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文 / 杨力
今年,随着新冠检测需求的下降,华大基因(300676.SZ)和它的“华小”们的业绩和股价出现了双降。未来如何重回高增长?它们还需加大研发和创新。
业绩下降 股价低迷 增持提升信心?
12月2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公告,该公司决定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此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3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2.6亿元(含),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30元/股,此次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具体回购股份数量以回购期限届满或回购实施完成时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为准。
《电鳗快报》注意到,华大基因此次增持时机选择的不错,该公司股价正处于低谷,从今年年初至12月2日收盘,华大基因的股价下降了27.65%,同期所属行业板块的涨幅为4.81%。
华大基因此次增持能否提振其股价走势?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业绩增长并不给力,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下降了23.7%;同期扣非前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和1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47.72%和50.47%。
业绩下降,华大基因的解释是,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该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较2020年同期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另外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也是其业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2017年上市后,华大基因的业绩就出现了下降,从2017年至2020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2亿元、3.09亿元、2.21亿元和20.49亿元;同期扣非后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34.79%、-3.36%、-28.36%和825.16%。
需求减弱 检测公司难回高增长
事实上,除了华大基因,检测需求的下降让另一家基因检测公司贝瑞基因(000710.SZ)
的股价和业绩双下挫。
贝瑞基因主要提供覆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生育健康、遗传病基因检测产品及服务。今年上半年,贝瑞基因的全部收入来自基因检测行业,其中,23.91%的收入来自基础科研服务,36.15%的收入来自医学检测服务,27.6%的收入来自试剂销售,7.04%的收入来自设备销售。
尽管业务上与华大基因有血多相似之处,但贝瑞基因的业绩规模比华大基因小很多。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了2.27%;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非前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804万元和271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了81.41%和76.6%。
尽管贝瑞基因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华大基因不在一个级别,但二者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下降的幅度倒是差不多,而且这两家公司有渊源。
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可以说是基因界的“黄埔军校”。自创立以来的十几年中,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许多华大基因的高管和员工离职后,自主创业,这些公司业内人士称为“华小”。贝瑞基因就是一个“华小”,其创始人高扬是华大基因离职员工。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的下降,贝瑞基因的解释与华大基因的解释有区别:在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背景下,该公司医学产品及服务检测数量增速放缓,且检测价格下降,导致该公司整体营业毛利率降低。
业绩下降,股价难以维系。从今年年初至12月2日收盘,贝瑞基因股价下降了35.73%,同期所属板块的涨幅为4.81%。
作为两家业务较为相近的基因检测公司,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在业绩和股价走势上极为相似,都出现了大幅下降。随着新冠疫苗注射以及特效药的推进,国内外的疫情将会进一步得到控制。检测数量和规模将继续下降,2020年检测试剂和检测服务大爆发的情况难再出现。
在没有了疫情的助推,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将重回到低迷的增速区间。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基因业务竞争愈发激烈,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公司业绩增速逐步降低。而行业竞争壁垒低是竞争加剧的主要原因。
基因检测公司所处的基因检测行业对上游的测序仪严重依赖,因而测序仪生产商在产业链中有极大的话语权,这样就进一步挤压了下游基因检测行业的利润空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基因检测公司未来要想重回高增长需要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多下功夫。
今年前三季度贝瑞基因的研发费用为9127万元,同比增长了2.1%;2019年和2020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24亿元和1.29亿元,同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7%和8.4%。
同期华大基因的研发费用为3.55亿元,同比增长了38.24%;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6亿元、3.3亿元和6.4亿元,同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44%、11.94%和7.58%。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