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人类世界中,塑料无处不在。“塑料”二字总和“白色污染”联系在一起,塑料本身并非污染物,其危害在于以不可降解的方式持续存在环境中,从而以微塑料等形态威胁生态健康和生物生命。
在人类世界中,塑料无处不在。“塑料”二字总和“白色污染”联系在一起,塑料本身并非污染物,其危害在于以不可降解的方式持续存在环境中,从而以微塑料等形态威胁生态健康和生物生命。根据欧洲塑料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塑料产量已达到约3.67亿吨,全球塑料产量和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基于此,艾瑞微课堂邀请了艾瑞咨询研究总监 娄文青与大家共同探讨:可降解为何为现阶段发展的必经之路以及可降解材料发展原理、应用、困境和相关解决建议。
以下为本次直播部分演讲内容:
审视可降解材料的重要性
双碳目标、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但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以食物链移动的形式转而危害到人类健康。为减少不易降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我们一直在寻找可降解材料。我国从2008年开始,首次发布明确文件限制塑料使用。从“限塑令”至“禁塑令”,国家正在由指导性政策向强制性政策发展推动使用可降解制品,可降解塑料产业迎发展蓝海,将扬帆远航。可降解作为三大支柱中新材料方向之一,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医疗、农业领域都有广泛且良性的循环利用,研究其产生原理、应用方向、发展困境和未来趋势也成为至关重要的方向。
探究可降解材料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
评价环保材料不仅是在使用阶段,也应该涉及到材料本身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运输物流、使用维护、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全流程中是否能够尽量减少对于大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使用等因素。原料的来源和使用真正符合合理、绿色的资源消耗;制造环节中可以利用技术生产出友好于环境、人类的无污染产品;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材料符合生态健康、人类健康,以及最后环节的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理做到真正的回到自然中去良性循环,实现全生命周期体系,切实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可降解材料同样也需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才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降解,实现可持续性绿色环保。现在可降解材料并不能在自然界中形成天然闭环,只有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完全降解。并且鉴于原料、结构的不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生物降解材料降解方式及速率存在差异,这影响环保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实现及长短,进而影响未来不同材料的使用前景。现阶段可降解生命周期还无法实现大规模全生命周期闭环,仍需通过技术不断革新优化降解环境、提升降解速率等。
分析可降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向
从应用上看,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在餐饮、医疗和农业等领域。餐饮方向: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的增长以及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餐饮外卖逐渐成为高频的日常刚需业务,国内用户规模与订单规模快速扩张。而国家在餐饮外卖领域持续加码的禁塑政策也给可降解材料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至2025年,外卖包装领域将会释放可降解塑料需求494.8亿元。医疗方向:2019年受国家政策推动,加上疫情影响,检测盒、试剂盒等一次性医药制品的使用,2019-2022年医疗方向的市场规模也在随之增加。短期内一次性医药制品增长潜能较大,从长期来看,植入式矫形器械当前虽增长缓慢,但已逐渐突破技术壁垒进入临床阶段,未来在量产后规模有望大幅提升。根据艾瑞测算,至2025年,医疗领域将会释放可降解塑料需求0.172亿元。农业领域:2020年9月我国实施《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 根据中国塑协农膜专委会、国家农业部的研究,未来几年内可降解农膜的推广和应用仍需依靠政策补贴,预计到2025年产能扩大、成本下降,渗透率可达15%。
深思可降解塑料现存困境,对未来发展提出更多建议
成本高、伪降解、不具备降解条件是目前发展的主要困境。
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为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1、建立优化合理的生物可降解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反映降解材料在自然界中生物降解的实际情况;
2、进一步研究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分解速率、分解彻底性以及降解过程和机理,开发可控制降解速率的技术;
3、开发且不断优化具有壁垒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方法,简化合成路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可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4、在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不断进行消费者教育,激发需求,提升其在餐饮、医疗、农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渗透率。
基于上述对可降解材料的发展背景及重要性解析、降解生命周期探索、应用场景分析、困境探究和提出初步发展建议等。
艾瑞咨询从行业和企业不同发展问题入手,结合当下现状和市场发展空间,给予市场和企业更精细化的解决方案。艾瑞依托近20年的产业研究经验和战略实践积累,形成了完整的可降解行业研究解决方案。并且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应用更有大量深入课题可供讨论,我们期待有机会与您交流及合作!
(本文为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