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华社在每日快评里发出了灵魂一问——是不是不用「YYDS」「绝绝子」,你就不会说话了?
缩写遍地走,只有在输入法的帮助下才能模模糊糊猜到原意;网络流行语保鲜期太短,当你父母春晚看到同样流行语时你才能想起不久还流行过这样的语句;每个圈子似乎还有自己通用的黑话术语,圈内人心照不宣,圈外人不解其意。
但它真的不好吗?纽约时报就曾发文探讨过语言的「通货膨胀」现象。如果太频繁看到某个字词,它的原有意味也会减弱。所以哈哈哈哈不再是纯粹的开心,变成了万能回复的模版。要表达你的开心需要——笑到头掉、笑到扑街、笑到我妈起床把我头打掉……
语言随时处在变化之中,有人觉得它「通货膨胀」,有人觉得它正在毁灭语言。豆瓣有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微博有网络流行语推广大使,每个阵营都有自己的支持者。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爱范儿编辑部大清早的讨论,编辑差点为它在办公室大打出手(没有)。为了平息编辑部的纷争,爱范儿编辑部有了一个「不保证理性」讨论现场,一起聊聊流行语那些事。
▲ 杨洋、陈妍希、张杰都曾发文询问 YYDS 到底是什么意思
@爱范儿读者 Mars&Avril
字母简写词省事(有些是为了躲屏蔽),还能以此欺负看不懂的「原始人」。方言梗如好家伙、山东式倒装在头几次模仿的时候是会有新奇之感。但说多了难免沦为对话中不必要的语气词,或者令语序支离破碎,降低沟通效率。
流行语的频出可能映射出一个心理,那就是都大家希望能不断有新鲜的、有趣的表达掺进日常的言语中,只是最广大群体对于文字的意趣风味的体悟有欠缺,风靡的往往是明星(usually not well educated)的只言片语、B 站火热视频的经典桥段,其形容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反而不如多用些言简意赅的成语。
▲ 图片来自:《了不起的盖茨比》
不过若干年后回头一看,也许这些流行语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成语。这个时代人们文字运用水平的形容词——不知道是言语低俗,还是永远的神。
@刘学文
前不久看一个微博,说现在的网民,和早期网民不是同一个物种,因为现在的网民一天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有几十 GB,而之前网民是 5 元 30MB 包月,现在信息大爆炸了。
粗看有理,其实没谱。
在 5 元 30MB 时代,互联网平均信息质量还挺好的。现在呢,5 分钟能看完的文章,变成了 15 分钟的科普视频,表情包挨个放。这是什么,这是信息通货膨胀了,但我一天还是 24 个小时。
现在奇奇怪怪的网络流行语出现,是因为互联网的信息密度降低得厉害,很多人惧怕信息密度,放弃了思考。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去做任何事情,爱范儿微博下面经常会出现「太长不看,等一个课代表总结」,一条微博啊朋友们,一两百字都看不下去,是因为没有配表情包吗?
为什么「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废话语言学能火,因为它不需要思考,没有意义,几乎没有信息量,还在消解语言美感。绝绝子,YYDS 说白了,比废话语言学还严重点,是垃圾语言学。说「绝绝子」,等于在互联网随地扔垃圾。
▲ 语文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张成晨
「累丑」一词曾经登上热搜,引起一众打工人的共情。虽然有人问为何不用「憔悴」,但「累丑」能表现出丑从何处而来,具象描绘了一张 996 之后「精气神全无」的脸。
同样地,丧、喜大普奔、细思极恐,这些网络用语也都很精确。它们是在丰富表达的维度,将语境切小,让你此时此刻的状态被恰当地「指认」出来,发觉自己在万万人中被理解了。
▲ 图片来自:《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其实,大多数网友是不喜欢含义不明的缩写以及「绝绝子」这种适用一切表达的词汇。因为它们能融入一切情境、一切情绪,如病毒般可传播性太强,信息价值又太低。
不是我们在使用词汇,而是词汇在占领我们的大脑,我们成为「绝绝子生成器」本身。
除了 YYDS,你要如何形容你热爱和崇拜着的事物;除了「吃瓜」,还能怎么说自己正关注着不限于娱乐的公共事件?
一派热闹背后,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闪躲和「虚假繁荣」。
但如果喜欢用,那就继续用。某种意义上,「绝绝子生成器」也代表着一种佛系冲浪情绪:网络如同走马灯,何必太当真。
@方嘉文
我没有很爱,也没有很烦网络用语。
如果是个人,我觉得只要自己舒服开心,不冒犯他人,怎么说话都可以。
但从媒体、机构或公司的使用来看,网络热词的确是一种快速亲近大众(甚至是幻想中的「年轻人」)的快捷键,这也是为啥大家越来越有网络用语「出圈」感觉的原因之一。
然而,网络热词只是「标」,想要真切接近用户,「本」还是在于用所有人能听懂的话,去谈论大家会关注的话题。
如果做到这个份上,我觉得网不网络用词都不要紧了。
@冷思真
我喜欢流行语,语言本身的变化从古至今都很有趣。
只是今天语言的变化不仅由文化人引领,在书本上传阅。失恋的小伙拍个视频也可以火了「蓝瘦,香菇」,被更多人在互联网上使用。
在他人的使用场景中,「蓝瘦,香菇」就和「我真的很想哭」完全不一样。前者少了些悲伤,但同时多了些荒诞。
语言是「通货膨胀」的。「哈哈哈哈」说久了,就需要升级为「我妈笑到改行吹唢呐」才能更准确表达你的开心和快乐。「绝绝子」也要比「绝」程度更深,即便我现在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来源,并不妨碍我地使用它。
▲ 很多时候表情包比词能够更好表达想法的原因也在于此
但我接受不了各种各样的缩写。
cx、wcn、jz 这几个缩写是什么意思?
答案是抄袭、未成年、集资。本身没什么问题的词变为缩写似乎就成了不可说,成了语言届的「伏地魔」。我甚至看过有人问钻戒品牌 Dr 的缩写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让我想说真没必要这样,有的缩写真没必要。
人本身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但沟通,需要的是双方能理解词义。而某些缩写的词语,明显做不到。
@黄智健
坦白说,我是个消息相当闭塞的人,基本属于被互联网落下的弃民。
当我第一次听到绝绝子时,第一反应是在想「是不是哪个明星又火起来了」,因为上一次听到 XX 子的时候,还是在地铁站看到辣目洋子的广告海报,当时还在驻足回忆:这个辣妹到底是谁?
流行梗推陈出新的速度,已经远超互联网人的接受能力,以至于专门需要创作一本流行语百科全书来记录,那么爆炸式增长的流行语会颠覆我们的生活吗?
流行语自身有一套优胜劣汰法则,每年都会流行上百个流行语,最终被互联网记得的就那么几个,我们都已经说了十几年的流行语了,也不见得现在张口就是「我伙呆、爷青回」。
模仿和复制是人类的天性,因此我觉得也没必要过度批判网络用语,大家只是电波时间中萍水相逢的复读机罢了。
网络流行语会经历「圈子共识」到「社会共识」的过程,说不定还没来得及被你讨厌,你就已经遗忘它了。淘汰绝绝子的只会是下一个「绝绝子」。
不说绝绝子就能好好说好话了吗?u1s1,不会说话的人,说什么也是白瞎。
@刘凌歌
我是个即便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也常常会字斟句酌的人,在脑海里对网络流行语做出筛选已经成了下意识行为。
诸如「YYDS」、「绝绝子」、「蓝瘦香菇」这种夸大情绪淡化语义的,就被划入了我的禁区;类似「凡尔赛」、「打工人」、「后浪」这种概括一种现象或一类人的,可以适当融入日常用语;「内卷」、「魔性」则是我能够接受的在文章里出现的内容。
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电视节目的争相使用,甚至是校长领导们的亲切发言,任谁都很难不被流行语裹挟。但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此其实也没那么抵触,只是更喜欢有「魂」的字词,承载着思想,不拘泥于形式。
▲ 图片来自:脱口秀大会
@李超凡
100 多年前在北大的一堂课上,正在推广白话文的胡适遭到学生反驳,胡适提出分别用文言文和白话文,为回绝行政院秘书一职草拟电文。
学生: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干不了,谢谢。
如果现在的学生穿越到这堂课,足以让胡适颜面扫地,他们的答案可以是:gblxx。
前两年我因为一个选题曾混进了数个 00 后的 QQ 群, 第一次感受 00 后黑话带给我的震撼。
比如上面这张图里的字母,我查遍各大搜索引擎社交媒体都找不到答案,最后一个群友告诉我:
这些字母只是尾缀,没有意思,但不能老发一样的。
从喜大普奔到 YYDS,仅从表达的简洁程度来看,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确比白话文更有优势。那是否意味着这些流行语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了?
当然不,小圈子的黑话其乐无穷,一旦这种表达进一步扩大,次元壁却无法真正打破,脱离了圈子的「黑话」连提升沟通效率的作用也失去了。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沉浸在互联网中长大的新一代年轻人,可能渐渐无法区分网络语言和书面表达,YYDS 开始出现小学作文里,表达匮乏症愈加严重,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卧槽,百感交集就是一句牛 X。
@吴志奇
这周的主题,真是绝绝子。
我才刚写这稿子,星巴克的咖啡就送到了办公室,呜呜呜绝绝子~
来自哥伦比亚的奎布拉多咖啡豆 YYDS!好喝到剁 jiojio,风味真的绝绝子!
喝咖啡喝到晕 GUCCI 了,忘了自己是个打工人,主编突然在我身后闪现,救命 SOS!尴尬到绝绝子……
我旁边的集美想必也受惊了,真是无语子,但是勇敢牛牛不怕困难,再迅捷的主编也捕捉不到我摸鱼的灵魂,哈哈哈哈哈哈我真是绝绝子鸭!
才写到这里,我已经要被自己笑 yue 了,不得不说,这期主题真是绝绝绝绝绝绝绝绝绝子!!!
……
此刻,请分享你对绝绝子的感受——
其实当绝绝子泛滥成河,我倒并不觉得是绝绝子本身的问题,我只是想到了一句话:
「想要骂赢一个人,只需要一直说一句脏话就够了」。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但当万物都是一物时,我只想静静。
不管你是绝绝子,还是绝绝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