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自己获奖时,顾家豪正在电脑前做着摄影师的本职工作——修图,惊喜瞬间冲散了倦意。
三个月前,苹果官方举行了微距摄影大赛,邀请 iPhone 13 Pro 系列的用户参与。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顾家豪通过微博投了稿。
▲ 顾佳豪所有社交平台 ID 均是 Hojisan
就在刚刚,获奖名单正式出炉。顾家豪成为全球十位获奖者里,唯一的中国摄影师。
今年二月的一个下午,山城阳光正暖。顾家豪陪着儿子在家里观察花。儿子提议给绽放的郁金香拍照,并把相机「抢」了过去。
家豪只好掏出手机来拍。这是他买回 iPhone 13 Pro Max 后,第一次尝试使用微距模式。
刚拍完没多久,风就把郁金香的瓣叶吹掉了。
于是,家豪给照片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最后一瞬的绽放」(The Final Bloom)。
随后,摄影师的习惯使然,他打开手机版 Lightroom,压暗了灰色的背景,突出花朵本身,从而完成了这幅作品。
▲顾家豪获奖作品
评委 Billy Sorrentino 和 Apeksha Maker 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他们认为花瓣的纹理与色彩、光影的明暗对比以及整体的构图,碰撞之后「美得宛若一幅画」。
在拍过郁金香后,家豪使用微距拍摄的次数越来越多。
微距拍摄会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多丰富的纹理和色彩变化。
▲顾家豪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摄
一般距离 10cm 以内,肉眼就无法看清物体了。但 iPhone 13 Pro 拍摄微距时,最近对焦距离可达 2cm 左右。
这给家豪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未知感。
不同的角度、距离,最终呈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稍微挪动一下镜头,都是我未曾想到的颜色和纹理。
▲顾家豪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摄
经过反复尝试,家豪找到了一些拍摄微距照片的技巧。
比如开启 ProRAW 格式,以获得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
再如控制好光线。好的光线会让作品的质感更突出,另外还能避免因手机贴得太近造成的阴影。
打开倒计时拍摄也是个好方法。因为微距的焦平面很窄,轻微晃动可能就会失焦或构图失调。倒计时功能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
▲顾家豪使用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摄
对于家豪来说,微距摄影正如这次大赛,都充满着未知,而未知感让他着迷。
10 位获奖选手中,除了职业摄影师,还有刚接触摄影的新手。他们的职业也非常多元:工程师、设计师、在校大学生等等,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这正符合苹果的愿景。苹果全球 iPhone 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 Kaiann Drance 表示,苹果希望通过 iPhone 强大且易用的摄像头系统,让每个人都能拍出好照片,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苹果全球 iPhone 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 Kaiann Drance
要让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易用是关键。Kaiann 坚信这一点,「对于苹果来说,易用性始终是被优先考虑的」。
iPhone 13 Pro 系列的微距就是个例子。
在传统相机领域,微距多以长焦形式呈现。但 iPhone 13 Pro 却选择将微距功能赋予了超广角,而非长焦镜头。
Kaiann 解释称,人们的直觉是,靠的越近,看得越清。所以当 iPhone 13 Pro 系列的镜头,离被摄物体非常近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启用到超广角的微距模式,以呈现更多细节。
如此一来,用户拍摄时无需做太多的思考,纠结要用哪颗镜头。而是遵循直觉,拿起就拍。
再比如使用电影模式时,用户不需要学习电影的知识、转换焦点的技巧,这一切都由 iPhone 自行完成。正如苹果官网所说,「电影课,iPhone 已经替你上完了」。
所以第一次使用电影模式的用户,也能轻松地拍出漂亮景深,充满故事感的影片。
▲ iPhone 13 系列的电影模式界面
说到 iPhone 的易用性,家豪的儿子要举双手赞成。
三岁的他,已经学会了使用 iPhone 13 Pro Max,为自己的玩具拍摄微距照片。
▲家豪儿子的摄影作品
1908 年,当微距摄影鼻祖 F. Percy Smith 架起他那巨型摄影机,拍摄一只苍蝇在耍杂技时,他或许想象不到 100 年后的今天,一个三岁的孩子,只需要一部手掌大小的机器,便可以记录相似且更清晰的画面。
▲左为顾佳豪儿子,右为微距摄影鼻祖 F. Percy Smith
某种意义上,家豪的儿子也成为了摄影师。除了易用,还离不开 iPhone 的小巧与便携。让每双手,都能轻松上手。
而便携也是家豪非常看重的。他认为拍得好的前提,是拍的到。
拿微距拍摄举例,我以前用过一些主流的相机,那个『百微镜头』非常长。当你有勇气拿起它去拍摄的时候,好的画面可能已经流失了。所以轻便,是让我想去拍的一个前提。
在家豪的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使用 iPhone 拍摄的作品。他喜欢随时随地从口袋掏出手机,将镜头对准家人,记录孩子的成长。
我们常说相机是一种平等的工具。因为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只有伟人的形象,才会被艺术家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保留下来。
而照相机发明以后,普通人的形象也可以真正保存。你,我,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被这个时代记录着。
而手机影像的发展,为平等赋予了更宏大的意义。
多年以来,微距摄影一直掌握在拥有专业设备的摄影师手中。现在通过 iPhone 13 Pro 的微距功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微距摄影,无需任何额外的设备。
除了 Kaiann 的角度,另一个角度是,微距的加入,让一草一木有了更多被记录下来,被世人看见的机会。
比如来自纽约的学生 Tom Reeves,用 iPhone 13 Pro 捕捉下了宠物毛发上,小巧玲珑又转瞬即逝的雪花。
▲Tom Reeves 的获奖作品
来自波士顿的设计师 Trevor Collins,用 iPhone 13 Pro 随手记录下了窗台上,每条脉络都因阳光的照耀而闪闪发光的无花果叶子。
▲Trevor Collins 的获奖作品
这些不起眼的物体,在微距镜头下,向人们透露出它们的世界,原来一样绚丽多彩。
作为大赛的评委之一,Kaiann 亲历了此次大赛的选拔环节。在挑选照片的过程中,她真切感受到了「一花一世界」带来的惊喜与感动。
于寻常中看见不凡。Kaiann 希望通过微距摄影大赛,让更多人能够在匆忙的生活中慢下来,享受生命中的美好。用微距镜头,发现新的世界。
▲Daniel Olah 的获奖作品
在两年前,苹果还举办过「夜间模式摄影大赛」。其实无论是夜间模式,还是微距模式,本质上都是用手机镜头去探索人眼在物理限制下,难以获得的视野。
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手机镜头,已逐渐成为人眼的延伸。
对于 iPhone 来说,要成为人眼的延伸不光需要高质量的镜头,以及提供神经网络引擎的强大芯片。还需要先进的算法和完善的生态系统,比如丰富的 app 和工具,让用户充分释放自己的创意。
Kaiann 认为,软硬协同是 iPhone 影像的优势,也是区隔 Android 影像的护城河。
但说得再漂亮,都不如用户拍出来的照片有说服力。Kaiann 期待未来可以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看见更多精彩。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
1910 年,微距摄影鼻祖 F. Percy Smith 因作品《一朵花的诞生》大获成功备受鼓舞,毅然从教育委员会辞职,成为一名全职电影制片人。
▲F. Percy Smith 的作品《一朵花的诞生》
这个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和顾家豪获奖的《最后一瞬的绽放》颇为相似。同样是微距摄影,同样是郁金香,同样是深色背景。
不同的是,定格它们的工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Smith 需要掌控的摄影机高约半身,而顾家豪只需握住 iPhone,用拇指轻轻按下快门。
▲Smith 在拍摄花朵
技术的进步,在人们使用的设备上一览无余。但有样东西从未改变,那就是微距拍摄对人们的要求。它要求拍摄者要有足够的好奇心,以及对生活的探索欲。
Smith 因好奇心未泯,从一名公务员转向研究自然,尤其是用显微镜研究蜘蛛。后来用微距摄影机制作了一系列昆虫和花卉的影片,成为微距摄影的先驱。
家豪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几天前重庆暴雨,11 级的大风将一些树拦腰吹断。家豪便拿着手机出门,用微距记录下了一幕幕视觉奇观。
▲顾家豪微距拍摄的断木
和家豪一同获奖的 Ashley Lee 也是如此。好奇心驱使她把草莓放进苏打水中,沾满气泡的草莓像在太空漂流,这幅作品因此受到评委青睐。
▲Ashley Lee 的获奖作品
在聊天中,我和家豪有个共识,拍微距的时候,似乎时间变慢了。这是因为拍摄微距时,你需要放慢动作,小心且耐心的调整构图、对焦,然后按下快门。
这也正是 Kaiann 所说的,「微距摄影让人们在匆忙的生活中放慢脚步」。
如果没有放慢脚步,工程师 Prajwal Chougule 便不会在清晨散步时,发现路边有个挂满晶莹露珠的蜘蛛网。
▲Prajwal Chougule 的获奖作品
如果没有放慢脚步,摄影师 Prajwal Chougule 就无法在暴风雨过后,看见荷叶中心有颗闪烁如钻石的雨滴。
▲Prajwal Chougule 的获奖作品
如果没有放慢脚步,工程师 Abhik Mondal 可能不会在杂货店里,注意到这株色彩如画卷一般的向日葵。
▲Abhik Mondal 的获奖作品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或许我们都应该试试微距摄影,放慢脚步,等一等身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