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梁朝伟、周迅等人主演的《无名》曝光新预告,虽然无一人说话,情绪却暗流涌动。
这部备受期待的新电影,早在宣发物料中就用全黑白勾勒出神秘高级的质感,欲说还休。
上个月巨石强森主演的 DC 新片《黑亚当》曝光的新剧照,同样也以黑白示众,戏剧张力瞬间拉满了。
前阵子,诺兰自编自导的二战题材电影《奥本海默》首支预告片曝光,冷峻的黑白画面如刀锋般锐利,气势强劲似要把屏幕割穿。
「这该死的高级感。」黑白的表达方式在影视作品上从未落幕,黑白影片,更是独特。
盛夏刚过,炙热却未结束,观赏黑白影片,犹如饮下一杯冰水,降温降噪有奇效。
今日,让我们穿梭时空之门,一起见见这位久违挚友。
▲《艺术家》画面
现在让大家接受黑白电影,好像变成了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甚至当你说出对黑白影片的偏爱时,还会被人质疑故作高深。
▲《双重赔偿》画面
但实际上,一开始由黑色电影转向彩色电影,几乎所有人都在批判,批判彩色会毁掉黑白的高级质感。其实不过是惯性而已。
▲《罗拉秘史》画面
时至今日,我们当然知道从那之后产生了无数惊为天人的彩色电影,正如我们拥有很多瑰宝般的黑白电影。
▲ 每个苦恼的人都应该去看看《生活多美好》
好电影就是好电影,绝不会因为只有黑白而逊色半分。如果你无法进入黑白片的世界,你会错失电影史上很多伟大的作品。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赫赫有名,神乎其技,被称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
▲ 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 悲喜交织,感人至深。
▲《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
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比利·怀尔德的《控方证人》,电光石火,扣人心弦。
▲ 希区柯克与《惊魂记》
▲ 比利·怀尔德与《控方证人》
奥黛丽·赫本的《罗马假日》、费雯·丽的《魂断蓝桥》,道尽爱情遗憾的模样。
▲《罗马假日》
▲《魂断蓝桥》
还有太多太多,无法一一细说。用有限颜色,创无限意义,它们皆配得上「举世无双」的形容。
▲《罗生门》画面
黑白电影的魔力不仅只存在于上个世纪,进入新时代,导演们开始在黑白影像中创作新的视觉语言,找寻新的审美追求。
▲《罗马》画面
《艺术家》(2012 年)、《冒牌上尉》(2017 年)、《罗马》(2018 年)、《灯塔》(2019 年)、《曼克》(2020 年)、《麦克白的悲剧》(2021 年)……
质感高级,屡屡砍获奥斯卡奖。
▲《艺术家》、《罗马》、《灯塔》
今年韩国电影《小说家的电影》也斩获第 72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和评审团大奖。
小说家俊熙远道而来拜访后辈的书店,独自散步并遇见电影导演夫妇和演员,然后说服女演员拍电影,在电影迷离梦幻的人物关系和情绪中,黑白影打造了一场沉浸的记忆,日常而深刻。
当然,国内导演同样有黑白表达欲。姜文的《鬼子来了》(2000 年)、陆川的《南京!南京!》(2009 年)、黄信尧的《大佛普拉斯》(2017 年)……
▲《大佛普拉斯》、《鬼子来了》、《南京!南京!》
在彩色电影的洪流中,它们以绝美黑白影像,用心雕刻故事,博得头筹。
▲《艺术家》画面
缺少了色彩,黑白电影反而卸下一身包袱,轻松上阵,大杀四方。
你可能很难想到,黑白电影的确有彩色电影无法匹及的高度,那就是灰阶。
▲《夜长梦多》画面
在黑白电影中,灰阶运用发挥到了顶点。画面的情绪表达,氛围变化,往往都依靠它。
▲《大爵士乐队》画面
悬疑、惊悚、紧张,这些最精彩的戏码,黑白电影通过灰阶转换、光影移动,将人心变动,人性割裂,展现得淋漓尽致。
▲《冒牌上尉》主角换上制服,回过头来,已是另外一个人
如果换成彩色呈现,估计只能平淡如水,远不及这种极致对立来得震撼。
除此之外,黑白片的运镜打光、摄影构图极其讲究,细看极富美感。
▲《冒牌上尉》画面
▲《大爵士乐队》画面
强烈布光、黑暗阴影、线条轮廓,黑白让影像变得极有艺术感,能让人静下心来感受纯粹光影魅力。
▲《惊魂记》画面
景深的运用异常抢眼,被一次次写进电影教科书。
▲《公民凯恩》经典景深镜头。前景母亲签订决定凯恩未来的合同,中景父亲无力地观看,后景一无所知的凯恩在开心玩耍。
对梦境梦魇、幻觉回忆等抽象表现,黑白之间,更显别致。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画面
超现实梦境的黑白表达太刺激了,揭示主角心境的混乱本质。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画面
说到情绪传递,绝不比彩色电影差,反而借助黑白对比完成得相当出色。
举个例子,你有无发现黑白电影中主角凝视镜头时,那眼神摄人心魄,简直要看进灵魂深处!
▲《伊万的童年》中从伊万的眼神就能感受他对纳粹的强烈仇恨
▲《惊魂记》中最后一个镜头诺曼的笑容让人心有余悸
另一方面,在某些固定题材,如大屠杀、战乱,黑白本身,已是内容的一部分。
▲《冒牌上尉》、《伊万的童年》、《辛德勒的名单》
它更具绝望感、窒息感,更易引发观众对战争的深沉思考。
▲《南京!南京!》画面
《鬼子来了》、《辛德勒的名单》,为了那一颗上色人头与鲜艳衣裙,都值得将整部影片设计为黑白。
▲《辛德勒的名单》画面
黑白的映衬,才让那红变得格外触目惊心。
说到黑白电影,就不得不提黑色电影,因为它最能代表黑白影片的独特魅力。
▲《大内幕》、《夜长梦多》、《日落大道》
黑色电影没有公认的定义,更像一种浓烈风格,它通常选取犯罪题材,大量借鉴了侦探小说、犯罪小说,角色多为愤世嫉俗的男人和狠辣的蛇蝎美人。
▲《双重赔偿》画面
▲《爱人谋杀》画面
影片蕴集着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宿命感,观影过程中,不公正感涌动的暗流时刻能触及观众。看黑色电影不要太代入情感,不然根本走不出来……
▲《十字交锋》、《绕道》、《爱人谋杀》
经典黑色时代被认为是从 1940 年代初到 1950 年代末期,那正是焦虑的时代,失败和悲观情绪,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日落大道》画面
当时的电影界大师们,包括奥森·威尔斯、霍华德·霍克斯、比利·怀尔德和约翰·休斯顿,都偏爱黑色电影风格,用此来刻画当时社会的动荡感、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 霍华德·霍克斯与约翰·休斯顿
黑色电影很少有快乐结局。它主要的情绪是忧郁、颓废、幻灭、悲观、邪恶、内疚。
▲《马耳他之鹰》、《死吻》、《夜阑人未静》
不祥的背景音乐、倾斜的摄像机角度、含沙射影的对话、反思忏悔的画外音,都是黑色电影常用的元素,来凸显波谲云诡、人性扭曲。
▲《漩涡之外》、《罗拉秘史》画面
一些常见的情节设计:失忆、杀戮、陷阱、人物因自身弱点重蹈覆辙、无辜的普通人沦为牺牲品…… 浸染满了绝望偏执气息。
▲《兰闺艳血》画面
高对比度照明和大量的倒叙,让场景总有一丝疯狂,未见血腥,就已令人毛骨悚然。
▲《死吻》画面
在叙事上引人入胜,张弛有度,紧紧控制着观众的注意力。
▲《夜阑人未静》画面
听起来,黑色电影让人痛苦。但爱它的人太多,因为真实、警醒、过瘾、震撼。
▲《倒扣的王牌》画面
将恶放大,将人性铺张开来,击碎平日道貌岸然的伪和谐,展露人性隐秘阴暗面。
▲《双重赔偿》画面
因为凝重深沉,所以回味无穷。每次观赏完毕,相当于做了一次精神治疗,像经历炼狱后的重生,有着一种奇异的精神安抚。
▲《漩涡之外》画面
虽后来彩色影片为黑色电影融入其他元素,成为了「新黑色」,也有精彩,但我始终认为在此题材上,还是黑白影片更胜一筹。
▲采用彩色呈现的黑色电影:《唐人街》、《银翼杀手 2049》、《穆赫兰道》
黑白才够原汁原味,才更酷。浓重的灰、昏暗的黑、刺眼是白,才更适合黑色电影中的道德泯灭感。
对电影艺术而言,最不利的改变,就是黑白电影的死亡。
——纽约时报畅销作家汤玛斯。
当然它其实没有「死」,经历时间冲刷,愈发弥坚。
剥掉了色彩华丽的外衣,有些黑白直接强烈,有些黑白多变复杂,有些黑白平实素淡。
总有一款,你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