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方IC
近日,SKG品牌母公司未来穿戴IPO申请获深交所创业板受理。
从招股书可以发现,该公司营收增速与净利均在逐渐下滑。但2020年与2021 年,未来穿戴却连续两年出现合计超3亿元大额现金分红。
未来穿戴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模式,营收主要依赖颈椎按摩仪,毛利率近三年出现波动。消费者购买按摩仪产品是不是在缴纳“智商税”一直是该行业的争议点,相关报道也是层出不穷。留给未来穿戴的市场还有多少呢?
归母净利逐年下滑,IPO前现大额现金分红
未来穿戴是一家专注为个人与家庭提供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的企业,从事SKG品牌可穿戴健康产品和便携式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可穿戴健康产品和便携式健康产品,具体包括颈椎按摩仪、眼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筋膜枪、健康手表等。
未来穿戴的前身未来穿戴有限系刘杰、徐思英夫妇于2007年11月共同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未来穿戴有限成立时公司名称为“佛山狮开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刘杰出资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0%,徐思英出资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
在未来穿戴的自然人股东中,刘杰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共持有77.21%的股份,徐思英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共持有15.84%的股份。公司成立之初便创立了SKG品牌,SKG是Smart、Kind 和 Global 的首字母缩写。而彼时的未来穿戴还只是从事各式小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招股书显示,在敏锐捕捉到网络流量聚集效应及客户购买渠道拓展所带来的电商零售历史性机遇后,未来穿戴于2009年开始在各大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布局,并于2013年11月开设了第一家淘宝店,该公司宣称其带有互联网基因和电商运营理念。
2016 年至今,未来穿戴确立了以个人与家庭健康市场为目标的战略转型,逐步打造多元立体化健康产品矩阵,确立了以个人与家庭健康市场为目标的战略转型。随后,该公司逐渐退出了小家电业务,专注于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领域,逐步打造多元立体化健康产品矩阵,针对颈椎、腰部、眼部等不同部位提供产品解决方案。
但近年来,未来穿戴的业绩并不理想,报告期内(2019-2021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9亿元、9.87亿元及10.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43亿元、1.32亿元。不仅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在放缓,其归母净利也在不断下滑。
而在此状况下,实际控制人刘杰对自己却显得尤为慷慨,其2021年薪资为全公司最高,达到680.74万元。
此外,2020 年与2021 年,未来穿戴连续两年出现大额现金分红,分别为1.55亿元和1.6亿元,共计3.15亿元。
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模式,营收主要依靠颈椎按摩仪
而未来穿戴的销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该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模式,报告期内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步提升,分别为 87.7%、97.75%及98.74%。
该公司解释称,其集中资源专注于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将渠道拓展与具体运营交付予行业内具备丰富终端零售经验的经销商负责。若该公司不能稳定保持与现有经销商的合作关系,或经销商在经营活动中未能遵守或者有效执行合同约定,发生违规经营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渠道销售及品牌声誉,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未来穿戴聚焦于可穿戴健康产品和便携式健康产品领域,持续推出了颈椎按摩仪、腰部按摩仪、筋膜枪等大单品。其中,颈椎按摩仪产品贡献的收入较高,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19%、86.67%及70.33%。
此外,报告期内,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5.81%、58.31%及 52.38%,毛利率水平较高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未来穿戴坦承,随着同行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及业务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行业的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出现变化。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至2021年,我国按摩器市场规模由96亿元增长至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05%。与此同时,按摩器不再是老年人的专享产品,年轻人正逐步成为该产品的主力军。
近年来,在品牌方的大力营销之下,倍轻松与SKG等产品出圈。而在产品代言人上,二者也是下足了功夫,分别选择了肖战与王一博。
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按摩仪产品是不是在缴纳“智商税”一直是该行业的争议点,相关报道也是层出不穷。
近来SKG便陷入“假洋货”风波,据新浪科技报道,SKG一直在给外界营造国际大牌的印象,早期还以德国SKG集团自居。在产品宣传方面,SKG也被质疑涉嫌夸大宣传。从产品属性上来看,按摩仪并不属于医疗器械。不少用户反馈出现烫伤、疼痛加重,甚至诱发疾病住院的情况。
留给未来穿戴的市场还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