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项新研究指出,被认为是古代美人鱼原型的儒艮在中国已经功能性灭绝。
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沿海仍有一部分儒艮存活,但其数量过少,已经无法维持这一种群的生存。
而在今年七月,在长江生活了一亿五千万年的长江白鲟也宣告灭绝。
不少人在听到这些消息后都感到很伤心,但同时也困惑,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做什么?
创作和记录也许是个好开始。
今年 4 月起,苹果举办了「为万物,齐创造」系列 Today at Apple 课程,邀请了全国多地 NGO 工作人员作为固定学员参与课程,系统地学习利用 iPhone、iPad 等设备来创作和自然相关的内容。
这次活动邀请了多为关注环境和自然的摄影师和设计师作为嘉宾导师,其中包括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光影实验室:跟着奚志农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科学绘图师张瑜(「在线创意空间:跟着张瑜构思自然观察笔记」)、插画编辑翁哲(「艺术实验室:跟着翁哲用绘画探索动物世界」)等。
8 月 30 日,苹果在三里屯 Apple Store 举办活动,庆祝该系列课程完满收官。
在活动上,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拍摄动物的经验,并展示了一段跨越了十年的 iPhone 拍摄野外短片。
在他看来,手机始终是最方便的拍摄工具,随时随地,所有人都能用它来记录。
如果你是一名巡护员,在巡护的过程中,大熊猫出现了,拿出手机一下就能拍下。有时候专业摄影师还未必能等到。
除了摄影课程,不少同学在《中国国家地理》插画编辑翁哲的课程上开始勇敢迈出绘图创作第一步。
在这节课上,翁哲老师曾鼓励学员们,’ 只要你想画,你就可以画’。
之后我用老师教的方法尝试创作,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讲故事,像解锁了一项新技能,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希望日后能够多多尝试用漫画语言来表达自己。
这位学员根据朋友救助雨燕的经历,用 iPad 和 Procreate 创作了一副漫画,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北京雨燕。
在采访中,翁哲告诉我们,现在国内的自然主题出版物还是很需要更丰富的多样性,无论是从故事还是从风格来说。
有家长会跟我说,孩子去学素描,他画的跟所有人画的都不一样,然后家长就特别困扰。我就说,他跟所有人的画都不一样,你应该感到非常的庆幸。
而从题材故事来说,如果大家都会有种觉得「我应该跟着怎样框架思路来做」的想法,反倒很难做出新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翁哲老师很爱鼓励学员——「只要你想画,你就可以画」,动手才是最重要。
同样的,《博物》杂志「自然笔记」专栏负责人张瑜的自然观察笔记课程也鼓励学员们放手去创作。
即便是绘画零基础的朋友,也可以随时开始自己的记录。
自然笔记是很表现自我的东西,你可以写下自己阅读自然的所思所想和疑问。
除了坚持,其他的都不重要。
接下来,张瑜也回答了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我们用扫一扫识别完物种后,下一步要怎样做?」
我个人感觉是前期越便捷越方便,可能记住的就越少,前期费的劲越大,凿的就越深。
如果对这方面确实有兴趣的话,不用太在意前期一定要快速把它认出来,哪怕是挨页翻图鉴都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说,最重要的一个是坚持,再一个就是不要太急于求成。
▲ 图自 Natural History Museum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儒艮,见过白鲟,但我们的确生活在全球其中一个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里。
拿起手机,打开备忘录,动起笔,我们每一次去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去记录,创作和分享,都在让自己更深地融入我们独一无二的真实生活环境,帮助他人了解自然的一部分。
当了解和喜爱加深,自然就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