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限挑战》的热播,岳云鹏和贾乃亮“加油用团油,不当冤大头”的广告吸引广大车主关注,互联网加油App团油也日渐受到关注。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大背景下,今年5月底,团油母公司能链还宣布成立碳中和联合实验室,成为能源数字化领域首家碳中和研究中心。
今年一季度,能链集团刚刚获得两笔融资,总计3亿美元。团油官方称,目前已与国内2.5万座加油站实现连接,并与微信、嘀嗒出行、顺丰、建设银行、货拉拉等3000家主流平台合作。与此同时,巨头们纷纷加速能源赛道。
能链获3亿美元融资背后,民营加油站销量不足三成
3月22日,能链宣布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战略融资,由贝恩资本领投,老股东愉悦资本继续跟投。这已是能链今年获得的第二笔融资,年初其刚获得招银国际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
据天眼查显示,从2016年成立至今,能链已先后获得了10次累积超数十亿元的融资。股东包括中金资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洪泰基金旗下国调洪泰、青岛全球财富中心、日照市财金投资集团等国资机构,小米集团、蔚来资本等产业资本,以及贝恩资本、愉悦资本、KIP中国等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
能链获得资本认可,与其多元业务有关。能链官网显示,旗下核心产品及服务包括团油、快电、能链云、能链直供、能链综合能源港、能链智电等。公开资料显示,快电是第三方充电平台,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目前已接入70万根充电桩,占全国公共充电桩的90%。能链云则面向能源零售终端提供服务,主要为油站提供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
团油作为能链的明星产品,已连接全国2.5万座加油站。目前,团油在核心城市5公里覆盖度达到50%,预计2022年底将达到95%。
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中国境内加油站总量达11.9万座,其中两大主营加油站数量占总数量的45%左右,民营等加油站占50%左右,中海油中化及外资加油站占剩余的5%左右。从销量上看,两大主营销量占据七成以上,中海油中化外资及民营加油站仅占不足三成。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会长邸建凯曾表示,数字化和新能源化正在倒逼石油流通行业转型。
目前,除了为油站提供流量、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支持,团油还通过“百亿保”服务增加民营油站和车主间的信任度与粘度。
据悉,“百亿保”是成品油零售行业的定制责任险,当车主选择带有“百亿保”认证标识的油站加油时,一旦遇到油品质量问题,在经过第三方质检机构检测认定并获得有效检测文件后,便可由团油先行赔付,以保障车主权益。
能链创始人、CEO戴震此前表示,“这五年来,国内油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2015年原油进口权放开,二是2018年成品油终端市场全面向外资放开,这些放开催生了用新科技改变能源消费的时间窗口”。能源产业互联网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新玩家和竞争者。
据天眼查显示,与能链相关的竞品信息达到100条,涉及汽车交通、批发零售、企业服务、能源电力等行业,包括以加油服务为主的智慧油客、车到加油、云油宝等众多平台。
除了这100家中小企业外,以滴滴为代表的巨头也加速进入能源赛场。谁能经过角逐最终存活还有待市场考验,即便目前融资额度高的能链也不能掉以轻心。
小桔加油更名加强攻势,还有谁会入局?
4月6日,滴滴出行旗下小桔加油,正式更名为“滴滴加油”。业内人士分析,改名滴滴加油后,消费者的辨识度和接受度会越来越高,也意味着业务在内部战略级别的提升。据悉,小桔加油已累计覆盖全国300余座城市的7000余座加油站。
相比滴滴加油更多服务滴滴聚集的网约车司机,团油的目标则为所有车主。
记者查阅团油App北京西二旗周边的相关路段发现,团油为车主提供了包括当日价格、型号、位置距离等在内的附近加油站基本信息,每升可以便宜几毛到一块钱不等。而对于商用车司机,按照中型货车油箱容量100升左右计算,加满一箱油便可省几十块钱。
前期补贴大战已成为不少互联网平台夺取流量的必经阶段,团油为“车主省大钱”的同时,滴滴也在用直接减免的方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滴滴加油推出了满100立减30元的加油券。此前,在与Uber的竞争中,滴滴仅一年给用户的补贴就高达40亿元。
根据《证券日报》,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滴滴加油已经在路上,在能源赛道上有不少先天优势,另一方面,能链等垂直玩家也在快速发力,此外后续或许有更多选手入局,比如无边界的美团。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市场的扩大,将加快能源数字化变革,受益的还是整个行业。
中国交通碳排占比暂低于全球, 团油、滴滴等发力碳中和
6月9日,国际能源署与世界银行及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发布报告指出,为了在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每年获得的清洁能源投资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为1500亿美元。
数据显示,中国碳排放占到全球的27%,排名第一。在我国的碳排放结构中,交通运输占比约为7.5%。
对此,戴震表示,中国的交通碳排占比低于全球,主要在于千人汽车保有量偏低。他进一步指出,“不出意外,随着中国千人保有量的提升,我国的交通碳排就会超过现在的全球平均值。所以,交通碳减排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支撑。”
5月底,能链宣布成立碳中和联合实验室,即“能链碳中和研究中心”,此为能源数字化领域首家碳中和研究中心。能链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肖广表示:“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围绕燃油能效及降低碳排放开展创新研究,符合能链‘零碳’梦想的长期愿景,也是能链扎根能源行业,以技术创新助推行业升级的最新举措。”
与此同时,5月19日,bp中国宣布,碧辟小桔新能源(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已实现充电业务的碳中和,碧辟小桔是bp与滴滴为推进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立的合资公司。bp称,这是中国国内推出的首个严格参照国内外碳中和相关标准执行的碳中和充电产品。
尽管碳中和市场潜力巨大,但不能忽略的是,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之间仅有30年时间,与其他国家的时间安排相比要短很多。国务院原参事刘燕华在6月4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上指出,欧盟要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间隔是71年,美国间隔时间是43年,中国只有30年时间,所以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也非常艰巨。
他进一步指出,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自己的事情。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或许正如中海油、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所说:“在能源行业,未来是有可能出现又一家新型巨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