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观点
2021
12/16
10:51
亚设网
分享

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12月8日,由蓝鲸教育主办,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界面新闻、财联社协办的2021第五届蓝鲸教育大会,在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以“聚势·谋远”为主题,与教育同仁一起回顾2021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成绩,探讨新教育元年下的思考与方向,寻找未来前进的方向。

上半场圆桌论坛由华图教育联合创始人于洪泽主持,与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前程无忧战略投资与企业发展部总经理陈海滨,寓科未来副总裁、神经猿总裁辛向晖,阿里云教育行业总监翳剑,声网Agora教育行业总监李斯特五位嘉宾围绕着“新职教、新风向”的论题,展开分享。

以下为圆桌论坛内容精要:

政策利好频频,赛道不温不火、痛点犹存?

于洪泽:第一个问题是希望大家能够简单分享一下,2018年以来,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文件密集出台,特别是10月份出台的两办关于推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意见,细化到七个方面,字字珠玑,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应该有个很好的变化,但市场为何依旧不温不火,职业教育发展态势如何?

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图丨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

李祺:慧科其实很早之前就布局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早是从2016-2017年开始,就跟高职合作。

早期跟职业院校沟通,很多职业院校并不一定会认知到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老师讲的一些固定内容讲了很长时间,但(授课内容)并不太能与快速变化的行业发展接轨。目前职业教育行业中,基于数字化的概念愈来愈多,很多数字化概念对行业变化的影响很大,这也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难度加大。

在2018年以后,当有相关政策出台之后,我们再去和高校交流,谈发展方向的时候,就明显看到高校有很大的变化。首先在专业上,很多高校都有一些很新的专业,高校也很主动的去拥抱这些专业方向的变化。

政策中也提到了希望高校和企业做产教融合,希望企业能通过其最新的技术、理念、人才需求等,和高校实现共同提升。从今年来看,可以看出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发力,不只是慧科,所以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另外,由于职业教育门类很广,所以不太能看到在某一个品类上有特别重的资金砸进去,大部分企业都在找寻自身着力点,逐步投入发力。

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图丨前程无忧战略投资与企业发展部总经理陈海滨

陈海滨:前程无忧做互联网招投,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其实有互联网招聘,教育培训和灵活用工三大块。投资板块围绕着这几个主业进行战略投资。我其实非常认同于总的提法,为什么国家出台了那么多职业教育的文件,整个这个市场上似乎是不温不火的。

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回应一下,首先职业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范畴?我是觉得在教育范围中职业教育就是中职和高职,但是在我们行业中,职业教育是个广义的概念,职业培训也应当算在这个门槛里。

我是以投资背景来看这个事情的,非常明显感觉到双减政策出来之后,市场上大部分投资人,尤其是财务投资人,都把整个教育方面的项目砍掉了。不仅是K12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机构,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从战略投资或者说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其实还有非常大的机会。一方面中国目前的高校、中职高职,很多的专业设置,偏向于计划的需求。

所以,一方面大学生工作不好找,另一方面企业也说招不到合适的人。这里面的问题怎样弥补呢?我觉得市场上这样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实际上起到了粘合,包括弥补差距的作用。

所以这个赛道我们长期是非常看好的。不管是从产业上、投资上,我们都很愿意把职业培训跟职业教育的机会跟招聘对接起来。希望培训和教育能够更加有的放矢,通过培训的这些人能获得新的、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图丨寓科未来副总裁、神经猿总裁辛向晖

辛向晖:在科创人才培养这个板块,我们已经做了八年时间,但是我们之前并没有把自己定义成职业教育的公司或者实体。

这两年职业教育非常热,政府也出了很多相关政策,能够看到这个政策里面其实有个特别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一直在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它最终的出口是要解决企业用人的问题,解决合格工程师产出的问题。

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最了解的实际上是企业。那我们来思考企业是指哪些企业?是普通的教育培训企业吗?我认为也不是,应该参与的是真正做产业、做实业的企业。

我认同慧科李总刚刚的表述,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了这么久,不管是政策还是什么,其实更多还是集中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板块。既然希望企业来参与,那为什么现在发展状态并不是那么好呢?实际上是因为真正需要人才的企业没有能力和渠道参与到人才培养当中来。不排除少数头部企业可以做到,但是还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也需要人才,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

他们需要的人才又在哪儿?企业如何参与去做这件事?我认为这就是市场机会。需要一批人在中间做桥梁。

有需要就意味着有机会。很多企业的矛盾就发生在我想要人,但是我又没有能力,头部企业只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有大量的企业是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寓乐世界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我们是一个从咨询到产品,到最终解决方案落地的服务商。我们更多是希望帮助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新兴科技企业。

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图丨阿里云教育行业总监翳剑

翳剑:阿里云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实际的案例中来看,其实最大的感觉,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变数以及最大的机会是围绕着“在线”两个字。

举个例子,我们一直都有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既有面向电商C端的业务,也有面向中职高职的阿里云大学业务。在以往我们业务供应中,可能通过生态、平台的方式,就能够让这些拥有新职业技能的人才涌现出来。但是现阶段发现,真正能够带动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是整个OMO教学体系的延伸。

OMO之前是O2O,这两个的区别是什么?O2O是连接,OMO是融合。当我们真正把对于电商的理解,包括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基础制作的理解和经验沉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重新打包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重新进入市场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职业教育最大的机会围绕在“人”身上,以“人“为中心开展职业教育服务。

未来职业教育最大的趋势包括三个板块: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可视化、教学过程透明化、教学服务数字化,这三个维度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我相信在职业教育风口期,将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蓝鲸年会丨新职教,新风向:解锁职业教育发展方法论

图丨声网Agora教育行业总监李斯特

李斯特:从观察者的视角上看,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技术”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变量。职业教育每个细分赛道的需求都不一样,同时,和所有的教育领域一样,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优秀教师资源、优秀课程资源稀缺的情况。

怎么样能够让这些资源有更好的利用率?

从市场角度来讲,这几年的政策鼓励,让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增长。最近有一个很火的新闻,就是深圳那边有一个职业技能考试,做广式卤味、卤鹅,一天之内涌入了五万多人报名。但是很多学生在周边其实找不到这样的厨师来教,我们怎么样在北京能够学到潮汕的卤鹅,这里技术人员中间做了很多事情。如果通过在线的方式来教学,有高清的直播能力,老师能够看清学生那边用的是盐罐还是糖罐,能够看清他是用多了还是用少了。

这些很多细分的职业技能赛道上,也会有很多细分的场景化需求,我们也比较期待在技术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赋能,能够让持续的增长需求有匹配的人才供给,在不同区域地方,实现教学资源的连接。

提问:日前,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林宇表示,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仍然存在投入少,底子薄,差异巨大等问题。您认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贵司将发挥哪些作用?

李祺:当前学生最需要的一点就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真实项目经验的积累。很多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走出来的,然后直接进入学校授课,相对缺乏产业经验和项目经验,以及真实的团队实践环境和实践平台。

基于这个点,慧科把产业真实的实践案例转换成教学案例,输入给学校的老师。同时,慧科还能提供真实的实验平台——慧科自研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灵鹿实验平台”,把行业和产业的真实应用环境引入到高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陈海滨: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目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

所谓的中职五五分流之后,大多数人认为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去中职,那么中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能本身也不会非常高。在这个前提下,中职的学生可能对自己都有点自暴自弃了。这就导致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上中职,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的企业,特别是各种各样基层制造业的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还是蛮大的。

大家的偏见来自于,这些岗位过于基层,可能以后发展空间不大,但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类的升学路径——从中职到大专到职业技术大学的路径建立,未来学术水平也会相应有所提升的。

我觉得对于前程无忧来说,在岗位的薪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岗位认知方面,能够起到一个传输或者纽带的作用,让更多家长或者是学生认识到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其实并不是低人一等。

辛向晖:痛点是学生培养的问题,首先是极少被关注到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的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有的按照普通高中走升学,当然还有一部分学校想为中职学生做点事儿但不知道怎么做。学生底子薄,自制力差,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目标感,缺乏自我认可,老师毫无产业经验,无法帮助学生规划清晰有效的发展路径。

另外,教师培养方面也存在问题,职业教育人才的定位是产业应用型人才,但很多老师并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绝大多数职业类院校的老师理论和技术的基础是有的,但是他们大多没有做过真实产业岗位上的工作,加之教材和教学内容迭代慢,人才培养的缺口就需要有人来填补,这也是我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专业发展,课程升级,教师培养等方面与产业的结合。

李斯特:对于在线职业教育怎样做得更好,有个观点很受启发——在线职业教育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思路。现在考试培训、能力培训这部分在线化率很高,但都是以没有互动的录播形式为主。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成年人的时间不固定,或者成年人对互动的需求少,所以更适合录播。这个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成年人在看电商带货、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都需要直播互动,为什么学习就不需要同学和老师的一起参与呢?

线下的职业培训也存在广泛的小组讨论、师生答问这样的场景,到线上也同样有很大的价值。学习是惰性的,如果我们顺着用户的惰性做产品,学员会获得快乐,但不会收获学习效果;但如果我们通过更有仪式感和互动性的直播课让学生放下自己的社交恐惧,真正参与到课堂里来,他们收获的是更好的学习效果,业务也能进入到更好的正向循环。

当然我们不是认为录播不应该存在,直播和录播需要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声网的RTC和融合CDN的底层技术,我们的低代码上线能力,相信能够和其他技术伙伴一起,帮助从业者更简单地实现他们线下场景的线上化。

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企业如何锚定发展方向?

提问:近年,电子竞技、电商直播、家庭教育等新兴行业逐渐发展,随之也出现电竞选手、带货主播、亲子阅读指导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针对这些分散的新行业和新职业,各位嘉宾怎么看?教育能从中找到什么机会?

李祺:新兴行业和职业出现其实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就是日常生活迅速发展带来整个行业的变化。典型的比如说像电商直播,慧科新文科也在跟合作院校共同培养直播相关人才,但是我们并不只是培养主播。在整个行业里面,电商直播除主播以外,围绕着这个行业有很多职业,供货、运营、推广等,其实都是基于这个行业发展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基于这个行业去培养相关链条的人才,目前慧科在电商等这些新兴的行业里面,正在进行很多专业的建设。

陈海滨:对于新职业,我们其实是非常看好的,目前所认为的职业培训往往是医学、建筑、财经、司法,这几个传统的白领品类,其实已经培训了很多年了,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那么随着新业态、新机会的出现,比如电商直播、竞技、家庭教育、甚至康养等等的一些新的职业也都出现了,对于这些新职业,可能我们的高校或者是职业院校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设置这些专业,实现这些人才输送。那么,除了传统的师徒带教的方式,如果有一些职业培训机构能够从中发掘一些商机,进行一些新职业培训,这是很好的机会。

而且这些新职业培训的机会,跟传统的职业比起来,优点在于它可以是多重合一的,比如学了电商,也可以学电子竞技,还可以学家庭教育。传统的职业培训,学了法律之后可能就很难学金融的。这会带来很多新机会,所以我们也很看好这些投资机会。

辛向晖:不得不承认,职业教育涉及到的内容广度远远超过现有的成熟赛道,比如学科教育,考试培训等等,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是:每个细分领域的体量都不可能太大,但每个赛道可能都会有深耕的企业,这些企业也一定有相关的真实产业去做支撑。因为职业教育的产出除了获得从业资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从业者的高质量就业问题,这不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能搞定的。

所以,对于踏入职业教育板块的企业而言,我们确实需要判断到底什么人或者机构会为产品和服务买单,是急需提升的个人学习者?是学校?还是企业?还是政府?不同的主体的需求是不同的,个人看重薪资和社会地位的跃升;学校看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质量就业率的提升;企业看重稳定的优质人才输出;政府更看重当地产业布局与人才建设的关系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机会。

李斯特:现在的行业变化比过去快了很多,新职业新技能也层出不穷,同时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愿意认可各种新服务的价值,并且愿意为此付费,行业上的机会很多。从技术角度看,许多课程门类在线教学的难度被高估了,声网除了音视频底层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将不同教学道具引入课堂,比如我们把电子乐器接入课堂做远程的乐队合奏合唱教学,我们通过远程控制方案实现电竞的手把手教学,每个行业的领先创新者有机会吃到第一波红利,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和行业伙伴一起探索这些新机会。

提问:有观点表明,“横向拓宽类目,纵向拓宽年龄层”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发展方向,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职教行业壁垒强,已不适合大而全的方向,更适合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各位嘉宾对此怎么看?或者有什么新的见解?

李祺:首先,横向扩品类,其实整个职业或者说行业发展是这个规律,但是对于单个学生来说,还是要考虑走专、精的路线。

现在新技术发展很快,催生了很多新的岗位、新的职业,所以对应的职业人才培养,就要考虑很宽的范围,要覆盖到现在新出现的岗位,所以要有新的横向的平台出现。但是对于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单个学生还是要让他专精于某一个方向,我们培养的是大国工匠,所以应该是在某一个技能上有自己独到的能力,能够对接企业的需求。因此,真正具体到某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他应该是专精某几个岗位或者说某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能力。

慧科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是从岗位能力去做倒推,通过岗位能力形成针对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有新兴的行业和岗位出现的时候,慧科会快速开设相关的横向专业。比如今年较火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我们重点就在这个方向上培养相关的人才。

陈海滨:职业教育最终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应该辩证来看,一种就是“大而全”,另外一种就是“小而美”,我觉得从企业发展规模上来看,之前我们在看职业教育和K-12是对比的,当时可以看到K-12的用户生命周期特别的长,可能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而职业教育可能费了很大的力度获客,但可能一个课之后,诸如IT等培训就完成了,甚至用户生命周期都没法打平获客成本。

在这个基础上,大多数企业都在选择扩品类,让一个学生进来之后可以多学几门课,我们觉得是大的方向。纵观市场上比较大的公司,都有这样的发展的趋势。但现在看来一个问题是,课程甚至机构变成没有“特”。相反,市场上有一些提供某些细分品类培训的公司,它的质量是非常高的,这种小而美的企业我们觉得也值得关注。

辛向晖:我总体站后者,就是更适合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但我们经营一家企业总归是要做大的。交易额要做大,要么拓品类,要么延展人群,需要看自身具备的张力到底是什么,是更强的整合资源能力,更有效的落地实施能力,还是有快速挖掘需求的能力。但横纵两个象限我觉得一定有个先后顺序,就是先专后广,做明白自己核心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再去挖掘横向拓展的张力是什么。

李斯特:我觉得这件事情需要辩证的看,就是用户群体是否存在其他关联的、目前没有被很好满足的教育需求,存在交叉销售的可能性;教师和教研管理体系是否能兼容新品类。比如从编程课程,拓展到设计师、市场营销的课程是自然合理的。但从编程课拓展到厨师课程,可能就不那么合理了,而且也做不过新东方烹饪。

于洪泽:非常感谢以上五位嘉宾,分别从产业、资金、包括技术等方面给我们做了解读。政策文件对于职业教育的推动,可能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要做的工作更多,环节更细,所以需要更有耐心,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说,一个政策如果是限制性的,它会立竿见影;而一个政策如果是鼓励性的,更多是循序渐进的,润物细无声。

共享经验与展望,下半场如何决胜?

于洪泽:下面想问一下慧科的李总,请您简单说一下慧科如何在早期就选择切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何发展经验?

李祺:其实,最早因为慧科的定位就是在于做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慧科集团创始人方业昌博士从美国回来时看到的情况是,国外有很多新兴技术产业,在产教融合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包括人才就业跟企业对接这方面,整个过渡非常平缓顺利。所以企业用人需求比较大的时候,高校就能根据需求培养人才。但是在当时的国内,哪怕是我们双一流高校其实也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存在。

所以方博士当时回来就开始逐步布局这方面。从2010年开始做硕士业务,2013年慧科希望用在线的方式服务更多的学生,服务更多相关的企业。一直到2014年做到本科教育, 2017年到高职、中职的职业教育方面。慧科是一直沿着企业的用人需求、行业的发展、包括现在定位在数字化人才培养需求方面的思路。希望能改变一些大学生就业难、高校和企业对接不畅等问题。

提问:发展11年来,与慧科合作的院校遍布全国,包括硕本专都有。慧科一直说自己是连接产业界和教育界的桥梁,难道企业跟高校合作不是更直接有效吗?为什么中间还需要慧科?具体能给双方带来什么不可取代的价值?

李祺:企业的目标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企业更多是以获利为目的去做这件事,企业对于高校的需求更多是希望高校能直接供给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而不是需要我帮助你一起去培养人才。高校培养人才周期相对较长,至少三四年,而企业是希望短周期去做这件事。

另外,让企业的工程师去高校授课这件事很难,因为工程师很多时候不具备把项目转化成教学教授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去做这件事。

产教融合下,企业更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可以帮助高校建设更高标准的专业。但是某一家企业与学校合作,只代表这个企业的需求。慧科的参与,助力学校培养的人才代表整个行业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人才更具有泛用性,而不会只局限某一家企业。

目前高校直接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也是需要很长的培养时间,企业内一个新的员工进来,很多时候前三个月都是零产值的试用期,也就是说员工进去可能需要三个月才能适应这个工作岗位,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慧科与学校一起培养的人才,可以大大缩短人才适应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有了企业项目经验,可以快速帮助企业创造相关价值,而且因为我们把企业案例和环境都带到高校里了,这样就有很多企业的真实项目,可以以低成本的形式直接输出到高校的学生手里,也降低了企业做某些重复性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

于洪泽:下面请问陈总,前程无忧下一步在职业赛道的投资方面,有哪些考量?

陈海滨:我想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谈一谈前程无忧的经历。其实到目前为止,在职业教育方面前程无忧已经做了两次布局。在早期,我们投资了财经类的职业培训机构,经过发展,不仅是收入方面有进步,同时也从财经单一的品类扩展到跟大学生相关的出国考试、资格考试等等多品类。另外,我们也投资了高校,这个学校已经在香港上市了。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也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是在校大学生缺的是什么,另外一个是进入职场的人缺什么。

所以围绕这两个不同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在职业教育领域,一方面在其他新的细分品类内进行投资,甚至是一些新兴职业,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大数据人才,电商人才,甚至是直播人才,很多的职业院校其实在这些新产业的教学资源上并没有及时跟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在高校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些机会。学校希望能够接收到市场上企业的最新诉求,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希望企业把这块内容带进来,结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出更贴合企业的产品。这是我觉得偏向于职业资格方面的一些培训。

除此之外,我们也非常看好整个市场,新能源、自动驾驶、甚至云这些新赛道,都需要大量专家级的人才,同时在整个实操的层面也需要大量的基础人才。未来前程无忧会围绕着这类提升技能的需求进行布局调整。

提问:前程无忧投资了高顿财经和华立大学这样的职业教育类标的,从战略投资的视角出发,前程无忧如何评估一家职业教育是否值得投资?

陈海滨:在我们看来,一个职业教育机构是否值得投资,首先是看有没有特别好或者特别突出的内容和产品,能够切实解决学员的需要。

另外一个,关注就业出口和前程无忧是否会有比较大的协同,尤其是培训内容能否在B端实现转化。

第三个关注团队,因为职业教育这个事情受政策影响比较大,很多职业教育是职业资格培训,一旦国家对职业资格有所调整,可能整个相关培训行业就被团灭了,因此,公司团队要具备快速培训新产品以及迅速调整方向的能力,这也是我非常看重的能力。

于洪泽:下面我们请辛总分享一下,寓乐世界下一步发展战略是如何定位的?寓乐世界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辛向晖:整体来讲,大的商业模式还是以2B和2G为主的商业模式。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有“一横一纵”,先讲“一纵”,在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时,最纵向的实际上是我们跟中职高职一起共建完整的学院。这里面涉及到学生的培养、未来的岗位对标、课程的设计、教师的培养、甚至包括实验实训、未来就业,我觉得这是一个纵向的。

在纵向里面,目前是聚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板块。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我们一开始做这件事思路是这样的,同期我们成立了两家公司,一个是做教学和内容产出;还有一个是做产业,同时做产业投融资。在纵向的业务范围之内,寓乐世界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布局了七个产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重点在真实业务实训,而不是一个纯教学的机构。

我们思考的重点是,在纵向层面、垂直领域中,要做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有哪些关键。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复杂,因为我之前多年是做2C的,2C的产品非常标准化,2B非常个性化,每个学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先跑清楚纵向的领域怎么做。

接下来每个企业要发展,肯定要扩品类,所以下一步就会有横向拓展。比如刚才提到的现在接触智能智造的企业,有很强的用人需求,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所以现在我们的课程研发老师会深入到企业里面去,驻厂很长时间,帮他们去梳理产业工人刚进来的时候,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所以这又是下一步横向去拓展的一个思路。

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我们认为“产业”非常重要,第二个“一横一纵”实际上是满足经营的思路。终极目标是什么呢?职业教育我觉得完全不同于学科教育和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教育,它实际上是要就业。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到学校里来“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这个我觉得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其实很难达成,我们从业者都知道,这是产教融合,好几个环节在一起,有学校有企业,中间还有桥梁公司。产教一体很难协调,所以这里面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从业者一起花时间探索的。

于洪泽:下面是翳剑总。我们知道阿里布局教育生态是很早的,阿里云在职教方面布局的独特优势有哪些?钉钉此前也做教育,两方面如何协同?巨头下场,未来还有没有其他人的活路?

翳剑:前段时间人社部和我们一起推出了面向全国的新职业培训平台3.0,其中就有我们打造的一个新兴职业,叫数字化管理师,本质上是希望帮助企业迈向数字化关键的人才供给。从数字化人才的收入来看,数字化管理师的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1-3倍,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

其实在做这件事之前,我在阿里的六年时间里,最早就做了一个职教方面的产品,当时,我们希望连接高校,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但是我们发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解决不了。

这个问题我们到今天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未来我们在整个职业教育里面,从钉钉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做入口,就是我们传统在做的教育信息化也好,智慧教学也好,包括在疫情期间我们为全国的高校高职提供在线学习平台也好,把它作为一个应用型人才的入口。钉钉目前已经是全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协同办公以及学习平台,我们现在有足够的人才在上面。

第二件事叫做出口,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用人难的问题,而这个“用人难”不仅仅只是没有人可用,关键问题是人才培养好之后很容易被更高一级的企业挖走。所以在解决整个中小企业人才供给的过程中会发现,钉钉是一个人才培养来源。我们现在服务全中国一千九百多万家企业组织,其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希望在钉钉这个平台上找到更加合适他们企业的运营人才。

我们一边服务了全国几千多万大学生,成了人才的入口来源;另一边服务了全中国几千万企业,我们在中间通过培训输出大量数字化人才,来满足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跟教育部门合作打造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平台。我们仍然希望真正找到供给侧的需求,基于供给侧需求标准化,能够从原先积累大量用户中建立这种连接。

提问:您觉得实时互动能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哪些痛点问题?声网有哪些新的解决方案?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未来能给职业教育领域的实时互动场景带来哪些新变革?

李斯特: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具体细分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考证、人才招录等很多领域,每个领域的需求会有不小的差异,具体来说:

在泛职业能力学习领域的大规模、超大规模直播课上的音视频清晰度和延迟、弱网下的流畅性等。比如在IT相关的技能培训,声网的解决方案通过低延迟的远程控制、高清晰的桌面分享,实现老师对学生的更好的指导。在职教双师教学等场景下,声网解决方案对教室回声、设备收音、背景噪声上需要更深入的改进。在职业考证等领域,做模拟考试时通过老师+AI监考的模式更好的模拟考试环境。

AR和VR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普及,让在线职业培训的适用范围有了更大的增长,比如修车这样的技能培训,过去一定要在车间里才可以完成教学,基于技术的进步,在线学也能部分还原教学效果,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双目摄像头、高清高帧率的采集和传输,图像识别技术,关键动作的识别,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评价学生动作的准确性,更及时地给予指导反馈,实际在线体验教学的效果。

于洪泽:我相信通过台上嘉宾的分享大家能够感受到这个主题为什么这样令人激动。新职教几位嘉宾,在经营的层面上关注产业,资本,人才,定位,技术以及平台。而职教环境的变化对人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新风向就应该从过去所谓的求快变成从容布局,求稳。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有全新的战略、模式、组织。所以未来职教的新风向就是在“聚势”与“谋远”的过程中,慢下来、静下来,把事情做得更久。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参与,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感谢蓝鲸教育提供的平台,谢谢大家!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