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的时间,荣耀数字系列已经完成两代更新。
荣耀 50 和荣耀 60 系列的定位变得明晰,一是与旗舰 Magic 系列拉开差距,二是开始主攻潮流设计与 Vlog 视频影像领域。
简单说,荣耀的数字系列开始注重年轻群体的喜好,配合 Magic 系列足以让荣耀产品覆盖到更广的人群。
随着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荣耀数字系列的「超大杯」回归,目的同样明确,是面向中高端市场的细分。
在体验荣耀 50 Pro 和荣耀 60 Pro 时,我更倾向于它们是一个例行的升级和增强,而这次满配的荣耀 70 系列,则妥妥的是「全新换代升级」。
升级的点主要在于首发 IMX800 大底传感器,Magic 系列的 HONOR Image Engine 计算影像平台首次加持数字系列,以及联发科天玑 9000 旗舰芯片的配置。
如此,荣耀 70 Pro+ 超大杯的出现,让荣耀数字系列的亮点不仅限于潮流的设计和 Vlog 的独特功能,而更像是一款「全面」的旗舰产品。
一年两更,厘清产品线定位,守好中高端市场之后,再次回归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组合」,让荣耀数字系列开始了新周期的「攻城略地」。
站在「计算摄影」十字路口,厂商们更热衷于对图像算法的演进,而把传感器的更迭放在次级需求。
近年不少的产品,多是以旧传感器配合新算法,更多的是在影调和速度上下功力。
▲ 图像传感器.
但「大底传感器」带来的物理级优势,很难用算法完全演算出来,比如物理级虚化,进光量,信噪比等等。
相对来说,大底传感器与优秀的图像算法同样重要。在影像上,现在仍未到算法决定一切的时间点,传感器的物理优势像是基本功,而算法就是「锦上添花」。
荣耀 70 Pro+ 便是如此的一个组合,主摄上全系首发了索尼 IMX800,它拥有 5400 万像素,和 1/1.49 英寸面积,支持「四合一」像素,等效 2μm 大像素尺寸。
为了能让荣耀 70 Pro+ 能够充分发挥出 IMX800 传感器的实力,荣耀数字系列也首次加持了原本 Magic 旗舰系列的 HONOR Image Engine 计算影像平台。
HIE 计算影像平台,简单来说是直接从 RAW 域处理信息,而非是传统的 YUV 域,相对来说能够获得更好的直出画质。
除了主摄,荣耀 70 全系还配备了一枚 5000 万像素的超广角微距镜头(约为 13mm 焦距),作为超大杯的荣耀 70 Pro+ 还拥有一枚 800 万像素的 3 倍中长焦镜头(约为 79mm 焦距)。
其中,3 倍中长焦镜头还配有 OIS 光学防抖,为的就是在弱光条件下的成片率。
实际之中,这三枚镜头足够覆盖几乎 90% 的拍摄题材,至于更远的场景,倘若降低一下需求,10 倍的裁切依旧足以分享到社交网络。
▲ 主摄.
▲ 10 倍混合变焦.
荣耀 70 Pro+ 影像系统的三焦段配置和规格在同等级,甚至与更高定位的旗舰对比的话,仍不处于下风,甚至还有些优势。
回归到实际体验之中,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依然能够完成随手出片的任务,而对于一些进阶或者发烧级用户来说,它也是一个合适的创作工具。
5000 万像素的超广角还兼顾着「微距」功能,当荣耀 70 Pro+ 判断出与物体较近时,会自动切换,并辅以提示,这不稀奇。
但,在提示的同时,还会给予「取消」选项,给予一个「选择权」,而不会烦恼于 AI 过渡干预拍摄。
▲ 主摄.
▲ 3 倍中长焦.
▲ 主摄.
▲ 3 倍中长焦.
▲ 超广角微距.
整体上,荣耀 70 Pro+ 静态上的影调偏向于「严肃」,更偏向于真实的色彩,十分耐看。
▲ 室内弱光下,主摄.
▲ 傍晚 3 倍中长焦对日落的色彩把控很沉稳.
▲ 主摄.
▲ 极限弱光下的主摄,纯净度很高.
从荣耀 50 系列开始,Vlog 便是荣耀数字系列一直主打的功能,不同于 Magic 系列主打的专业视频功能,Vlog 更偏向于普通用户的日常记录。
因此,方便的随手记录,一直是荣耀数字系列 Vlog 功能更新的大方向。荣耀 50 系列带来了「三摄同录」,而荣耀 60 系列则引入了「隔空手势」,荣耀 70 系列解决的是如何锁定主角的痛点。
荣耀 70 Pro+ 的 Vlog 主角模式,其实也算是多镜同录的原理,这算是荣耀首创了一录双得。一次拍摄会生成两个片段,一个是普通视角,另一个则是通过 AI 人像算法,将人物追焦并居中,以便于后期剪辑时进行灵活的选择,且支持双高清、双美颜、双防抖。
▲ 人群之中,依然能够跟踪所选定的人脸.
实际之中,Vlog 主角模式下,人像的识别十分准确,即使裁切至 2 倍或者超广角之下,仍能识别并生成与之相配的视频。
如上文所言,荣耀数字系列的 Vlog 功能十分丰富,足以完成对日常场景的记录,并大大简化 Vlog 拍摄和创作的门槛,这也与此前的静态照片类似,通过低门槛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进而快速的向大众普及。
▲ CMOS 大底的优势,物理级虚化.
荣耀数字系列在静态影像上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物理与算法一同进化,带来的是不输主流甚至旗舰产品的影像力。
在动态视频领域,在硬件性能提升的同时,也再不断地在思考和解决普通人拍摄 Vlog 的痛点,同样有着相当清晰的方向。
荣耀 50 系列和荣耀 60 系列并没有 Pro+ 的超大杯,它们更倾向于中高端市场,因而搭载的是高通骁龙 7 系中高端 SoC。
到了不止于「中高端」市场的荣耀 70 系列,在其超大杯荣耀 70 Pro+ 上,用上了旗舰级的天玑 9000 SoC。
联发科天玑 9000 可以说是 2022 年上半年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旗舰 SoC。相对来说它有着更好的能效比,中低负载,持久度好一些,而高负载下,则有着足够的性能释放。
这也与荣耀 70 Pro+ 的实际体验较为一致。另外,不止于配备旗舰级 SoC,荣耀 70 Pro+ 还有着 Turbo X 技术的加持,包括系统的 OS Turbo X 与 GPU Turbo X,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需要极致性能的场景,均有着针对性的优化。
荣耀 70 系列中,大杯和超大杯搭载的是联发科平台,而中杯则是高通平台,在 Turbo X 技术的加持之下,双平台均进行了深度调教,最终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使用体验。
在《原神》之中,开启性能模式后,全程很少看到卡顿,更多的情况是贴图增多以及野怪刷新的时间点,帧率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在刷图的过程中, 荣耀 70 Pro+ 的发热集中在摄像头右侧,也就是 SoC 的位置,但在横向握持时,手指很少会触碰,而长时间接触的边框温升则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压力负载较轻的《王者荣耀》中,关闭性能模式,依然能够在长时间的糜战中,获得接近 120fps 满帧的成绩。
▲ 出现较大波动处,多是「死亡」,以及新一局的载入等待,对局中稳定性很高.
更为关键的是,在极高帧率下,荣耀 70 Pro+ 屏幕的渲染效果要更好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峡谷、英雄的线条和色彩更生动、更细腻,相对来说,有着一眼的差距。
除此之外,在搭配上旗舰级 SoC 之后,荣耀 70 Pro+ 也在积极的适配更多主流手游的高帧率模式,比如说《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等都将会后续提供 90fps 的选项。
似乎今后的荣耀数字系列也足以有潜力变成一款主打「性能」的电竞手机。
抛开游戏场景,日常使用中,荣耀 70 Pro+ 系统的流畅度也由于 Turbo X 的加持,有着一定的优势。
在频繁的微信信息推送情况下,荣耀 70 Pro+ 在多个群组切换过程中,几乎没有卡顿,而且操控十分跟手。以及 Magic UI 6 在动画上,也没有过多的冗余和拖泥带水。
荣耀 70 Pro+ 内置了 4500mAh 电池,配合天玑 9000 SoC 的高能效以及 Turbo X 技术的优化,足以完成一天的续航(亮屏 4 小时)。
另外,荣耀 70 Pro+ 标配的 100W 快充功率,也足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补能。值得惊喜的是,荣耀 70 Pro+ 的 100W 充电头也做了小型化处理,甚至比 100W 的 GaN 还要轻巧一些,随身携带也不会有额外的负担。
▲ 左:100W GaN 充电头,右:荣耀 100W 充电头.
以往来说,荣耀的数字系列的系统和性能都有着较为一致的表现和体验,但在荣耀 70 Pro+ 上,却表现出了与旗舰相同的水准,这部分可能是由于天玑 9000 SoC 的运用,但归根到底,我更笃信它是由于 Turbo X 技术深度调优所带来的结果。
荣耀数字系列外观最大的特色并非是「四曲面」的机身设计,而是「光线」设计理念。
光线设计理念,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利用不同角度的光线呈现出不同颜色、条纹的后盖。这则荣耀数字系列的设计理念,一直从荣耀 50 系列延续到现在的荣耀 70 系列。
▲ 荣耀 60 Pro.
相应的,其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呈现方式都在随着产品的更迭而增加。荣耀 50 系列可能只是相同色彩间的变幻,而到了荣耀 60 系列,则把渐变与水晶钻彩工艺结合起来。
荣耀 70 系列同样运用了两种工艺的叠加,但相对于荣耀 60,后背的变幻有了几分规律,加入了菱格纹理与星空点缀。
手感上,荣耀 70 Pro+ 更为细腻,不易留下指纹,视觉上,明暗交织的菱格纹理在不同角度下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而整个后盖在光线的变化下,也会呈现出七色的光芒。
整体复杂而有序,相对来说,个性化更强的同时,也变得沉稳内敛。
除了后盖工艺,荣耀 70 Pro+ 的摄像头模组也有了新的设计风格,不再是「双戒环」,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点复杂度,引入了「扇形」对称,三枚镜头与闪光灯位列其中。
但荣耀 70 Pro+ 又弱化了戒环元素,摄像头模组呈现上也变得「简约」了。
倘若说,荣耀 60 系列的外观有那么一点「女性化」的话,荣耀 70 系列则回归到了中性风格,设计语言上也变得精细和老练。
配合上荣耀经典的「四曲面」机身设计,使得荣耀 70 Pro+ 的精致感更足,源自于经典风格,又加入了一些创新,引入了全对称四曲面设计。可以说是在设计上,进行了一次自我升级和革新。
除了后盖,荣耀 70 Pro+ 正面与前作差距不大,仍然是中置打孔屏,屏幕尺寸维持在 6.78 英寸「钻排」OLED 屏幕,分辨率为 2652×1200,ppi 来到 429,字体和 UI 在观感上足够细腻。
同时,这块屏幕也支持 100% P3 色域与 10.7 亿色的显示,并且得到 HDR10+ 认证,配合上双扬声器,影音体验也维持了一贯的水准。
机身中框仍然保持平衡,机身正面与背面都有着对称的 58° 弧度,视觉、触觉上都有着相同的观感和手感。
到了荣耀 70 系列这代,荣耀并没有停下对设计风格、工艺水准以及对于「美感」的思考和创新,依然在探索独特的潮流设计。
不到两年,荣耀数字系列的设计风格正在不断地精进,对于美感的表达,也从简单的渐变升级到「光线」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更迭和自我刷新。而它所呈现的设计风格也正逐步成为荣耀数字系列的一张美学「名片」。
在形容荣耀 60 Pro 时,我觉得它更偏向于感性层面,专注于美学设计层面和 Vlog 体验。
也是彼时荣耀数字系列的两个「专一」,的确,聚焦美学和潮流,已经 Vlog 这种新生代的需求,能够快速的让它切中年轻群体的需求。
市场是多样化的,需求也是如此,凭借着精准的定位,让荣耀前两代数字系列迅速获得了相应用户群体的青睐。
但在这两大需求之外,则是荣耀数字系列还未触及到的市场,也是所谓「新征程」的主要发力点。
荣耀 70 系列在坚持美型设计和扩充 Vlog 功能的同时,与旗舰看齐的硬件规格,让它的竞争力也开始偏向了理性层面。
旗舰级的芯片,以及 IMX800 新传感器的首发,让超大杯的荣耀 70 Pro+ 的定位变得更加「复合」。
它可以面向追求美学设计,需要良好 Vlog 功能的年轻人群,也可以提供高性能, 综合影像力的产品表现。
为此,在引入更高规格硬件的同时,也引入了 HONOR Image Engine 计算影像平台和 Turbo X 技术,综合体验凸显。
洞察年轻人的需求,是荣耀数字系列一贯的追求,荣耀 50、60 系列把握了 Vlog 创作的大潮流,而新一代的荣耀 70 系列则开始走向「全面」。
荣耀 70 系列在打造行业美学标杆目标持续前进的同时,也开始朝着新需求出发,带来了更好的性能体验和静态影像表现。
它既是荣耀数字系列的变革,也是新征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