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源:报告期寄空包裹等刷单超3500万元

观点
2021
12/18
00:35
亚设网
分享

专注于多系列健身器材研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力源”)正全力“奔跑”在IPO的道路上。目前,康力源创业板上市申请已变更为“已问询”状态,此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667.00万股,募集资金约为6.26亿元,拟投向智能健身器材制造、研发中心建设、智能数字化工厂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健身器材生产商康力源的净利润最近两年出现暴增,不过,这样的业绩增长能否持续、募资扩充的产能是否能够得到充分消化,也成为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另外,在报告期内,康力源境内电商的线上销售曾存在持续的“刷单”造假行为,而且刷单金额较大,仅2019年度在天猫、京东平台的刷单量就超过2000万元,公司内控制度的完善以及业绩的真实性同样惹人关注。

净利润逆动超速暴涨

不久前,老牌健身机构南京金吉鸟服务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引发社会关注,而最近两年,健身机构面临破产或“跑路”的消息也屡见诸于报端、网络。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三体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编写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健身场馆数量减少至9.79万家,相较2019年,同比减少13.31%,其中,健身俱乐部4.43万家,同比减少11.1%,健身工作室5.36万家,同比减少14.2%,2020年健身场馆的倒闭率达14.61%(见图一)。

图一:2020年中国健身场馆情况示意图

康力源:报告期寄空包裹等刷单超3500万元

国外健身场馆在疫情期间更不乐观,2020年4月,号称“全球最大的连锁俱乐部”的美国大型健身连锁24小时健身(24 Hour Fitness)传出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6月15日,该公司递交破产重组申请。美国点评网站2020年9月关于健身行业闭店业务报告显示,2020年7-9月,美国健身行业的闭店数量增加了23%,总共关闭了6024个,其中永久关闭的有2616个。根据IHRSA的数据以及主要付款处理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美国有15%的健身房已永久关闭。

作为一家老牌健身器材生产商,康力源主要以ODM和OEM方式向欧美市场出口为主,根据招股书,康力源国外业务在公司业务中占据了较大比例。2020年度,康力源主营业务收入为6.73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为5.40亿元,而且康力源在北美市场终端覆盖率较高。

不过,主攻欧美市场的康力源在美国健身机构大量关闭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实现了逆动超速暴增。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1-6月,康力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1亿元、3.82亿元、6.75亿元、3.7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474.34万元、3563.07万元、9336.60万元、4762.02万元(见图二)。

图二:公司报告期财务数据招股书截图

康力源:报告期寄空包裹等刷单超3500万元

从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康力源营收年化复合增长高达26.65%,净利润增速则更加惊人,2019-2020年,康力源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1.67%、162.04%。

对此业绩的超速增长,康力源在招股书中不讳言得益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加速导致的家用健身器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外产能供应不足亦是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公司营收的增长,康力源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随之攀升,2018 年和 2019 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61.80%、70.85%,2020 -2021年上半年,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上升到116%左右(见图三)。

图三:招股书截图

康力源:报告期寄空包裹等刷单超3500万元

净利润和产能利用率均飚升的背景下,康力源希望通过募资投入产能扩建项目。根据招股书,公司此次拟募集资金6.26亿元,投入康力源智能健身器材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募投的重头戏为智能健身器材制造项目,公司拟投入3.47亿元,占拟募资金额的比重超过50%。

根据招股书,该项目拟建设周期24个月,拟车间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仓库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建成后年产室内商用健身器材13万套、室外全民健身器材4万套、教体融合产品3万套、康复养老产品3万套。

据康力源测算,上述项目达产后,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58%,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14年(含建设期)。全部达产后第一年预计年均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实现净利润9084.58 万元。对比2020年,康力源的营业收入6.75亿元,净利润9336.60万元,这意味着上述扩充产能的项目达产后,公司一年预计实现的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20年营收,公司的净利润也将比2020年上涨近一倍。

那么,从康力源预测项目达产后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预期来看,是否意味着该项目达产后康力源至少在室内商用健身器材、室外全民健身器材、教体融合产品、康复养老产品等相关产品的产能上能实现翻倍?海外新冠疫情背景下,家用健身器材的增长潜力还能持续多久?而随着大量健身机构的倒闭,未来机构健身器材的销售减少,是否又会投射到公司健身器材的销售上?康力源近年来伴随疫情而来的超速增长是否将面临“天花板”问题,这样的增长能否有持续性?另外,疫情发生前,康力源的产能利用率仅在60%至70%左右,如果疫情平复,公司的原有产能是否已经能够满足市场的未来需求?新募投增长的产能,公司打算如何消化?公司是否有新的促进销量增长的方案?在康力源拟大手笔募资扩充产能面前,这些问题都引人深思。

2019年刷单金额

相当于境内电商营收70%以上

在电商行业,有些企业存在刷单实现推广引流的行为,康力源也是这一违规行为的参与者。报告期内,公司在境内电商平台存在长达数年的持续刷单行为,直到2020年6月,这一行为才因为监管得到改变。

根据招股书自述,康力源报告期内在天猫和京东商城等平台存在刷单行为,而境外电商及境内京东自营不存在刷单情形。刷单主要由境内电商部门操作,电商部门员工通过朋友或从事刷单的团队在平台下单购买产品后,向购买人寄送空包或赠品,发行人将资金及刷单佣金通过电商部门员工支付给刷单人员。

根据公司披露,2018-2020年,康力源的刷单金额分别为814.41万元、2095.77万元、659.09万元,三年合计刷单金额已超过3500万元。同期公司的主营收入分别为3.67亿元、3.79亿元、6.73亿元,公司境内电商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例分别为9.55%、7.46%和4.04%,刷单金额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2%、5.52%和0.98%(见图四)。

图四:报告期内公司境内电商刷单情况招股书截图

康力源:报告期寄空包裹等刷单超3500万元

公司称:“1、上述主营业务收入和境内电商收入为不含税收入,刷单金额为含税金额;2、主营业务收入和境内电商收入均为扣除刷单后的收入。公司刷单相关业务未确认收入,刷单支付的佣金和平台费用均作为销售费用入账,不存在通过刷单虛增收入和利润的情形。”

由于刷单金额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2%、5.52%和0.98%,占比均较低,康力源称业绩不存在依赖刷单的情形。公司已于2020年6月停止刷单行为,通过积极整改,制定了禁止刷单相关制度、明确了相关责任人,有效杜绝了刷单情形,2020年6月之后,公司已不存在刷单行为。涉及刷单的公司所在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了书面文件,证明公司及子公司已就刷单行为进行了全面整改,2020 年 6 月以来不存在刷单行为,过往刷单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作为主管部门不予行政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康力源境内电商的刷单金额看似占公司主营收入的比例并不算太高,但是实际上康力源境内电商的全部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例本就不高,因此,若以国内电商的营收数据来看,2018-2020年,公司刷单金额相当于国内电商营收的比例则分别为23.19%、74.10%、24.21%,其中2019年达到了惊人的74.10%。

众所周知,刷单行为本身触犯了《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让监管机构对其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及诚信状况存疑。此前不乏存在刷单问题IPO被否的公司。

“刷单金额占各期主营业务的比例较低,业绩不存在依赖刷单的情形,但是公司的刷单行为仅出现在境内电商,刷单金额相当于境内电商销售收入的比例在2019年曾超过70%,而且仅报告期内的刷单行为即前后持续近三年,金额占比高,持续时间长,是否意味着康力源境内电商业绩曾一度依赖刷单行为?而除去刷单行为,报告期在公司营收和业绩超速增长的背景下,康力源境内电商收入金额却同期持续下降,两者逆动的原因是什么?”

“公司电商部门员工通过朋友或从事刷单的团队在平台下单购买产品后,向购买人寄送空包或赠品,康力源又将资金及刷单佣金通过电商部门员工支付给刷单人员,刷单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美化’公司电商经营业绩、还是为推广引流?这又如何让人相信公司披露的其他业绩数据未经‘粉饰’?公司仅2019年一年刷单金额就超过2000万元,2018-2020年合计刷单金额超过3500万元,金额较大,是否意味着公司在相关内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而且因资金及刷单佣金是公司通过电商部门支付给刷单人员,是否意味着刷单行为是公司通过并且深度参与其中的?刷单行为是否经过公司管理层所‘默许’操作?对于公司境内电商的刷单行为,在整改的过程中,公司对相关部门的员工及其管理层,是否有进行处罚?另外,公司是否曾对包括刷单金额在内的境内电商的销售数据进行过公开披露或宣传?”

就上述问题,《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致函后多次致电康力源,公司电话未能接通,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收到公司回复。

另外,就王军霞曾代持公司股份,解除代持关系后,公司继续使用“军霞品牌”,天猫网店继续称军霞运动旗舰店、公司内销大客户恒大系企业的商票兑付等情形,本报将持续关注。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