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观点
2022
06/23
14:36
亚设网
分享

连续推出了两款便携的小型产品后,Marshall 又把更新重点放回到经典家用产品上。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这次推出的,是他们家用音响系列的新品——Marshall Stanmore III。

更新后的 Marshall Stanmore III 还是老样子,有线部分提供 3.5mm AUX 接口和 RCA 莲花口,无线部分则提供了最新的蓝牙 5.2。搭配更新过的新单元组合和无线技术,Marshall 为 Stanmore 系列带来最基础的更新,做的还是最传统的蓝牙音箱。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外观上,Marshall Stanmore III 保持原有的四方经典设计,箱体正面大部分空间都被网格遮盖,只有底部保留了一条细长的黄铜色金属条,滤网中间则还是最经典的手写体 Marshall Logo。

Marshall 为 Stanmore III 提供了黑、棕和奶白三种颜色选择,三色表面都有 Marshall 常用的荔枝皮纹路,不管是哪一种颜色的外壳都是搭配黄铜色的面板和旋钮。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黄铜面板上的是 Marshall 标准搭配,有拨杆式开关、控制播放和歌曲切换的独立组合键、输入源切换按钮和 AUX 接入的 3.5mm 接口,还有分别控制音量、低频和高频输出的三个旋钮。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在这里补充一点,Marshall Stanmore III 并未随机附带 3.5mm 的 AUX 线。如果你想要那种 Marshall 味很浓的弹簧型音频线,就要另外购买了。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箱子背后也很干净,除了通用的 8 字电源线之外还附带了 RCA 莲花口。

RCA 莲花口可以用来连接家用音响设备,另外如果自己本来就有规格和质量更好的 RCA 转 3.5mm AUX 线,原则上也可以用这组 RCA 接口变成 3.5mm 的 AUX 接口。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但考虑到 Stanmore III 本身也直接在面板上提供了 AUX 接口,转接的话还是没有太大必要。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配置方面,Marshall Stanmore III 更新到支持蓝牙 5.2 的无线模块。官方表示更新了蓝牙模块之后,Stanmore III 的连接稳定性会更强,延迟控制也做得比之前好。使用时我们也发现,用 Stanmore III 来播放视频和直接蓝牙连接手机打游戏也没有问题。

只是,Stanmore III 主要还是在固定位置播放的家用音箱,它更多会以 RCA 或 AUX 接口的有线音箱形式连接家用音响和电脑并固定,手机很多时候只是外接到音响中随意播放音乐,使用模式和我们会随身带的小型无线音箱不一样。

这里的话,Stanmore III 的无线表现只需要实保持音视频播放稳定即可,偶尔像无线连接手机播放音乐,或者蓝牙连个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也都可以稳定播放,这样就足够了。

既然是 Marshall 的新音箱,Marshall Stanmore III 自然也支持 Marshall Bluetooth App 控制。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音箱在初次启动蓝牙时可以直接唤醒配对模式,连接后即可直接播放。app 内除了有播放控制之外还附带了很常见的 OTA 升级功能。Marshall 如此强调 OTA 升级,相信是之后会透过 OTA 固件更新推出一些新的功能。

提到无线连接的话再提蓝牙编码,很可惜的是 Marshall Stanmore III 只支持 SBC 编码,aptX 和 AAC 也没有。

想起前两年推出能支持 aptX 的 Marshall Tufton,Marshall Stanmore 更新到三代也只能用最低标准的 SBC,作为家用音箱是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可能是出于产品定位上的差异,Marshall 才没有让 Stanmore III 用上更高规格的编码吧。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不过,Marshall 发布时表示 Stanmore III 未来可支持 LE Audio,后续可以通过产品 OTA 来更新,之后应该会有借助 LE Audio 特性的功能补充吧。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声音配置的部分,相信是 Marshall Stanmore III 最核心的升级点。

Marshall Stanmore III 如常配备了 5 英寸低音单元和 2 个 3/4 英寸的高频单元,这次使用的高频单元用上新的向外倾斜设计并配备了新的导波管,Marshall 官方表示这样处理能够提升 Marshall Stanmore III 的声场表现。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当然,Marshall Stanmore III 也配备了 Marshall 的动态响度技术,以用于调整声音音调,将其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实际听感方面,Marshall Stanmore III 是标准的 Marshall 风格。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在默认模式下,Marshall Stanmore III 的低频很突出,量很够力度也很强,有种一锤实打实敲下来的冲击感。音箱箱体内呈现出一个较明显的包裹感,低频输出时会有一种在里面共鸣的感觉,有些时候还是有些闷头。

受制于 SBC 编码,Marshall Stanmore III 在信息量和细节上的表现并不会太过于突出,一般都是够用的状态。一般听听摇滚或一些以氛围为主的音乐也还不错,如果想要听细节的话,至少不建议以蓝牙的形式接入。

鉴于手上的 RCA 线材最终也是转接到单个 3.5mm 接头的 AUX 线,那我就直接用普通 3.5mm 公对公 AUX 线来连接播放器。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蓝牙模式下主要展示的 Marshall Stanmore III 自己的风格,而接入有线之后就会多了播放设备自己的声音特点在里面。手上这台 NW-ZX300A 的 3.5mm 端,在低频输出上会相对弱一点,接到 Stanmore III 上面之后刚好可以取得平衡,听感上也会比直接用蓝牙播放要均衡一点。

加入了新的导波管和高频单元设计后,Marshall Stanmore III 的声场表现有所提升,不管是蓝牙还是有线连接可以感知新一代声场比之前要开扬,不会局促在一个小空间里面,闷感也比 Stanmore II 要少一点。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细节表现会比只有 SBC 的蓝牙好一点,但也只在够用就好的状态。毕竟大家都明白,你既然选择了 Marshall,听的就从来不是细节。

有点需要注意的是,用 AUX 连接播放器之后,如果要切换到耳机播放,那记得在切换耳机之后先把播放器的音量调到正常状态,避免一开始太大声损坏耳机和耳朵。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总的来说,Marshall Stanmore III 这款更新还是处理得很「Marshall」。

外观上延续了 Marshall 家用音箱系列经典的设计风格,也严格跟随了 Marshall 的品牌传统,基本每一个细节和点你都可以预测到它会怎么做。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在保持原有低频表现力的基础上,Marshall Stanmore III 增强了声场方面的表现,让声音听起来没那么局促,算是在另一个指标中提升了声音的完成度。但听起来,还是熟悉的 Marshall 风格,还是有浓浓的 Marshall 味道。

所以如果你想升级家中的 Stanmore II,或者想配置一个简约的 Marshall 音箱做装饰,建议可以先去有展示 Marshall Stanmore III 的体验店里面听一下,听过了觉得声音提升合适了才入手。

Marshall Stanmore III 体验:新单元和大声场,Marshall 传统的小升级

如果之前已经关注配备智能助手和网络连接功能的 Marshall Stanmore II Voice,那可以再观望一下。Marshall 之后或许会重施故技,用 Marshall Stanmore III 的基准加入互联网音箱功能再推一次新品,到时候再考虑更新也不晚。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