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年以来,市场行情低迷,消费经过持续一年多的调整仍未见起色。作为消费赛道投资经理,5月17日,东方红基金经理孙伟在线上直播时,与投资者分享了他对当下市场的最新看法,包括疫情下的担忧、白酒、新消费、港股等多个热点话题。
孙伟偏爱消费赛道且持仓分散,在管基金对食品饮料、消费电子、医药、新能源均有布局。相对其他消费类基金经理,他对新消费布局较早。近些年异军突起的预调酒、盲盒、新式餐饮等细分市场,他也涉猎其中,在管基金重仓锐澳预调鸡尾酒母公司百润股份、餐饮连锁品牌九毛九、盲盒消费头部企业泡泡玛特等。
无需过度担忧制造业外流
疫情反复使得人们比较担忧经济状况,但孙伟认为目前大部分的焦虑都经不起推敲。
比如人们担心的中国制造业外流越南、印度,孙伟认为不需要过度焦虑。中国如此大的经济体量,社会和经济的韧性是很强的。只要疫情有所缓解,消费也肯定会恢复,而且其中很多子行业可能还会取得不错的增长。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已经不像原来单纯靠成本优势,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具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了网状的供应链。
而像越南、印度等国家,相对中国并没有太大优势。第一这些国家土地是私有的,像特斯拉在上海轻松获得那么大的支持在这些国家则很难。
第二,这些国家基础设施情况比较差,比中国落后至少有20年。另外,中国还有较为稳定的汇率,能源价格波动小,这都是制造业企业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短时间内,因为疫情造成制造业严重外流并不可能,这些担心和忧虑在疫情期间被无限放大。稍微拉长一点看,经济恢复是一个极其确定性的事情。未来,疫情常态化管理的实行,将会极大释放经济活力,所以还是要乐观一点。
中国处于消费升级的中期阶段
孙伟认为,消费长期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一个消费蓬勃发展的阶段,诞生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牛股。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在还处于这样的一个成长期,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目前处于一个消费升级的中期阶段,品牌化的过程还在路上,整体行业的变化大概有三点:
第一个趋势是国货兴起且在新生代消费者影响明显。70后80后其实还是对外国品牌有些盲目崇拜,但90后、00后不会有这种刻板印象。从今年春节消费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品类中国货品牌的增速是远远快于外资品牌的,包括服装、化妆品等传统外资强势领域。
第二是消费代际的变化。代际关系对消费有比较明显的影响。70后和80后年轻时由于物资比较匮乏,消费水平不高,跟现在的年轻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差距非常大。大部分70后年轻时购物讲究的是便宜耐用,80后在某些场景下会追求品质,而90后和00后则不太在乎性价比,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选择。比如对年轻人来说,打游戏、买皮肤就是刚需,消费代际差异诞生了很多新消费的机会。
第三是高端消费在中国生命力旺盛,疫情使大家是低估了经济对消费的韧性。消费行业是受宏观经济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具有一定的后周期属性,如果疫情消失了,消费很快就会反弹。所以消费复苏取决于疫情的一个常态化管理。在这种常态化管理下,消费能恢复到疫情之前9成以上。
港股存在阶段性机会
过去10年,互联网巨头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在政策、税收上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不然这些公司是很难在很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去年政策开始做减法,第一是限制资本无序扩张,第二是反垄断。
客观来讲,政策的出台导致了这些公司长期发展空间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过去有的公司动不动就斥巨资来做一项业务,能不能赚钱无所谓,但一定要先拿一个入场票,先把流量拉过来,未来这样的无序竞争会减少。平台经济从竞争格局来看,比以前好很多,缺点就是想象空间不断下降,未来的利润会逐渐显现化。
长期来看,对于平台经济的监管一定会趋于正常化,当然现在很多细则还没出来,我们现在不好做具体的判断,不过这些互联网企业有点偏价值股了。
目前港股静态的市盈率大约是9倍,一些成长性企业的估值很低,市净率为0.9,只比历史上最低分位稍高一点点。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香港市场现在存在很好的机会,而且港股过去经历的也足够多,负面反馈比A股还要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