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频出促保险医疗融合,平安持续深化健康管理服务

观点
2021
09/30
16:38
亚设网
分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指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同时通知还进一步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商业医疗保险作用,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创新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早在两周前的9月1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在北京正式发布《保险业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保险行业健康管理服务标准体系进行了总体规划,内容涵盖了保险行业健康管理业务发展的要素。

随着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频频出台保险与医疗健康的相关规定,保险由单纯的赔付向提供综合健康管理服务转型的信号不断被释放。

同时不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整个行业正在政策驱动下进行模式创新,保险和医疗的深度融合已经成必然趋势。未来,保险将不再只是局限于赔付,医、药、险的融合正在悄然进行。

保险+健康管理,头部险企加速布局医疗健康行业

不少头部险企已经察觉到行业的变化,开始实施“保险+医疗”“保险+健康管理”的战略变革,并推出带有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如中国平安在本轮寿险改革中,率先打出“有温度的金融”口号,希望通过打造“保险+健康医疗”的模式,将原有的保险产品与自身的医疗服务相结合,前置健康管理流程,以健康医疗服务的高频场景,替代原有保险服务与客户之间的低频互动。

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曾指出,平安寿险用户的需求并不是简单的金融保障,而是"保障 + 差异化的服务",因此,平安寿险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医疗服务与保险服务融合,在寿险中加入健康医疗管理和养老管理。

在健康医疗领域,保险机构利用行业的高度相关,纷纷提前入局,推出健康管理类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医疗版块业务。从最初的医疗保障类产品,到如今高投入发展医疗科技、建设互联网医疗平台、参与医保信息化平台搭建等,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已耕耘20余年,大医疗健康一直是平安聚焦的核心产业之一。2021年1月,中国平安宣布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希望通过参与重整,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公司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补齐医疗拼图中的线下板块,实现医疗生态圈线上+线下全覆盖。

根据平安2021年中报披露,公司持续深化落地医疗健康生态战略,通过14家单位有机协作,全面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支付、科技端等医疗产业各环节参与者,截至2021年6月末,在医疗管理机构端,平安已累计服务170个城市,赋能超4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95万名医生。

这些医疗生态的布局,最终落点到与保险产品的结合。继年初平安推出新重疾险“平安臻享RUN”后,在今年9月,平安再次升级服务计划,通过为每位客户配备一名专业家庭医生,同时使用涵盖身体、运动、睡眠、营养、情绪、精神管理的六维健康专业测评体系,适配客户实际健康情况定制专属健康档案,对客户进行持续健康和亚健康管理。此外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还提供慢病管理、疾病管理等场景下全方位陪伴式服务。这些服务结合了平安好医生的在线问诊、三甲医院线下陪诊、多学科慢病管理服务等,覆盖用户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需求。

在养老领域,平安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层级的服务。其中机构养老是今年5月推出的高端综合康养社区“颐年城”,为客户提供健康、生活、金融领域的高端尊享权益,以精细照护、科技医疗及保险金融为依托,打造集全景医疗、智慧社区、精细养护、乐享生活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项目。

在《“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一个月前,使用120万一针的抗癌药阿基仑赛注射液的患者出院的消息更是备受热议。如何将创新药品纳入医保和商保,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成为各界的期待。

其实早在7月14日,国内首款CAR-T疗法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仅半个多月后,平安健康险就推出了国内首个将CAR-T治疗纳入被保项目的健康险产品——平安健康险i药保(升级版),在基础药品清单原18种药品目录基础上,免费增加CAR-T治疗,购买平安e生保、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都可加购i药保(升级版),为健康再添一重稳健保障。

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平安超2.23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2%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2个,客均AUM达4.1万元,均高于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

疫情背景下行业承压,政策护航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从疫情暴发以来,保险行业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保险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是最直接的例子。疫情背景下面对面展业受阻、代理人队伍脱落、互联网业务兴起等问题,这些压力反映到资本市场上,进而导致保险股的波动。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行业承压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也是政策高频出台背后的动因。从目前的政策导向及各家的改革方向上看,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保险+医疗的融合,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华创证券保险行业分析报告认为,对保险公司内部而言,通过构建“保险+医疗”生态闭环,覆盖客户的全医疗健康周期,可以参与到客户的前端健康引导检测到后端康复疗养的整个流程,全方位实时获取客户的健康水平与状态数据,继而交由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持续定价评估,有利于产品设计、定价、核保和赔付等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客户的用户体验。

这种模式在美国联合健康模式上已有应用。从美国的联合健康模式来看,保险机构充分融合技术、保险、医疗,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具体来说,健康保险业务承担前端获客作用,可以为健康管理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提供业务来源,而健康管理产业链则承担后端健康、医疗、护理等职责,在增强保险业务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医疗行为监控,管控医疗费用。

结合近期出台的政策不难看出,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未来在医、药、险上的融合协同将大大提升病患的就医获得感。

从就医流程上看,在诊前预防阶段,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及时通过关联数据提前预判客户的就医需求或疾病特征,联通医院进行就医指导。

如平安保险的客户就可以享有平安好医生提供的私家医生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线上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私人教练等向用户提供涵盖健康和亚健康管理的各种专业指导。这种私家医生服务模式,能让医生与用户全方位互动,并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追踪,提升医生的诊断效果。

在客户的诊断治疗环节中,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支付涵盖目录外药品及治疗费用,同医院联合数据分析,打造就诊治疗报告,不断辅助客户的规范治疗。这就要求机构能够与医院实现数据上的安全互联,如通过与医院联合研发相关智能辅助诊疗平台、搭建医院信息系统等方式实现。

目前从业内来看,平安旗下的智慧医疗板块已经与全国多地医院展开合作,如与上海的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提升区域医疗的融合。还如平安医保科技开发了面向医保局的综合支付管理平台和基于DRG/DIP的医院综合管理平台,加强了医院对成本和医疗质量的内控意识,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诊后阶段,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平台与医院医生合作为客户提供康复管理,减少二次入院及并发症风险。像平安智慧医疗与多家医院合作的慢病管理平台,支持包括房颤、糖尿病等常见慢病在内的管理,“平安臻享RUN”的客户就可对20种慢性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筛查及预防,制定专业慢病方案并跟进治疗,帮助客户早预测、早预防、早预警,实现少生病、少花钱。

最后用药环节,保险公司通过连接药企与合作机构,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用药保障和服务,降低用药负担,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如赔付与药品疗效相挂钩的单病种保险、针对癌症患者的特效险等。在这方面,平安通过强化自身互联网医疗平台“药诊付”一体功能,与近千家药企数万家药店建立合作,并建立原研药、进口药等药品商保目录,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可以预见,在政策驱动和行业创新的双重优势下,保险业正走出差异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径。随着行业改革方向渐明,改革动力不断增强,行业逐步筑底企稳,二次转型发展未来可期。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