车也可以跟大家同步一下,但实际上能够同步的东西并不多。我们做了宣布以后,我们现在还在早期的阶段,我们会组建团队,对这个市场做非常深入的研究,然后想清楚了我们才会造车,因为我们肯定要造一部大家喜欢的车,造一部好车。我们肯定不会很轻易地就规划一个产品,一定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后才会规划一款产品。所以现在我能透露就是这样,要找一个好的团队,然后规划一款好的产品,然后再开始干,就是这样的节奏。汽车研发大家都知道了,最起码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
东方日报记者:我之前看到有一种说在 2024 年就有一款汽车推出。像你刚刚说可能要三年的时间,是不是会来不及了?
王翔:我觉得肯定来得及。电动智能车的市场才刚刚开始,才刚刚开始。虽然好像每个人都在谈这种电动车,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市场数据就知道,真正的电动车普及和渗透率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我觉得我们并不太晚,我们还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