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海外迎来加息潮,美国自1994年以来首次加息75基点,十年期美债突破3.45%,与此同时,各洲各国都进入连续加息的态势,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难以置信的高通胀。
油气联创新高,食品价格持续走高,美国已经把控通胀放在了稳经济和稳就业之前,全球资本市场也跌声一片,流动性的收缩促使风险资产不断走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比特币从6万多美元已经一路下跌到2万美元一枚。
而我们这边却似乎完全不同,近期多数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跌破2%,5月社融、M2数据都出现明显反弹,逆周期的货币走势能走多远,高通胀对我们的货币政策有没有影响?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石油和谷物进口国,通胀对我们的影响绝不可小觑,只是在经济与通胀之间我们选择先稳经济、稳就业。
资本市场在不同的选择上也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在海外一片跌声中,我们的A股走得稳健独立,甚至有牛市的感觉,而五月涨幅最大的就是以新能源赛道为主的成长股,外紧内松的货币政策是促使成长股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大量低估值价值蓝筹在五月显著跑输成长类指数。
从2019年以来,价值与成长就形成了两大阵营,价值代表了传统,成长则似乎预示未来,怎么区分,是行业还是增速?
在我认知的价值投资字典里本身不分行业,只有性价比,金钱是公平的,不管你的利润来自于什么行业,只要赚到钱就可以了。然后所有的行业跟随经济的周期起起伏伏,在供需之间完成高低增速的切换,股价则伴随着利润的起伏放大着波动,形成了价格与价值不同的曲线,而投资则是在这之间寻找低估与泡沫。
高估值一般对应高增长,低估值一般对应低增速,这两者每过几年往往就会变化,主要原因就是行业周期导致的供需问题,行业利润高了参与的企业就多、融资就大,渐渐地行业毛利就被摊低、企业增速就回落,高估值也就成了泡沫;反之,行业亏损,供给侧改革,份额重新分配,利润增速就会企稳,股价也随之见底回升,这两者的规律在绝大部分的行业与企业中都从未改变。
大约只有极少部分的具有极强护城河的企业能够跨越周期,形成较长的增速周期,在历史上这样的企业很罕见,而最终即使强如可口可乐、微软、苹果、腾讯、茅台这样的最优秀企业,也会进入增长的稳定期,估值也很难长期维持高位。
在此我们想表达的就是,A股没有什么成长赛道,所谓的成长赛道不过是周期的高景气表现罢了,如2019年的5G、2014年的互联网、2009年的房地产、2007年的煤飞色舞,都是曾经的成长股,时过境迁后仍是风水轮流转。
此时面临着全球流动性的收缩,以及近三年的新能源强势增速后,周期的拐点已经临近,估值的扩张已经到头,所谓的成长赛道也将在未来逐步露出周期的面目,而另一边的低估值将逐步回归增长,这就是价值。
价值的眼中没有赛道、行业,只有周期、增速与估值,不管什么行业,以购置企业的眼光审视股权的价值,利用价格的波动而非跟随它。我眼中只有价值没有成长,或者说我眼中的价值无处不在,成长则随波逐流。(作者为国泰君安上海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