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托“概念,提出已久,但边际始终难以明晰界定,发展规模也相对有限。当前,在绿色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概念走热,而信托业正处于转型重要时期的节点,绿色发展与信托转型碰撞,更多关于信托业的机遇和责任值得进一步思考。
今年以来,诸多绿色信托创新类型的“首个”产品成功设立,绿色信托被视为行业布局趋势与重要方向,但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率相对较低等问题仍待解决。专家认为,绿色信托前景可观,需要行业进行“绿色”概念的落实和渗透,将绿色理念应用到运营概念之中,并依托于信托行业优势,进行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长期来看,需在绿色导向和经济性中找到平衡点。
为碳中和经济缺口买单,绿色信托多元化创新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等等,均将产生长期、巨大变化,同时也将推动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根据红杉资本“零碳报告”,2021年至2060年,我国绿色投资年金缺口3.84万亿,低碳转型,必将带动巨大体量规模的投资,为碳中和经济的缺口买单。落脚到信托业,被称为“金融超市”的信托,在绿色投资领域大有可为,投融资业务、事务管理类业务,绿色股权投资信托、碳资产交易和托管服务类信托以及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等均是可布局路径。
其实,在绿色信托领域,行业早有动作。政策方面,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搭建起小微完整的绿色金融框架,释放开展绿色投融资的鼓励信号。
2019年12月,信托业协会下发《绿色信托指引》,给出绿色信托的具体定义,划定信托公司可在绿色领域的布局产品与服务,引导绿色信托业务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明确,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
机构也在持续布局,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绿色信托存续项目数量为832个。据行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绿色信托存续项目数量将接近1000个。
迈入今年,创新成为常态。1月,兴业信托发行福建省首单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兴业信托·利丰A016碳权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受让碳排放权收益权的形式,将福建省碳排放交易市场公开交易价格作为标的信托财产估价标准,向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支持。
2月,中航信托与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国内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将主要投资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的碳资产,初始规模3000万元,通过主动管理的基金化运作方式。
随后,英大信托发行首单“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项目规模17.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融资租赁项目。
再如,中建投信托4月下旬成立绿色ABN项目“光大绿色环保ABN”,储架规模2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5.89亿元;近日,中海信托发行的“中海蔚蓝CCER碳中和服务信托”,成为全国首单以CCER为基础资产的碳中和服务信托,募集资金全部投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产业。
“‘绿色’当下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像是巨大的指挥棒,引导各个行业进行资源集中,贴合绿色导向驱动”,上海律师协会信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冯加庆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述,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多信托机构推进相关业务,“绿色信托”的具体概念和边界会更为清晰,范围也会更加健全。
解锁既存桎梏,从“绿色”视角推进转型
尽管行业在对于绿色信托积极响应,创新动作也陆续落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绿色信托产品仍然以向绿色相关企业发放信贷为主,而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模式的信托产品则数量寥寥。
“投资周期较长、运营成本较高、收益不确定、收入贡献有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托机构拓展绿色信托项目的积极性,也就造成了绿色信托产品的单一,与绿色产业资金需求的不匹配”,在业内看来,这是当前绿色信托发展的桎梏。
桎梏之下,如何发展?其实,依托于信托制度以及跨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信托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独具发展优势,而结合于信托业自身发展与绿色信托的可持续性布局,行业思考,绿色信托不应局限于是一种业务模式或社会责任,而应当将“绿色”理念渗透进信托公司的经营观念之中,从战略高度认识绿色信托,并结合当前信托行业的转型深化,形成长期有序的布局与发展。
冯加庆对蓝鲸保险分析提出,“收益率低、回报周期长等问题确实存在,但发展绿色信托并不是反经济性的概念,而是正确的方向和趋势,长期来看,需要信托公司在谋求绿色布局自身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发展经营中渗透落实‘绿色’概念。
目前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正在推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标准进行评价,并落实ESG体系于公司运营与发展。信托业内,如中航信托将ESG评价体系全面纳入公司“十四五”规划制定与实施,贯彻“三优”战略,即环境生态优、社会责任优、公司治理优,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中国平安推进ESG发展,构建了系统化、智慧化、实用化CN-ESG智慧评价体系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改善自身的ESG表现,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排除ESG风险,挖掘公司新价值,对投资决策提供信息补充,识别出更具投资价值的行业和公司,该系统也执行于平安信托之中。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和责任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完善,绿色信托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业务不断拓展,为信托行业转型和信托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动能”,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在近日的演讲中即明确表示了这一观点。
落脚到业务之中,多元化创新,是行业认可的方向与趋势。
从具体方向来看。伴随着我国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化推进,碳税征收等绿色财政激励政策的落地,中诚信托研究员韩鸣飞认为,首先,绿色项目的长期回报有望显著提升,信托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深度参与绿色项目的可行性大大提高。“信托公司可在初期通过参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通过与专业的绿色产业投资管理机构合作,积累相关经验;后期在具备足够的投研能力和投资管理经验后,信托公司便可开展主动管理型绿色项目股权投资业务。考虑到绿色项目的股权投资周期较长,信托公司可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入保险、股权私募基金等长期资金”。
股票市场方面,由于政府大力布局“碳中和”目标发展规划,加之监管政策的助力,碳中和概念股的市场表现非常活跃。韩鸣飞建议,信托公司在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时,可重点关注和研究绿色证券,把握机会。具体来说,“碳中和”目标利好四大领域:包括清洁能源领域,新能源上游源材料领域,需要深度脱碳的传统领域,节能环保领域。
而在信托公司执行过程之中,信托业内人士建议提出,需要实现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搭建,具备绿色产业的甄选、评估能力,具有绿色信托项目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在风控方面,搭建起针对于绿色产业的评审标准和风控模型等等,为开展绿色信托业务夯实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