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冷链物流基础完善,餐饮业发展和消费者市场教育成熟,预制菜在B、C端需求双击下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9月6日,在上海报业集团|蓝鲸财经主办、CIC灼识咨询协办、中国信息协会智慧物流分会为指导单位的【蓝鲸•新财智】“创新-未来”之【预制菜“风口”解码——数智供应链赋能新餐饮破局】沙龙直播峰会上,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指出,冷链需求贯穿预制菜的运输流程,可大幅度减少预制菜运输损耗,是预制菜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冷链物流体系的逐步成熟,冷链运输与冷鲜存储能力的进一步增长,预制菜市场规模将实现迅速扩张。
冷链物流是中国预制菜市场驱动因素
预制菜是食品加工、餐饮业工业化进步的产物;通过将食材切配好分装或做成半成品/成品菜,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烹饪方式,即可成为餐桌上的特色菜品。
冯彦娇指出,业内普遍会将预制菜分为四个类型:即食菜,无需任何额外准备、加热或烹饪,打开包装即可食用的产品。比如罐头类食品、卤味店部分食品、即食沙拉等;即热菜,需微波炉等加热方可食用的成品食品,如近年来市场上较为活跃的自热小火锅等;即烹菜,已初步深加工,按份分装冷藏或常温保存的原食材料及必需的调味品,可立即入锅调理的原料食品,比如料理包等;即配菜,新鲜食材已经过筛选、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预加工,按份分装的半成品生料,需自行烹饪与调味,如小块肉、鱼片等。
“冷链需求贯穿预制菜的运输流程,可大幅度减少预制菜运输损耗,是预制菜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冷链物流体系的逐步成熟,冷链运输与冷鲜存储能力的进一步增长,预制菜市场规模将实现迅速扩张。”冯彦娇说,从上述分类来看,从“即食菜”到“即热菜”到“即烹菜”再到‘即配菜’,依次是对冷链要求更高、工业化程度更低、保质期更短、新鲜程度更高、B端接受度更高的趋势化体现。
冯彦娇指出,可以看到,中国冷链物流设备规模正快速增长,冷藏车与冷库规模的提升将提高预制菜运输和存储能力。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冷链建设,如完善冷链物流产业标准、培育冷链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园区、推进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升级、构建冷链信息网络。随着冷链物流建设的成熟,冷藏车与冷库规模增长将提高预制菜运输和存储能力。” 冯彦娇说。
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近年来,中国消费渠道不断丰富,各类新兴零售渠道持续高速发展,助推预制菜的消费者触达与教育,引爆C端市场。
“目前,中国预制菜产业的下游C端消费群体以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为主,家庭小型化趋势、工作时长增加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因素催化预制菜行业的加速发展。”冯彦娇说。
此外,冯彦娇也表示,从下游B端餐饮企业角度看,连锁化率提升后餐厅对于菜品的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各类成本压力和疫情打击下,降本增效已成为大势所趋。B端餐饮企业希望通过预制菜缩减餐饮人力成本,实现出品速度快、标准化、去厨师化功效,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在B端降本增效、C端消费习惯变革,以及冷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冯彦娇说。
不过,冯彦娇也指出,中国预制菜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监管体系待进一步完善;伴随各级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及预制菜头部玩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国预制菜行业将逐步实现产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不同赛道的预制菜品牌,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战略侧重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专注于B端餐饮供应的预制菜品牌,可以建立端到端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实现从产地到销地全流程管理,在提高自身整体盈利水平的同时,也可有效将冗长的产业链缩短,将更好的食材与菜品输送到用户手中;对于专注于C端赛道的预制菜品牌,除了大力推进线上渠道外,布局线下渠道也是一个制胜法宝。线下战略可以更好地扩大品牌的消费者触达面,也降低现阶段线上冷链履约能力短板对业务的制约,保障消费者体验与满意度。”冯彦娇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