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亿巨舰拔锚起航 长三角2021年上市公司市值印记

观点
2021
12/31
08:40
亚设网
分享

乘风破浪开新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三年,还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实施的第二个完整年份。在这一年里,长三角证券市场的发展动能澎湃且有力。

截至记者发稿,《大众证券报》统计相关数据后发现,长三角区域内1706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26.35万亿元,市值版图再次扩大;2021年,区域内共有236家企业在A股市场鸣锣开市,共计获得融资2047亿元,这其中10家代表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融资,71家“硬科技”企业则亮相于科创板;从盈利看,长三角区域内的1706家已上市公司仅在今年前三季度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0.69万亿元,完成净利润94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83%。

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2022年将至,长三角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在来年如何继续稳健前行、趁势而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能否布局寻宝?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一探究竟。

增长的矢量引擎:1706家公司盈利9425亿元

一直以来,长三角区域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16%的常住人口,产出了近1/4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仍不例外。长三角(沪苏浙皖)2021年前三季度的GDP总量超20万亿元,全国同期GDP总量为82.31万亿元 。

具体看,上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前三季度经济总量破3万亿元的城市。江苏全省在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8.49万亿元,不负人称“苏大强”的美名。GDP增速最高的浙江,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安徽交出的答卷同样漂亮,前三季度全省GDP达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26万亿巨舰拔锚起航 长三角2021年上市公司市值印记

三省一市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得生龙活虎,该区域内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则是其背后最强劲的增长动能。1706家A股上市公司仅在今年前三季度就已实现营业收入10.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32%,完成净利润94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83%。

相对于GDP总量的排名,三省一市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排序略有调整。上海383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以4035亿元的净利润总额拔得头筹。位列第二的浙江,其辖区内604家公司共完成了2657亿元的净利润总额,高达29.48%的增长幅度令其稳坐增长速度的头把交椅。江苏与安徽的上市公司业绩同样稳中有升,两者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总额分别为1976亿元与757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21.53%与22.29%。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内的风电、光伏板块的上市公司开始崭露头角。45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29亿元,同比增长35.94%。涉及专精特新、光伏两大概念的正泰电器则以30.55亿元的净利润,位居各家之首。

毋庸置疑,长三角区域内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引擎既动力充沛又后劲十足。

37家上市公司跻身千亿元市值俱乐部

长三角区域内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攀升的同时,A股市值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截至记者发稿,《大众证券报》统计相关数据后发现,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在沪深京三市的总市值已达到26.35万亿元。而就在三年前的同一天,这一数值仅为12.18万亿元。短短三年,市值增长了116.34%。

各地区的市值规模同时发力,上海为8.35万亿元,浙江为8.30万亿元,江苏为7.47万亿元,安徽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已增长至2.22万亿元。在江苏,苏州、南京、无锡的A股市值规模排名前三,且已全部超过万亿元。杭州、宁波、嘉兴这三地分别以3.30万亿元、1.44万亿元、8958亿元的市值成为浙江地区市值排行的状元、榜眼与探花。对于安徽而言,合肥A股市值超过万亿元,芜湖、亳州分别以4547亿元、1183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上市公司个股总市值的排名竞争也颇为激烈。截至发稿,剔除金融行业后,总市值前十名的分别是海康威视、东方财富、金龙鱼、药明康德、恒瑞医药、韦尔股份、洋河股份、国电南瑞、上汽集团、海螺水泥。上海与江苏各4家,浙江与安徽各1家。总体看,长三角区域内的千亿元市值上市公司数已达37家。

千亿元市值俱乐部的扩容离不开牛股的诞生。在以风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的牛股频出,主营光伏逆变器的阳光电源今年继续凭借84.59%的涨幅,勇闯2000亿元市值大关。除此之外,天合光能、正泰电器、福斯特等3家上市公司纷纷跻身千亿元市值俱乐部。

宏大叙事中百舸争先:81副新面孔亮相科创板与北交所

如果说市值波动展现的是长三角区域内上市公司整体在资本市场的活力。那么,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两大宏伟蓝图交汇的2021年,随着“科技创新”“清洁低碳”目标的提出,应声而动的长三角证券资本市场亦有自己的 思量与担当。

《大众证券报》统计相关数据后发现,2021年年初至今,长三角共有236家企业登陆沪深京三市,合计融资金额为2047亿元。2019年7月开市的科创板,一直承担着落实资本市场创新驱动与科技强国战略重任。而上述企业中,有71家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将近三分之一的“硬科技”企业在此完成了融资。

其中,主营AMOLED面板的和辉光电以约82亿元的融资总额“夺冠”,禾迈股份、天能股份、新点软件则以超过40亿元的首发募资金额位列其后。从行业看,今年以来有11家来自于长三角区域的半导体、芯片企业在科创板开市交易。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这是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标志性大事。目前,长三角区域内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交易的数量已达24家,江苏凭借13家的总数暂列第一,安徽以5家位居次席,上海、浙江各有3家。从融资金额看,来自南京的云创数据以近23亿元拿下今年的桂冠。

26万亿巨舰拔锚起航 长三角2021年上市公司市值印记

今年以来,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小巨人”企业受到市场追捧。长三角区域内有31家专精特新企业到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截至发稿,长三角区域内专精特新概念上市公司总数已扩大到241家——无论是新上市公司数量还是总数,在全国的专精特新概念板块中的占比均在三成以上。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给长三角科技创新企业引来了“活水”,它们在研发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必然快马加鞭。统计显示,17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费用合计220亿元,占同期营收总额的比重高达8.33%。如国盾量子研发支出占比竟达到了87.59%。此外,迪哲医药、泽璟制药、前沿生物这三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均远超当期营收。

机会踏浪而来:清洁能源+半导体

即将过去的2021年,长三角区域内的上市公司已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22年将至,资本市场又如何继续围绕“两大宏伟蓝图”深入布局,值得期待。而投资者又如何在长三角板块掘金寻宝?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必然同时要满足高质量和高效率两大要求。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既要有增长速度,也要有发展质量,坚持创新金色增长、塑造生态绿色增长。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表示,我国经济周期正在向房地产、基建周期告别,跨入以“双碳”为目标的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周期中。在此背景下,能源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将成为经济系统打造的“高溢价+高安全”产业结构,“双碳”、转基因、硬核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专精特新“小巨人”战略将成为具体抓手。在投资机会上,刘煜辉教授提及了绿电、金属、转基因、清洁能源、安全等主线。

长三角证券市场正构筑起一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从此前“遍地”是钢铁、石化、装备,到如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点开花。在新的征途上,不待扬鞭自奋蹄。长三角区域内上市公司也向机遇高呼:“我们踏浪而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刊策划:徐海峰 李秋捷 陈陟 视觉:李彦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