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将画上句号,回顾这跌宕起伏的一年,A股涌现出不少引人瞩目的大事件,蓝鲸财经梳理了下这一年A股的都发生了些什么大事。
IPO数量、募资金额创新高
2021年是个IPO大年。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2021年以来A股上市新股数量合计达520家,其中沪市主板87家、深市主板34家,科创板160家、创业板198家、北交所上市企业41家。
2021年520家上市公司合计募资金额超过5400亿元,而2020年A股IPO企业为437家,全年募集资金总额4806亿元,2021年IPO企业数量和募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8.99%、12.36%。
截至12月28日,科创板已受理但尚未注册生效的企业合计152家,创业板已受理但尚未注册生效的企业376家,北交所在审核状态的企业也达到55家。
年内A股已有20家公司离场
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至今已快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内,已有7家公司财务类退市,6家面值退市,3家因被吸收合并退市,2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今年11月19日,沪深交易所又分别发布了退市监管指南,对营业收入扣除标准进行明确:即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规范“稳定业务模式”判断标准;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
自此,壳公司过去通过变卖资产的保壳“套路”彻底行不通了。
史上最高价新股产生,打新破发频现
打新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稳赚不赔的投资,“一签难求”的稀缺性往往伴随着高收益。
然而从今年10月开始了一波新股“破发潮”,至少有15只新股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其中跌幅最大的莫过在科创板上市的成大生物,开盘走低跌破110元/股发行价,最后跌逾27%报80元/股。
另外,部分新股的高弃购率与上市首日表现引发市场热议。
让人比较印象深刻的莫非禾迈股份以557.8元发行价成为A股史上最贵新股,不过发行结果出炉,高达18.74%的弃购比例刷新A股最高网上弃购率纪录。
而后备受关注的百济神州,顶着第一个横跨纳斯达克、港交所与上交所三地上市的光环,但也在上市首日即迎破发,中一签亏损1.58万成为今年最坑新股。
在2021年“打新稳赚”已成为过去式。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后参与打新谨慎且理性地参与,必须意识到打新也是有风险的。
康美案一审宣判,独董“大逃亡”
11月,广州中院对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涉案人员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但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独董巨震,这也成为今年资本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在最终判决中有一个责任追究的部分,拿着仅10万元左右年薪的5位时任独立董事被判上亿元赔偿引发市场热议。更讽刺的是,此后A股公司上演了一波集体辞职的大戏。据不完全统计,在康美药业宣判后的短短的十天内,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的独董紧急辞职。
开山股份甚至还对独董史习民执意辞职行为表示强烈不满,集团公司还发表公开申明进行谴责。
“康美案”的判决侧面揭开了独立董事职务风险的盖子,此前绝大多数独立董事沦为了“花瓶”的时代将过去。
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
此前A股市场有部分板块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例如很多大市值公司也在中小板上市。
今年4月6日深市主板、中小板正式合并,合并后,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证券类别变更为“主板A股”,这是继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后,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重大板块改革。
虽然两板合并对投资者暂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发展是有极大助力的。这样的合并有利于优化深交所板块结构,形成主板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融资的需求,深市主板重点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中小板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个月神速开市,北交所服务“专新特精”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北交所从官宣成立到盛大开市,筹划仅两个多月,堪称“神速”。
北交所的定位是为了实现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专精特新”企业们机会,在它们创业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机会。
从开市一个月的情况来看,北交所也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目前来看人气和流动性都可以。12月13日,北交所诞生开市以来首个“30cm”涨停,诺思兰德盘中创历史新高;北交所首发10只新股平均涨幅107.82%;贝特瑞以近700亿市值居首……
叶飞自爆市值管理黑幕,证监会严打内幕交易
今年5月,前私募冠军叶飞在微博上向中源家居讨债。据其称是自己找了几个资金方,帮中源家居拉高股价。结果股价没守住,保底保证金也没拿着,害资金方亏了几百万。
叶飞因曝光中源家居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黑幕,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红人”,还连带着点名了十几家公司。
随着叶飞不断曝光,“叶飞概念股”也不断增多,事情不断发酵引发蝴蝶效应,资金纷纷从相关的公司出逃引发跟风下跌。
事件马上就惊动了监管层,证监会立刻表态要依法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中源家居等股票行为立案调查。对于上市公司及实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关机构和个人从事或参与的,证监会将会同公安机关依法彻查严处,绝不姑息。
直到9月24日,证监会通报了相关人员恶意操纵“南岭民爆”、“今创集团”、“昊志机电”等股票价格案曾经的“爆料人”叶飞自己也因操纵市场被抓捕归案。
而对于今后的证券市场而言,这也将成为市值管理更加规范化的节点。
隋田力把多家上市公司玩的团团转
2021年炒股的股民一定不会隋田力这个名字陌生,这个男人把多家上市公司玩的团团转,拉开了900亿元规模“专网通信”大骗局。
最早引爆事件是在今年5月,上海电气突然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并表示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对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
此后,包括中天科技,凯乐科技,中利集团,瑞斯康达有多家上市公司也因为货款逾期导致资金链出现风险。
这背后都指向一个叫隋田力的男人,该事件也成为2021年最大的连环雷。
在他的安排下,下游国企客户与上市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后仅预付10%的预付款,交付后按约定分期支付,而上市公司则从隋田力指定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并预付100%货款。在该模式下,一旦下游客户欠款或上游供应商逾期供货,就会导致了公司出现大额应收账款逾期、供应商逾期供货、存货减值等情况。
万亿“中植系”掌门去世,未来谁主沉浮
12月18日晚间,中植企业集团发布讣告,创始人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2021年12月18日9时40分在北京逝世。
而解直锟所创立的中植系是中国最大的金融财团之一,资产规模达上万亿。
解直锟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凯恩股份(002012.SZ)、美吉姆(002621.SZ)、宇顺电子(002289.SZ)、准油股份(002207.SZ)、美尔雅(600107.SH)、康盛股份(002418.SZ)、融钰集团(002622.SZ)、ST天山(300313.SZ)。
目前,中植系由解直锟外甥刘洋代管。不过无论谁来接班8家A股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也将成为2022年的一大看点。
中概股加速回归
2021年,美国不断打压中概股,致使股价下挫、资管巨头清仓,中概股压力在持续,在这一年内不少公司选择回港、回A或私有化。
与A股2021年IPO大热表现相比,今年美股市场IPO的中国企业则明显少了很多。中美两国监管日益严格令中资赴美IPO的热度下降。12月2日,美国证监会SEC公告,已修订完善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相关的信息提交与披露的实施细则。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符合香港上市条例但未在香港上市的企业约有50多家,占目前中概股总市值的近30%。在2022年中概股回归必然成为趋势,国内的政策环境一定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最后关于未来的一些展望:针对资本市场2022年的改革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公司上市发行定价将更为市场化。
未来IPO变得越来越容易之后,要保持资本市场的活力和供需平衡,常态化退市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2022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