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吸金80亿,政金债ETF受热捧

观点
2022
08/04
20:45
亚设网
分享

ETF市场又添爆款产品。

8月3日,华安基金旗下政策性金融债(以下简称“政金债”)ETF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仅仅两天发行就募集超8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发行的政金债ETF均为跨市场ETF,打通原本割裂的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渠道,也是首次出现政金债标的ETF品种,ETF品种相比场外指数债基具有多重优势,交易更加便捷,特别对于跟踪短久期政金债指数的产品而言,其货币增强属性更强,兼具保证金理财产品的功能,具有一定市场发展空间。

华安基金政金债ETF提前结募

作为首批现金申赎的跨市场政金债ETF,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ETF在获批不到1个月时间迅速启动募集,并闪电实现“开门红”。

8月3日,华安基金发布《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ETF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公告中称,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ETF,原定募集期为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19日。截至2022年8月2日,本基金累计现金认购有效认购申请份额总额已超过本次募集规模上限80亿份(折合为金额80亿元人民币),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基金管理人决定将本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022年8月2日,即自2022年8月3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7月11日,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建信基金、国泰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平安基金旗下的政金债获批,这也是国内首批政策性金融债ETF。目前,博时、富国也已经进入发行期。

该批政策性金融债ETF具体来看,此次获批的政策性金融债ETF包括:招商中证政策性金融债3-5年ETF、广发中债农发债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建信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国泰中债1-3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ETF、博时中债0-3国开行债券ETF、平安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ETF。

此次获批的新产品覆盖了不同时间维度的期限品种,能够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产品多为覆盖0-3年、1-3年、1-5年、3-5年、7-10年等不同期限的品种,并将采用现金申赎方式。

机构投资者配置工具

据悉,政金债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中央财政担保,被称为“准国债”,具有信用评级高、体量大、流动性好的特征,是较为稳健的中低风险投资品种。一般而言,除极特殊情况外,上述三家银行不吸收存款,政金债属于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在依托国家信用的基础上,政金债违约风险极低,具备波动小但长期收益较高的特征。具体来看,前述三家银行拥有标普、穆迪和惠誉A+、A1、A+评级,与我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一致。

此外,政金债普遍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Wind数据显示,目前政金债规模已达21.17万亿元,仅次于地方政府债和国债,占比约15.31%。其中,机构投资者在政金债投资中占比达99%,个人投资比例不足1%。而在机构投资者中,银行和银行理财属于绝对主力,一定程度与银行系资金风险偏好较低有关。

绝大部分政金债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5成以上,9成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占比低于5成的政金债基金多是机构资金刚刚退出的“迷你”基金。以市场上规模超百亿的政金债指数基金南方1-3年国开债A、博时中债1-3年国开行A、国寿安保中债3-5年政金债指数A为例,机构投资者占比均超9成。

交易便捷、费用低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成立的政金债ETF相比政金债指数基金的一大优势就是在交易机制上,政金债券ETF可以现金申赎。我国债券市场还是以银行间市场为主,而银行间市场的债券购买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很难参与,通过场内ETF就可以实现银行间和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低门槛参与银行间债券的交易,实现了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而采用了现金申赎可实现T+0交易,相比于场外的政金债指数基金流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根据跟踪指数久期的长短,产品的定位有所不同,0-3年久期的ETF收益风险特征接近短债基金,但在特殊时点风险高于短债基金,7-10年产品久期较长,利率风险较高。因此对利率市场的判断是投资这类产品的关键,在利率风险较小时,投资短久期政金债ETF可以满足保证金理财需求,而长久期产品适合于对债市行情特别看好时的选择,因此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根据投资需求不同应选择久期不同的产品。

另外,该产品还可享受税收政策优惠,免征政金债持有期利息收入所得税,免征国债、政金债等资本利得所得税、增值税,为投资者投资降低了成本。

政金债ETF管理费一般为0.15%,托管费一般为0.05%,无销售服务费,总费率为0.20%,相比货币基金A类(小额投资份额)费用更低。

中泰证券表示,此次获批的政金债ETF属于跨市场债券ETF,将有利于促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提高我国债券ETF的整体规模,提升沪深交易所债券ETF的影响力;此外,政金债ETF也将进一步完善场内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梯度,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