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观点
2022
07/18
00:33
亚设网
分享

导语:最近几天,最让人难过的事情莫过于一觉醒来,发现空调遥控器没电了。当我在一大早就29℃的北京醒来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心情几乎是崩溃的,脑子里开始反复播放金霏和陈曦的相声“热得快炸了”的梗。刚没凉快了几天的北京,眼看体感温度又要窜到将近40℃,又热又闷的天气,没有空调可比没有wifi难受多了。

先讲个恐怖故事:热了这么多天了是吧?抱歉,今天才刚刚入伏。最近几天,最让人难过的事情莫过于一觉醒来,发现空调遥控器没电了。当我在一大早就29℃的北京醒来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心情几乎是崩溃的,脑子里开始反复播放金霏和陈曦的相声“热得快炸了”的梗。刚没凉快了几天的北京,眼看体感温度又要窜到将近40℃,又热又闷的天气,没有空调可比没有wifi难受多了。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这几天跟朋友见面,打招呼的内容也从做没做核酸变成了吐槽天气。来北京这几年,还是第一次觉得这里的夏天闷热得像南方,不敢想象入伏以后还会热成啥样。

然而当我翻开今天的新闻: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新闻截图

原来大家都同此凉热啊!

最近能让各地人民感同身受的,除了疫情,大概就是天气了。今年可不是一般的热,国家气象中心在7月13日已经发布了一组数据:

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平均高温日数5.3天,较常年同期多2.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截止到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全国71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影响了超9亿人,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

这么热的天,我们也算是熟人了吧……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微博用户@wallpaper__

不过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南方许多城市比我们这里热多了,据说7月14日白天,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四川东南部,重庆、陕西南部等地局地气温达到了40℃以上。

全国各地开始陆续传来一些新闻。

江苏苏州,一轿车突然起火,汽车内饰全部烧毁,现场散发着浓烈的烧焦气味。车上2名男子迅速逃至车外,身上均有被烧伤的痕迹。据悉,驾驶员为降温,在车内喷了网购的“降温喷雾”,副驾驶男子想点烟导致车内瞬间爆燃。

湖南湘乡,一男子骑摩托中行驶中,遇路面爆炸,直接被甩出20多米远,全身多处可见擦伤。知情人士介绍,爆炸是路面十分滚烫导致。

还有下面这个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

浙江金华,当天当地最高气温高达38℃,一男子在上班途中与另一摩托车发生碰撞,男子被撞断6根肋骨,但因天气实在是太热,他咬着牙跑到了树荫里才躺下。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见水印

甚至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也在7月11日发布了临时闭馆通知,称“由于近期重庆连日高温,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1号馆风貌建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正在紧急修复。而据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其实是纪念馆的屋顶被“晒化”了。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小红书截图

网友们也发来了越来越多随手拍的视频,真真假假,但都在说一个字:

热。

比如在气温冲至40.9℃的上海,防疫人员工作服里拧出了肉眼可见的汗水;居民户外活动后测体温,体温仪器竟然发出了报警声;40℃高温下的云南,工人手推冰块给轨道降温防止变形;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抖音截图

发布了51个高温红色预警、刷新了历史纪录的浙江,某地路边有树干居然自燃冒起了烟;地表最高温度达74.1℃的河南,有地方一条车内带油毛巾被晒燃;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抖音截图

江苏南京市民网购的活珠子,因天太热孵出小鸡。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抖音截图

还有高速上被晒得通红的生猪,司机不停地给他们浇水降温;还有运送鸽子的司机怕鸽子热死,选择了全部放飞……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抖音截图

所以,今年为什么这么热?

气象专家指出,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现象为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

所谓的“拉尼娜现象”,指的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现象,后者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而拉尼娜现象指太平洋该区域海温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正常年份温度。而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地理知识已经还给高中老师的大家可能看不懂这晦涩的解释,简单来说,我们热,不是直接因为拉尼娜,而是因为连续几年的拉尼娜,往往会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在夏天比正常位置更加偏北。

而副高是决定中国夏季天气的最重要天气系统。副高每年从南向北移动,它所在位置决定中国南北方的天气,简单说,就是副高内部热火朝天,副高北侧降水丰富。正常年份,它的移动基本有一个范围和节奏,在7月底到8月初,副高脊线一般会北上到北纬30°附近,但今年6月下旬以来,专家称,副高北抬。

这已经足以造成我国天气的混乱,但据专家表示,观测显示今年“祸不单行”,受到此前台风等影响,副高加强西伸,先是和东伸过来的伊朗高压混在一起,同时中纬度大陆高压也凑了过来,三高联手,生生给我国送来一个稳定的暖高压带,高温天气的范围也因此异常的大。

不久前英国《自然》杂志发布文章,气象学家已连续第三年预测拉尼娜现象。

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少见(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仅发生过两次)。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拉尼娜现象会加重全球极端天气的概率。

不只是在中国,世界多地都在遭遇近20年以来最强“热浪”。

今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经历了两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月和4月,印度最高气温一度达到了近50℃。欧美6月多地气温超40℃,较往年同期高出了至少10℃,美国超2.4亿人处于高温警报之下,加拿大科威特气温超过了74℃,法国共14个省份挂起了高温红色警报,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发言人也表示,他们正在经历至少100年以来的最热夏天……

尽管天气炎热异常,很多人还是充分发挥了苦中作乐的精神,尽可能捕捉高温天气下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网络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小红书及抖音截图

脚踩70多度的地面,鞋子也开始放飞自我: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小红书截图

动物园里的非洲狮仿佛忘记了自己狮中之王的尊贵身份:

最近因天气炎热上热搜事件盘点

图源:抖音截图

网友们的机灵一个接一个抖:

“因为下班时太热甚至愿意加会儿班再走。”“我烧到38度多,从医院走到发热门诊出了一身汗,再量体温不烧了,谢谢夏天。”“这个天气,真的,男朋友跟人跑了我也不会去追。”“好晒好热我要像冰淇淋一样化掉了,哦,现在的冰淇淋,烤不化。”

不过玩笑归玩笑,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测试天有多热跑去大马路上煎鸡蛋也实属没有必要。因为已经开始有高温致死的情况出现了。

这波高温让大家开始关注起一种病症——热射病。

7月13日,苏州一名48岁车间工人在工厂车间内工作时突然昏倒,同时伴有抽搐症状,工友们发现后立刻拨打120,将他送至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送到医院时,丁先生处于昏迷状态并伴有高热,体温超过42℃,体温计已经无法正常显示他的体温。而经医生检查,被诊断为热射病。

7月14日,也有媒体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得知,该院已连续接收两例热射病病人,均为户外工作者。其中一位59岁的大爷已经不幸离世。

热射病通俗来讲就是重症中暑,主要指在持续闷热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病人一般的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度,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等。

作为一种致命性急症,热射病的病死率高,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

而户外长时间作业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长时间呆在封闭房间、汽车里的人,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年老体弱者、儿童和孕妇等等,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针对这次的高温天气,之前已经有气象专家指出,尽管入夏出现高温是正常现象,但是今年高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是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这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的。不久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也提到,过去一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四个关键气候变化指标都创下新纪录。而研究人员也预计,如果地球的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再上升0.8℃,预计像这样的热浪每5年就会发生一次。

得热射病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这个气温如此之高的夏天,做好防护依然很有必要。

比如每天可以配备好防暑降温药品,注意防晒,每天适量补充淡盐水;注意饮食清淡,多吃瓜果类食品;以及保证充足睡眠,少动多静,可以适当睡半小时午觉以保证充沛精力等等。而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发生了热射病,也可以在120到来之前,做好下面这些急救工作:

一、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二、若患者意识是清醒的,让其坐姿休息,若患者失去意识,让其侧卧位,使其仰头,保持呼吸道通畅;三、用冷水毛巾敷头部,冰水或冷水行全身擦浴,或将其四肢浸泡于冷水中;四、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给予衣物覆盖,让其充分休息。

面对极端天气,我们或许能做的不多,但至少可以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