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达基金李守峰:生命科学博士眼中的投资真谛

观点
2021
08/18
08:36
亚设网
分享

富安达基金李守峰:生命科学博士眼中的投资真谛

李守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博士,十余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六年基金管理经验。历任万联证券研究所医药研究员,富安达基金研究发展部高级行业研究员。现任富安达基金投资研究部、行业研究部负责人,同时担任富安达健康人生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简称

“富安达健康人生”)、富安达医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安达医药创新”)的基金经理。拟任基金经理的富安达中小盘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安达中小盘”,代码013067)正在发行中。


全市场共有2600多位基金经理,其中,管理年限在5年以上,现任基金年化回报在20%以上的基金经理仅有332位,富安达基金的李守峰便是其中之一。富安达健康人生这只混合型基金,在他管理的近五年间已经取得累计173.52%、年化27.86%的投资回报,这一业绩在全市场近千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10。(数据来源:Wind资讯,截至2021年6月末)

稳健出色的投资业绩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投资风格。出身于国内科研的前沿阵地,李守峰的精神“内核”里自带科研基因。“要是哪天不做基金经理了,说不准会干回老本行科研工作呢。”虽是笑谈,却也是心之所向。

不钻“无本之木”,不取“无源之水”,而务求立足于行业长远前景和真实企业需求,在李守峰身上,严谨求实的科研工作者作风一览无遗。

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价值投资亦然。每个成熟的基金经理对于“价值投资”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李守峰看来,价值投资就是:找到真正能够从起步成长到成熟的公司,买入并跟随公司成长。“这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也是我们所理解的价值投资的内涵,不能简单等同于低估值投资。”

基于研究驱动和自下而上的投资风格,记者据Wind数据发现,李守峰所管理的基金富安达健康人生基金持股周期相对较长,不少最新和历史重仓股都被持有了7个季度以上,有的甚至被连续持有了12个季度。比如药明康德,今年二季报显示是第四大重仓股,而最早重仓时间是2018年6月。此外,长春高新现在虽不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但此前也被12个季度重仓,其他比如老百姓、益丰药房、康弘药业、泰格医药等,重仓时间也都在7个季度以上。

拒绝平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护城河深的优质公司。这是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理念,也一直被李守峰所认可和推崇。

在价值投资理念上的坚守,带来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Wind数据显示,药明康德自2018年6月被纳入重仓股以来已经实现250%的上涨;长春高新自2016年6月进入他的十大重仓股行列至今年3月底,涨幅更是高达760%。

“我们比较看重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长期能维持在20%以上的公司非常少,所以我们认为ROE维持在20%以上的股票大概率会是比较有前景的。”众所周知,股市涨跌反应的是社会的变迁,每一轮牛熊市领涨的股票都不相同。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李守峰坦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持续的学习和研究。

哪些行业能成功穿越牛熊?

无论是彼得林奇的“十倍股”标准还是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寻找的无非都是能穿越牛熊的行业和公司。李守峰预计,未来三五年乃至十年可能将是权益投资的大时代。那么,哪些行业或公司有望真正穿越牛熊呢?

“高景气度”,李守峰认为这是衡量一个行业、一家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所在。据悉,当前正在发行的富安达中小盘混合型基金就将着重关注中小盘股票中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

之所以将目光聚焦中小盘,李守峰是经过了深入考量的。Wind数据显示,2019年年初至今,A股涨幅大于200%以上的个股共有317只,其中50亿元市值以下占比高达46%,200亿元以下市值个股合计占比为83%。数据还显示,在涨幅大于200%的个股中,越小市值的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速越快,50亿元市值以下股票业绩增速显著快于大市值股票。

“只有在高景气赛道,中小市值企业才有机会成长为大市值白马股。”回首国内资本市场走势和海外行业变迁,李守峰认为医药行业是A股里能够穿越牛熊的少数行业之一,其核心在于人口结构的变迁和支付水平的提升。“展望未来,国内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刚刚开始,预计持续到2050年趋势才可能放缓,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代人慢慢变老带来了支付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医药行业的长期前景我们是非常看好的。”

虽然今年7月份以来,医药行业因负面影响因素较多而短期陷入调整,但李守峰认为,医药行业的政策框架已经基本确定,部分品种将由暴利走向微利,但具有创新性的品种仍然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具体到细分行业,李守峰表示尤为关注一些不受政策影响的细分行业,比如医疗服务、创新药及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等,都能挖掘出很多投资机会。 

此外,他还指出半导体乃国之重器,在很多细分子行业都是生产关键环节中被“卡脖子”的产品,因此,未来在政策扶持下,成长空间将是巨大的。

记者 赵琦薇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