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微软第一款游戏主机上市,但这款日后威震四方的 Xbox,当年差点胎死腹中。
人前光鲜亮丽,人后历尽艰难。
那时候的微软如日中天,但 Xbox 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微软拍成一部 6 集纪录片,献给每一个陪着 Xbox 走过 20 个年头的工程师、开发者和玩家。
为了避免大型剧透,我在这只挑出几个值得说道的彩蛋,看完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哔哩哔哩搜索《开机:Xbox 的故事》自行观看。
上世纪 90 年代的微软,依靠着 Windows 系统,逐步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巨头,每个月 Windows 系统都能为微软带来十几亿的利润。
那时候的微软在商业领域无出其右,但在家庭娱乐领域,他们却没有任何话语权,公司内部有一个叫 DirectX 的团队,他们负责图形显示接口工程,对游戏有着万分的热忱,他们不想眼睁睁地看着索尼 PlayStation 占据着人们的客厅,于是他们也想做一款游戏主机。
团队抱着这一想法和一台能在三秒内完成开机的原型机,说服了上级主管、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最终拿下预算。
想法得到公司高管认可后,DirectX 团队的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那时候的微软,只是一家软件公司,他们哪懂硬件,现在要他们造一台游戏主机谈何容易。他们脑海里出现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收购。
他们把目光看向了任天堂,然而面对这样一群愣头青,宫本茂可不想砸了自己的饭碗,第一次接见时便委婉地拒绝了他们。
御三家差点不会数三。
你可能会想,Xbox 的名字那么酷,这一定也是市场部门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才决定如此命名的,然后并不是。
他们一开始想把名字定为 DirectX box,但这名字太长了,于是就省略为 Xbox。
草率是真的草率,酷也是真的酷。
2006 年 6 月,二代 Xbox 主机 Xbox 360 出现大范围玩家投诉,他们的主机亮起了三枚红色指示灯,而且无法进入界面,这现象被玩家和媒体称为 「死亡三红」,只要主机亮起红灯,就宣告了机器已死。
那时微软宣布投入超 10 亿美元,为玩家免费更换机器,他们会给用户寄出一个快递箱,以便让用户退货。那个快递箱被玩家戏称为 「纸箱棺材」。
微软后来找到了死亡三红的症结所在,并为每一个玩家都进行了更换维修,但玩家失去的信心如何修补呢?
幸运的微软再次迎来救世主,战争机器。这款游戏于 2006 年 11 月登陆 Xbox 主机平台,凭借出色的视觉效果,在上市数周时间内便拿下百万份销量的成绩,Xbox 主机也在一众新游戏的影响下,慢慢赢回用户口碑。
微软用 6 集的篇幅,回顾了 Xbox 发展历程中各个重要节点,有赞颂也有自我批判,值得对游戏发展史感兴趣的小伙伴抽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