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对《健听女孩》中哭笑不得的一幕印象深刻。
当时,听力健全的女主角露比在陪伴聋人父母去看病的时候,因为刚和爸妈闹了一点小脾气,所以在做手语翻译时刻意改了一点小内容,结果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当然,露比最后还是把医生的准确信息传达了给爸妈,故事也可能有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而夸张化,但看病的确是让不少听障人群头痛的时刻。
我国是全球听障人士最多的国家,听障群体总人数有将近 3000 万人。
然而,由于社会无障碍设施支持不足,听障群体日常仍需要面对很多非常基本的问题。
看病就是其中一个。找合适的医生,挂号,排队,如果说听人平常看医生都已疲惫不堪,那听障群体就要面对更多麻烦。
完成以上一切后,听障人士还得挣扎和医生面对面沟通。大部分聋人和重听人群的确需要带上亲友去做手语沟通,因为单靠写字很难准确地沟通病情。
除此以外,打电话这种基本的线上沟通方式,听障人群却没有特别好的无障碍应对方式。
对于双耳有重度听力障碍的蒋朝君来说,「打电话的短板,我们以前都无从下手。不是找人代接,就是呼叫转移。」
即便戴了人工耳蜗,通话时的杂音也会让声音没法听清。
针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场景,vivo 推出了「vivo 听说」和「无障碍通话」功能。
这些功能让原本生活中只能靠「听」的话语变成「看」得见,为所有人提供了多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有时候创新不在于要有多么「破天荒」的技术革新,而是要发现日常生活中无形的「槛」,并聪明地用技术来建立阶梯,让人们越过障碍,开启对话。
「无障碍通话」和「vivo 听说」就是很好的例子。
两个功能使用的主要技术是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都是我们平时常常会用到基础技术。
然而,当「无障碍通话」把以上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放在打电话场景,就合理得让人有种「那么明摆着的需求怎么就没人早点想到呢?」的感觉。
开启功能后,每次接电话时就会弹出对话框。电话另一头的语音会被翻译成文字,而这一头输入的文字,也会转录为语音播给对方听。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常用语。打车、收快递和外卖等重复类场景可以更快捷应对。
对于两人都是听障人士的王帆和薛鲲来说,这意味着「终于可以和家人打电话了,而且再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快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