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观点
2022
02/06
20:37
亚设网
分享

SES,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全球混合锂金属电池第一股。募集资金近 5 亿美元,截止上市当日收盘,市值 24.28 亿美元。第一股背后的创始人胡启明,MIT + 哈佛背景,还是位华人。

故事的另一面,是 SES 成立 10 年亏损 10 年,量产产品还要等到 3 年后。即便如此,却已经获得通用、本田、吉利等主流车企的背书。投资者名单中,更不乏 SK、天齐锂业这样的供应链产业资本。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上市详情如何?

麻省固能(SES),这家哈佛华人博士创办的锂金属电池公司,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艾芬豪资本收购公司合并,完成上市。

上市地点纽交所,股票代码“SES”和“SES WS”。

据悉,SES 上市之后筹得现金 4.8 亿美元,市值超 30 亿美元。

SES 创始人胡启明博士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下一阶段研发与生产规划。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SES 与艾芬豪资本的合并上市的同时,SES 还增发 2.75 亿美元普通股 PIPE,发行价格每股 10 美元,交易在上市前一日完成。

PIPE 投资者包括本田、通用、吉利、现代、起亚、上汽等 6 家主流车企,以及 Koch Strategic Platforms、LG Technology Ventures、富士康、Vertex Ventures、Fidelity Investments Canada ULC 和 Franklin Templeton。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招股书披露,IPO 及 PIPE 增发股份占 SES 股本 15%。

其中创始人兼 CEO 胡启明博士持有 5.6% 的 10 倍表决权股份,代表公司 56% 的投票权。

韩国 SK 持股 10.6%,为最大的外部投资者。

列开投资方名单,车企的数量占一半,而且最大的单一投资方,同样是车企本田,持有约 2% 合并后公司的流通股。

同时,SES 还拿下了通用、现代、本田 3 家车企锂金属电池 A 样品联合开发协议。

车企的信任背书,可见一斑。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但是另一面的 SES,成立 10 年亏损 10 年,至今量产动力电池还在 PPT 上。

就这样一家没产品没收入的公司,能让这么多车圈巨头上赶着送钱 + 合作。

SES 有何魔力?

SES 是谁?

SES,全称 SES AI Corporation,中文为麻省固能。

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波士顿、是一家电动汽车高性能可充电混合锂金属电池开发者及制造商。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SES 创始人兼 CEO 胡启明,是一位华人。

SES,也是脱胎于胡启明的学术研究项目。

2007 年,胡启明获得麻省理工(MIT)物理学学士学位,主攻太阳能电池。

MIT 本科时期的学术经历,让他看到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机遇,萌生创业的想法。

2009 年读博期间,胡启明觉得所学过于理论,于是在保留哈佛博士生的前提下重返 MIT,加入唐纳德・萨多韦研究组。

研究方向,就是日后被看作动力电池终极解决方案的固态锂电池。

2012 年,胡启明取得哈佛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同年,准备已久的胡启明决定投身产业,创立麻省固体能源(Solid Energy Systems),也就是今天 SES 的前身。

在固态电池学术领域深耕多年,胡启明寻求研究成果的商业转化,因此在 SES 创立之初,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成为其主攻方向。

但在之后的 3 年,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研发,因为工艺和材料问题,始终无法取得突破。

困局之下,胡启明决定调转方向,押注混合锂金属电池,寻求破局。

所谓混合锂金属电池,与当下锂离子电池的区别,主要在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主要是石墨和硅,而混合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则由锂金属,以及特殊的电解液构成。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在胡启明看来,混合锂金属电池,相比如今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具备生产成本、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3 大方面的优势。

根据 SES 的数据,混合锂金属电池生产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 18%。

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400Wh/kg,体现在续航表现上,锂金属电池将超过常规锂离子电池 50% 以上。

同时,锂金属电池电解液,可以有效防止锂离子穿破电池隔膜,提升电池安全。

但是在 2015 年前后,电池赛道资本遇冷。

SES 锂金属电池研发,始终是手里没钱,举步艰难。

转机出现在 2020 年,全球新能源热潮席卷而来,SES 在资本市场,柳暗花明。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截止到 2021 年,SES 进行了 6 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 2.7 亿美元。

其中融资金额最多的是 2021 年 4 月 D 轮融资,募资金额 1.39 亿美元,投资方也出现变化,新增 SK、天齐锂业等相邻赛道的产业基金。

资金到位,SES 混合锂金属电池的研发速度,也开启全速模式。

SES 官方披露,截止到目前,SES 已经在目前在波士顿、上海和首尔开展业务。

产能方面,SES 目前在波士顿和上海在建的两个电池工厂,其中上海工厂号称全球最大的锂金属电池生产场地,年产能可达到 1 GWh 工厂计划于 2023 年完工。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产品层面,去年 11 月,SES 对外发布号称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锂金属电池 Apollo。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Apollo 锂金属电池容量 107Ah,重量 0.982 千克,能量密度 417Wh / 千克、935Wh / 升。

是当下主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2 倍以上。

单从官方数据来看,SES 能让这么多车企抛来橄榄枝,并非情理之外。

但目前,还处在产品验证阶段的 SES,还需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

何时盈利?

盈利的基础,最先落到量产上。

关于这个问题,SES 给出的 deadline:2025 年。

根据进度时间报,锂金属电池经过 A,B、C 三个验证阶段之后开始量产。

目前,SES 已经开启 A 阶段验证,与通用、现代和本田 3 家车企签订 A 样品锂金属电池合作开发协议。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SES 招股书披露,2022 年到 2023 年,SES 将开启预生产。

2024 年进入试生产阶段,产能为 1GWh / 年。

2025 年,SES 混合金属锂电池将完成 C 轮验证,进入正式量产阶段,届时将达到 11GWh / 年。

根据公开消息,SES 目前已知和在建的两个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 2GWh / 年。

也就是说在 2025 年量产之前,SES 将建造更多的工厂来填补 9GWh / 年的产能。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扩建产能需要烧多少钱?

以宁德时代为例,去年年末宣布投资 17.5 亿元人民币在德国建造电池工厂,预计产能为 14GWh / 年。

也就是说,1GWh / 年的产能,需要投入 1.25 亿元人民币。

按照这个逻辑,SES 在这 3 年间,仅扩建工厂,就需要投入 11.25 亿元人民币,折合 1.8 亿美元。

此次募集的资金已经花去接近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原料、人工等等支出。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在量产之前,SES 的营收基本为零。

至于盈利时间表,虽然还不可知,也可以拿同行对比稍作预测。

以 LG 新能源为例,2019 年、2020 年 LG 新能源分别亏损 0.45 万亿和 0.43 万亿韩元。

2021 年,LG 新能源终于扭亏为盈,净利润约 46 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 24.25%。

华人哈佛博士创办锂电企业:产品还没看见,市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而 SES 招股书预测,实现量产后,毛利率将在 2026 年达到 21%,2027 年达到 32%。

也就是说,至少在接下来的 4 年内,SES 仍然无法完成盈亏平衡。

至于 2027 年能否真的实现盈利,还要看当时的市场状况。

毕竟在半固态锂电池赛道,想要有所作为,靠着新技术改变游戏规则的玩家,并不只有 SES。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