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宸龙自购150万,陈金伟写信交流,冠亚军基金经理双双释放积极信号

观点
2022
03/02
18:41
亚设网
分享

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调。去年收益走势犀利的明星基金也纷纷折戟。截至3月2日,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今年以来亏损12.9%,另一只产品前海开源新经济也跌超6%,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亏损最大,为-15%。

近期,崔宸龙大手笔自购,陈金伟发布《致投资者的信》,两人共同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3月1日,前海开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基金经理崔宸龙近期已出资申购其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前海开源新兴产业混合、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各50万元,合计150万元,且持有期不少于1年。

上述三只基金均为崔宸龙独立管理的基金,其中前海开源公共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去年分别取得了119.42%、109.36%的收益,位居同类排名第一。截止去年四季度基金规模分别为258.16亿元、142.62亿元。至此,凭借这两只基金,崔宸龙去年也成功斩获股混“双料冠军”。

在基金经理自购之前,上述两只基金已经积极“开门迎客”。公告显示,自2月28日起,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和前海开源新经济放开大额申购,申购上限分别由此前的3万元和5万元,上调到100万元。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表示,限购打开主要是考虑近期新能源回调较多,行业基本面情况优异,短期市场走势与板块基本面背离较大,可能是较好的中长期布局的机遇期。自购则是基于打开了限购。

据锂电池隔膜企业星源材质2021年年报显示,崔宸龙越跌越买,他管理的前海开源新经济、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大股东,期末分别持有1912万股、1726万股。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的时点多集中在市场低迷或者大幅下跌阶段,“冠军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或许是当下布局的信号。

无独有偶,去年的热门基金经理陈金伟近期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就市场情况、后续投资策略公开交流。

在信中,陈金伟反思了两点:一是低估了市场的波动;二是浮躁的心态下买入质地一般的公司。面对上述两大原因,他表示,将重新审视组合,适度提升组合集中度,但加强对于个股的研究。

在信中,陈金伟看好市场,鼓励投资者。他说,“站在这个时点,我们确实一点都不悲观,但是在这个时候说服持有人相信长期的力量显得苍白而无力”,陈金伟认为,基金在业绩不佳的时候强调长期并非敷衍了事。

他解释,从持有人视角看问题和从基金管理人视角看问题有两个天然的差异。

一是期限。管理人的视角天然是长期的,他们对于所持有标的的视角是以整个职业生涯为周期来衡量的。但是从持有人的视角,面对每天波动的数字,考虑问题的视角相对短期是人之常情。

二是委托代理风险。我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勤勉的,但是从持有人视角,如何让持有人相信是个难题。就像基金经理调研上市公司时,如果面临当期业绩不佳而上市公司提出“坚信长期”时,陈金伟有时也会动摇。

基于此,他也重新反思回撤和收益的关系。套用看待上市公司的视角,他认为,公司如果做长期正确的事,那么短期的业绩波动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使短期波动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有过大的波动。

除了自我反思,陈金伟还分析、总结其他表现较好的同行投资逻辑。不过,一番学习下来,他认为无论是宏观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深度价值投资策略,都与自身不相适应。

展望今年市场行情,陈金伟认为,2022年的机会可能来自于有偏见的领域。

以2015年至2020年的行情为例,无论是消费行业龙头、周期股,还是科技赛道、制造业、中小市值公司等行情更替都与市场共识相关联。“其中每一年市场都会有一些共识。这些共识都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当我们把共识绝对化之后,就会容易产生偏见。”他说。

如何去发掘市场的偏见?在陈金伟看来,可以通过基本面研究来把握一部分确定性,但是我们也要尊重未来的不确定性部分,这时估值就至关重要。

以去年四季度上涨的“元宇宙”主题为例。他认为,不能简单归因于题材炒作,“元宇宙”这个看似不能马上兑现到当期业绩的主题,恰好串起了一系列长期具有不错增长,但是估值却一直下降的行业和公司。

具体来看,这些公司集中在传媒、计算机以及一些电子行业的细分领域。陈金伟表示,这些公司或许没有一流的商业模式,但是却一直默默成长不被关注。类似的行业还包括地产链条(包括家居、家电、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中具有成长性的公司)。

“这些行业因为缺乏宏大叙事,难以对当期业绩进行‘线性外推’,因而长期被歧视。”他直言,偏见意味着机会,偏好意味着风险。

而以此来看,陈金伟表示,大部分相关领域估值合理甚至偏低,即使是去年底我们看空的部分赛道股,经过这一轮调整,估值整体合理,因此判断未来风险不大。

“如果市场在这一位置继续下跌,我们也只能承认我们的认知有局限性,这是我们决定不了的,其他我们决定不了也暂时放弃研究的问题还有地缘政治、国际油价等,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只能被动接受”,经历一轮净值回撤,他感慨,“似懂非懂”才是亏损的原因,如果做不到“很懂”干脆选择“不懂”。从控制回撤角度,只能尽量规避明显的泡沫和没有长期成长性的公司,同时在行业和市值层面尽量分散风险。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