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辰,那是一代代匠人用尽自己的心血创造的发展奇迹。匠人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断雕琢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把品质推向一个个新台阶。
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他们毫不保留的将毕生技艺传承给后一辈,正是在一代代匠人精益求精和传承之下,才成就了中医药老字号。而今,在北京同仁堂股份,在中药炮制和鉴别传统技艺上,这份匠心接力引领着新征程。
师徒齐心,技进乎道
从筛簸攘拿到蒸炒炙煅,从简单操作到手法探究,从学徒到成为师傅,吕建媛用了20年。所谓“十年磨一剑”,20年的锤炼、积累与坚持,20年的匠心接力与传承,她践行着一个中药炮制匠人的倔强。
2002年吕建媛进入北京同仁堂股份在王家场车间从事中药前处理及中药炮制工作。从识药学药理开始,吕建媛先后师从吴春江和于葆墀,系统学习炮制技艺,期间与师傅于葆墀等人历时三年完成了《同仁堂特色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又分别对微炒蒲黄、煅制枯矾、大黄炮制含量变化等三个课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在2016年北京市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大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中药炮制是个冷门技术,从1999年开始,于葆墀一共带了四批徒弟20多人,吕建媛是其中之一。如今于师傅已退休,吕建媛业已成为师傅。“师傅作为老一代的同仁堂人,他们身上的同仁堂精神和同仁堂的魂,在工作当中表现出来的严谨认真,从不懈怠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吕建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见,师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传道者。
中药材来源如草根、树皮、动物、矿物等,即使在智能化的今天,在加工炮制方面也不能完全替代手工,只有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队伍变大变强和可持续是每一个师傅的夙愿。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举办了吕建媛中药炮制首席技师工作室授牌、拜师收徒仪式,5名优秀的徒弟在吕建媛的带领下开启了新征程。
据了解,吕建媛中药炮制首席技师工作室是落实北京同仁堂股份“十四五”技师工作室建设思路,加快推进中药炮制技艺的代际传承,积极搭建中药炮制交流学习和展示推广的重要平台。工作室将结合“四带四促”、课题攻关、文化传承,将传统炮制技艺应用于现代实际生产。
严把质量关 守卫金招牌
原料药材是同仁堂的命根,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就等于确保了高质量发展之根;质量是同仁堂的命门,坚守住质量就是守卫了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中药材鉴别把关是同仁堂制药的源头,是规避潜在质量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级郭朝晖药材鉴别首席技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并举行了一场庄重的拜师仪式。从为人徒到为人师,郭朝晖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他曾师从非遗传承人、同仁堂药材鉴别专家刘天良,跟随师父学理论、重实操、到田间、走市场,学习中药材数百种,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经过多年学习于2020年底顺利出师,并在中药材鉴别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师父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三心’,即用心、细心、留心。同时,在工作中,还要具备‘四种意识’,即目标意识、标准意识、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仪式上,郭朝晖在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现在我要把师傅的谆谆教导传承下去,做药材就是在做人,学艺也是学品。
匠人们一步一脚印地践行着初心,务实地传承技艺、传承文化、传承人品。刘天良工作室历时三年编写完成《常用中药材传统鉴别实用手册》一书,该书图文并茂、分门别类,不仅从文字上详细描述了同仁堂药材性状鉴别要点,更重要的是将实际原料验收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作为教材可以使徒弟们快速熟练掌握中药材鉴别方法,对了解中药材原料相关信息提供有力帮助。
如今在中药材鉴别的跑道上,郭朝晖握住接力棒,迎着匠人匠心的清风,辛勤耕耘着田间地头、库房室外,浇灌着眼看、手摸、口尝、鼻闻的活水,将修合的成果开满遍山。
纵观历史长河,老字号的技术、工艺、文化等都是通过师徒间的代代相传而逐渐流传、壮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同仁堂股份亦坚持传统师承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师带徒”形式,传匠人精神,承匠心品质,引领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