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药产业经历从仿制到创新,实现了自身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在国内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设备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同时也伴随着优秀龙头企业的成长。
站在当下的时点,部分领域中的企业还处在产业升级进口替代的过程中,而相对走在前面的一些企业已进入以全球价值链为导向的产业升级。
以前中国的企业基于完善的供应链,人力与环保成本相对较低,利用成本优势切入全球的中间体、大宗原料药、低值耗材等市场。近五年,中国通过创新效率优势,逐步切入海外的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与设备或其重要零部件、生命科学上游、疫苗等市场,并且从发展中国家逐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虽然目前参与度并不高,但这代表着中国的入场。
从药品来看,CXO行业这几年的增速其实代表着我国在海外创新药产业链中的地位上升,而中国部分企业在欧美Li-cence-out,成为我们自己创新药走出去的第一步。在一些新的技术上,中国创新的速度也并不弱于欧美。
从医疗器械和设备来看,某些出海公司的海外增速已经超过了国内增速并打开欧美市场,我们自主研发的CT各项参数甚至超过了GPS等老牌外资巨头,而从供应链来说,核心零部件也逐步渗入海外龙头企业的供应清单中。
生命科学上游领域虽然我们自己依旧处在国产替代初期,但相对成熟的领域如重组蛋白试剂等也实现较高的外销增速。
新冠疫苗在疫情期间快速实现的从旧平台到新平台的升级,从灭活、重组等相对成熟的技术到mRNA疫苗、多价苗、鼻喷疫苗的升级,预计在未来也会打开海外的通道。
2018年-2020年,医药板块3年牛市的核心逻辑叫做“腾笼换鸟”,即医保总盘子中划分更多资源给予医药创新。未来,增量依旧来自于产业的创新升级,更大的增量来自于向全球市场拓展新的资源,产业
“外卷”,即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到的“推动国内医药企业更高水平的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