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观点
2021
08/16
22:35
亚设网
分享

当山火在各地爆发,当冰川不断坍塌,当洪水汹涌如猛兽,当全球海洋遭热浪袭击,当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只需要关掉空调……我们也经历了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发布的新数据,2021 年 7 月,全球陆地和海洋的温度比之前的记录再高 0.01 摄氏度,比 20 世纪平均温度 15.8 摄氏度高出 0.93 摄氏度,7 月成为了 142 年以来的最热月份。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Angelos Tzortzinis/法新社

但这个新纪录,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热月让全球各地发「高烧」

在刚刚过去的最热月份,世界多地都打破了高温纪录。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全球各地温度变化. 图片来自:NOAA

北半球诞生了新的地表最高温度;亚洲迎来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7 月;欧洲也创下了史上第二热的 7 月,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温度甚至达到了 48.8 摄氏度。

另外,北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第六热的 7 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利顿达到 46.6 摄氏度,创当地最高温度;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今年的 7 月份,也都进入了最热月份前十名。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新的纪录背后,是这些地区都不可避免地遭到高温侵袭。

美国西部、东欧、亚洲在内的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热浪,极端高温导致道路受热弯曲,电力电缆熔化,太平洋西北部急症科人数激增,与高温相关的疾病造成成百上千人死亡。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杰夫麦金托什/美联社

热浪之下,气候加剧变化。

接连不断的洪水、热浪、干旱、飓风、野火等极端气候灾害,在世界各个角落突发。

当最热月份的消息公布时,美国北加州正面临着多场野火之灾。

今年加州最大的山火「迪克西」烧毁了这里 1980 平方公里的土地,1000 多所建筑被摧毁,1.4 万栋房屋被大火威胁,仅在两小时之内,格林维尔小镇就沦为了废墟。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迪克西山火. 图片来自:JOSH EDELSON/法新社

还有超过 80 多场大火在美国 13 个州燃烧,千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热穹顶」,炙烤着美国和加拿大,它就像一个罩子盖住地面让热浪无法消散,部分地区温度甚至高达近 50 摄氏度,意外死亡案例至少已有 578 例。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此时,在南半球的南美洲,本应迎来降雪高峰期的安第斯山脉,却陷入了干旱缺水的境地。

南美第二大河流巴拉那河的水位,降到了 77 年来的最低位,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都开始面临缺水危机,当地滑雪业也因为没雪,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打击。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安第斯山脉.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在德国、比利时以及中国河南地区,都被超强暴雨洪涝席卷。

一场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引发了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造成了多地基础设施摧毁、人员受难。德国西部的严重洪灾已致 189 人丧生;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已致 302 人死亡,50 人失踪。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另外,在 NOAA 公布的 7 月重大气候异常的地图上,今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风暴数量也高于往年。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2021 年 7 月全球发生的一些最重要气候事件, 图片来自:NOAA

虽然全球平均温度升 0.93 度的数字看起来并不惊人,但实际上,微小的温度增幅,都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纽约时报》曾报道称,升温 2°C 时,全球海平面会上升几米;升温 3°C 时,北极森林和大多沿海城市都会不复存在;升温 4°C 时,欧洲将永远干旱,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被沙漠掩埋;升温至 5°C 时,一些气候科学家警告称,这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Fastcompany

过多的危言耸听,其实很容易让人们对气候危机麻木,然后忘了保护环境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但当现实情况下,高温纪录屡屡突破,现实灾难频频发生,你甚至能感受到自己身边明显的持久高温——

这时候,气候变化的警报早已经拉响了。

人类是气候危机的主要「杀手」

似乎每年,我们都会听到「最热月份创纪录」的新闻,甚至现在一年可以听到好几次。

其实这并不奇怪。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人类记载以来最热的 10 年里,有 7 年都发生在过去 10 年。

不过关于气候变暖,人们经常会持怀疑态度——这到底是人为导致,还是只是自然演变?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David McNew/Getty Images

三言两语很难说清这个问题,但今年 8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新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证实了——

气候变暖约 95%-100% 是人类活动造成,约 0-5% 是自然因素所致。

IPCC 被认为是气候科学的领先权威,这份报告基于约 14000 项新研究,由 66 个国家的 230 多名专家联合撰写发布,报告指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是气候危机的罪魁祸首。

但是,人类在解决气候变化的措施上远远不够有效。

全球变暖的速度比想象得还要快,即使在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世界也可能在未来 20 年内暂时升温 1.5 摄氏度。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一旦超过某个阙值,危机将变得更加难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德豪斯在《气候赌场》一书中也提过,全球温度变暖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 科幻电影中的一切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气候变化的影响,早就在以数十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地球。

自 1950 年代以来,除了极地地区以外,世界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极端高温事件增加的现象;现在极端热浪发生的频率,是当时的 5 倍;以前每 10 年才发生一次的干旱,比起过去频繁了 70%;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洪水,现在可能每年都会发生……

没有人是安全的,而且情况越来越糟。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IPCC 表示,这些极端气候灾难,接下来还会有 5 个趋势:

全球极端事件将变得更加极端;

极端事件发生次数将更加频繁;

灾难接连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且不同类型的灾难同时发生;

极端气候事件会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

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是不可预测的。

气候变暖在人类手下越演越烈,也得在人类手中走回正轨。

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快速、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避免气候危机成为「新常态」

关于未来如何遏制气候危机,我们其实也已经做出过很多重要规划和行动。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巴黎协议》. 图片来自:路透社/苏珊娜维拉

2016 年起,全球 178 个缔约方签署的《巴黎协议》开始实施,这个各国谈判长达 20 年的协议,主要目标就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也就是说,1.5 摄氏度是全球变暖的「安全极限」。

无论是从国家、行业,还是个人,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速能源转型、提高环保意识并行动,都是有效且需持续加大努力就可以保护环境的方式。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不过 IPCC 提出的两个点值得注意——

一是到 2100 年,温度增幅会在 1.5 摄氏度到 5.7 摄氏度之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0 的速度,决定了地球变暖的程度,为实现《巴黎协议》目标,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显著减排;

二是很多国家政策执行力并不如人意,形成了目标实现过程的现实阻碍,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如世界合作的程度、对化石燃料的投资等等。

比尔盖茨也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提出过一个优化的碳中和方案,其中的关键理念就是「绿色溢价」。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绿色溢价」指的就是我们使用绿色清洁能源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而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规划和扶持,来补充和降低其中的溢价,最终在 2050 年达到全球碳零净排放的目标。

这需要体现在发电、生产、农业、交通物流、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比如,我们得使用更少的化石燃料(一可以通过创新提供新燃料,二是提高化石燃料成本,把化石燃料造成的损害计入销售价格),还需要改变生产商品的方式、种植食物的新方式、改变旅行的方式、让我们的建筑自己保持温暖或凉爽的方式等等。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和其他极端的环保理念不同的是,比尔盖茨的想法更加务实。

他并不认为环保需要牺牲生活品质,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未来生活,我们应该发展前沿技术、扩展新兴市场。这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比尔·盖茨也表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将会是「人类历来做过最大的奇迹」,但这个「奇迹」仍然可以实现。不过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实现的时间非常紧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

未来 10 年,将是拯救地球免受气候灾难、污染和物种破坏的最后机会。

热炸了!7 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这期间,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将继续度过一个又一个新的「地球最热月份」,步履维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