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感”的「开课吧」凭什么打造“18-75岁全场景学习平台”?

观点
2022
05/13
10:40
亚设网
分享

没有“边界感”的「开课吧」凭什么打造“18-75岁全场景学习平台”?

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5月起,有关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就不断出台,嗅觉灵敏的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蕴含着巨大潜力的赛道。据统计2021年共有36家在线职教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60亿。政策东风频吹、资本涌入,在线职教赛道进入群雄逐鹿阶段。

没有边界感的「开课吧」

与其他专注于IT、考研、公考等垂直赛道的机构不同,「开课吧」是一家没有边界感的公司。

2012年成立的「开课吧」以IT技术类课程站稳脚跟后,又拓展了数据商业、研究生、公职考试、资格证等考试培训业务。此后几年「开课吧」凭借着优质的师资、标准完善的课程模型、与时俱进贴近产业的课程设计一步步成为赛道内的头部企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产业的繁荣,「开课吧」发现职场人的主/副业边界开始变得模糊。有些人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拓宽自己的技能边界而获利,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才艺或者特长变现,又或者想通过学习一门新的“手艺”来拓展自己的副业。面对这类新兴需求,「开课吧」拓展了新职业与副业这一品类的课程,包括原画、影视后期、3D建模等。

没有“边界感”的「开课吧」凭什么打造“18-75岁全场景学习平台”?

除了不断拓宽面向用户端的课程类型,开课吧也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

2020年3月「开课吧」针对有数字化转型诉求的企业推出「开课吧企业版」,以课程资源为核心,提供培训、技术、人才服务;以场景为依托,驱动人才培养实现成果落地。截至目前,「开课吧企业版」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东方资产、银河证券、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安踏集团、京东智联云、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多家企业。去年6月「开课吧企业版」收入就已经超过2000万元。

2020年11月,「开课吧」上线了「米堆学堂」,课程内容包含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生活美学、家庭教育方向。2021年7月「开课吧」针对在校大学生推出了「开课吧青春版」;4个月后「开课吧」又推出面向新中老年的「明椿学社」。至此,「开课吧」打造了一个“18到75岁全场景学习平台”。

没有“边界感”的「开课吧」凭什么打造“18-75岁全场景学习平台”?

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一家创业公司应该有自己的边界感,深耕细分市场、高筑竞争壁垒才是在竞争对手林立的环境下的生存法则。那么「开课吧」凭什么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

开课吧的业务拓展逻辑

2012年成立至今,「开课吧」已经完整的搭建了三个核心的人才培养场景:

高校教育场景,携手慧科集团推出「开课吧青春版」,打造toB的业务模式;

个人学习场景,也是「开课吧」最早的toC 场景,用户包括大学生、职场人、自由职业者;

企业服务场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人才培养服务。

三个核心人才培养场景的搭建,意味着「开课吧」已经贯穿了职教用户获取的全部场景。目前大多数的职教用户集中在22-35岁年龄段中,所有的在线职教机构都在这个用户池里获取用户。

「开课吧青春版」的出现将「开课吧」的用户池从22岁-35岁向前延伸至18岁。这不仅是单纯的用户池拓宽,而是在大学生踏入校园之初就将「开课吧」的品牌烙印在心中。

不难看出「开课吧青春版」和「开课吧企业版」让「开课吧」从toC业务单一发展的公司演变为toB和toC协同创新的企业。

从「开课吧」到「米堆学堂」再到「明椿学社」

如果说「开课吧企业版」和「开课吧青春版」都是「开课吧」针对职业教育场景衍生出来的不同业务,那么「开课吧」推出「米堆学堂」和「明椿学社」的逻辑又是什么?

2020年11月推出「米堆学堂」时,「开课吧」已经拥有超过500万的付费学员。开课吧创始人、CEO方业昌告诉记者:“在服务这些学员的过程中,我们洞察到很多学员在寻求职场提升的同时,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需求,这批学员也成为了「米堆学堂」的首批种子用户。”

成立初期的「米堆学堂」针对学员的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需求,打造了多元化课程矩阵,为学员提供生活场景下的成长入口。经过一年多的深耕,米堆学堂已经成功帮助超过600万学员解决其在个人及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

至于进军银发市场的「明椿学社」,方业昌举了一个例子来阐释基于用户洞察而衍生的商业逻辑——「米堆学堂」一部分年纪在40岁以上的用户学习的健康类课程,更倾向于日常养生方向,40岁之前的用户更偏向于减脂塑形方向,双方需求有很大差异。因此,「开课吧」对教学体系进行适老化配置,打造独立的课程与服务体系,推出了「明椿学社」,为中老年人提供传统文化、生活美学、健康养生和隔代教育等多品类课程。因此「米堆学堂」中年纪偏大的用户也就成为了「明椿学社」最早一批的种子用户。后来很多「开课吧」的学员看到「明春学社」后也会主动给他们的父母报名课程,一方面是对「开课吧」品牌的信任,另一方面「明椿学社」的出现让他们可以表达孝心的同时,也丰富了父母的晚年生活。

未来10-20年,会出现一批身体健康、思想开放、不希望生活品质随着年纪增长而下降的中老年人。他们除了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有更多自我价值实现的事要做。方业昌也同样认为,“中老年教育尚处发展初期,做这个领域需要有足够长的韧性与耐心,现在入局,刚刚好。”

从商业角度来看,「开课吧」一路走来无论是拓展课程类目还是推出「米堆学堂」和「明椿学社」本质上都在延长用户价值。职业教育与K12不同,很难依靠单一产品形成复购,在单一用户需求生命周期有限时,可以通过横向品类的购买来延长用户的价值周期。例如,购买研究生相关课程的用户也会购买情感色彩课程+心理学的课程组合。目前开课吧的综合复购率已经非常可观。

「开课吧」拓展边界的核心能力

从「开课吧」到「米堆学堂」再到「明椿学社」,「开课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那么是什么在支撑它的快速成长?在笔者看来是“中台能力”。

「开课吧」的中台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核心的技术、产品、数据能力,「开课吧」的课程门类非常丰富,在流量获取渠道和方式都相对集中的现状下,对于用户的洞察、标签的制定就要做得非常清晰,从而让整体的营销变得更加精准。

第二是组织能力,教育公司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需求侧更偏向流量和运营,供给侧偏向师资和教研。需求侧的中台能力体现在,当一个全新品类的课程上线时,流量模式、销售模式、实施方案等要素可以像拼积木一样迅速的搭建起来,将课程第一时间交付给学员;供给侧的教研和师资则得益于慧科集团十余年在高校领域的积累,这也是「开课吧」的最强项之一。

的确,职业教育哪怕一个细小的品类,供给侧的能力都很难完全标准化,如果没有极强的教学教研的沉淀能力,是很难有竞争力的。

第三是流量运营能力,当用户从某个品类进入到「开课吧」时,并不代表着他只这个品类有需求,对其他没有任何兴趣。在「开课吧」很多学产品课程的用户也会选择数据分析课程。而流量运营的能力就是要发现其中的逻辑联系,要用一个品类的课程打中不同的人群,也要用不同品类的课程深度挖掘同一人群的需求。

「开课吧」的中台能力建立在多品类课程的基础之上,但同时中台能力也会提高业务拓展的速度和深度,可以说没有边界感的「开课吧」正是通过这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才打造了一个“18-75岁全场景学习平台”,同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终身教育逻辑闭环。

不难发现「开课吧」想要实现的,是让学员通过「开课吧」找到好工作升职加薪;用「米堆学堂」处理好家庭生活;用「明椿学社」照顾好老年时光。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面向职场人能力、学历提升的教育,而是涵盖成年人工作、生活、家庭、情感等所有方面的成人教育。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终身教育也不再是一句口号,将会拥有无数的可能,这无限的可能需要像开课吧一样的企业、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一起共同探索。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