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洪恩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利润双增,相比陷入转型风雨的K12教培机构,洪恩的逆势增长表现亮眼。
但不可忽视的是,洪恩的主营业务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合规之剑一直高悬,不安感始终强烈。海外和硬件,成为洪恩盯上的方向。
亮眼的业绩
回看洪恩的二季度,与陷入转型风雨的诸多传统教培机构不同,公司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增长依旧稳健。
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31亿元,同比增长4.2%。对于收入的增加,洪恩称是用户参与度提升带来的。第二季度公司平均月活用户数为1820万,同比增长17.6%,官方称“平均MAU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成功扩大了用户群”。报告期内,付费用户环比下降6%至151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计算平均每用户贡献收入发现,Q2每用户平均贡献152.98元,而Q1该项数字为150.93元。这说明,尽管付费用户环比略有下降,但公司对用户的精细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均每用户贡献收入环比增长,用户转化效率有所提升。
营收增长的情况下,洪恩还在持续优化成本。第二季度,洪恩的营业总费为1.41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Q2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6%至7820万元,与Q1的9660万元相比,环比也有所下降。或许是出于对合规性的担忧,洪恩Q2的营销策略依旧谨慎,销售及营销费用仅为3350万元,同比下降26%。报告期内,只有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9%至2880万元,但这主要是由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合规架构升级带来的,并非经常性的支出。
可以看到,尽管二季度营收未出现大幅增长,但洪恩“节衣缩食”,依然保持了较为乐观的利润状况。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2180万元,去年同期则为190万元,毛利同比增长5.8%至1.63亿元,毛利率为70.8%,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增长。
稳定的业绩增势下,公司的现金流受到的影响不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洪恩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为8.56亿元,截至2021年年底这一数额为8.55亿元。同一时期公司的递延收入和客户垫款为3.14亿元,去年年底则为3.03亿元,两项数额均无太大变化。
总的来看,上半年洪恩保持了稳健增长。但这样的表现却没有得到二级市场的追捧。截至美东时间9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85美元/股,相比12美元的上市发行价缩水85%。
资本市场的冷淡似乎说明,洪恩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合规始终是公司不能绕过的问题。
从“洪恩教育”到“洪恩”
今年上半年,洪恩低调更名,从“洪恩教育”到“洪恩”,将“教育企业”的定位变更为“科技益智产品企业”。去教育化的背后,反映出合规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始终悬在公司头顶。
洪恩旗下拥有多款学前教育App,包括洪恩识字、洪恩思维、洪恩拼音、洪恩ABC等,均面向3-8岁学龄前儿童。而无论是识字、拼音,还是数学等,都涉嫌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知识。但“双减”政策明文规定,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 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今年5月,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申请,已备案的予以撤销。彼时有专家分析称,这意味着所有面向3-6岁的儿童教育类App都必须下架。
除了内容涉嫌学科培训外,洪恩旗下APP还存在收费不规范、隐私不合规等问题。以洪恩识字为例,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就曾点名洪恩识字存在涉嫌隐私不合规行为。同时在黑猫投诉教育培训黑榜上,洪恩识字也多次位列其中。搜索发现,近30天累计的对洪恩识字的46条投诉中,有多条投诉内容提到“无故扣费”“自动续费没有提示”等。
线上培训收费不规范是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线上培训巡查中多次提到该问题,处罚力度也不断增大,预计对线上培训的收费监管会持续收紧。而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个人隐私保护也迎来了全新时代,合规问题正在成为洪恩的巨大挑战。
目前,尽管洪恩旗下的APP仍可以正常下载和运行,但产品具体归属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合规风险较大。监管趋严的信号下,洪恩明显感受到了压力。除了更改公司名称外,洪恩此前还把“洪恩数学”更名为“洪恩思维”,把“洪恩英语”更名为“洪恩ABC”。
2021年年报中,洪恩收入构成的表述也发生了变化。2020年报称,公司的收入构成为学习服务和学习材料及设备,2021年报中则改成了线上订阅和线下产品及其他。变换说法似乎有意将自身形象从“教育培训提供商”转变为“内容提供商”,这样公司的业务看起来就不再是教育培训,而是内容付费。
然而,对比具体数据发现,洪恩只是换了个说法,相应数据是契合的,业务本身并无变化。今年7月,洪恩推出洪恩写字,尽管团队称“为6-12岁儿童设计”,但在苹果应用商店,该应用程序的适用群体还是“4岁+”,依然包括部分学龄前儿童,所属类别也仍然是教育,这意味着新产品同样面临着违规风险。
改变措辞的“文字游戏”消解不了违规风险,一旦监管将公司旗下产品定性为违规,类比现在的K12教培企业,洪恩的抗风险能力将十分有限。
不确定之中,洪恩在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正在加快出海和布局智能硬件,而这能成为洪恩的退路吗?
寻找退路
今年的一季报中,洪恩透露将发力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满足海外家庭对高质量育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二季度财报中,洪恩CFO王巍巍提到,公司已经正式推出了面向国际市场的品牌Bekids,致力于通过STEAM课程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布局可谓迅速。
财报称,除了苹果应用商店,洪恩还在谷歌应用商店上架了iHuman Chinese(洪恩识字)、iHuman Stories(洪恩动画故事)等应用。在王巍巍看来,这些产品契合海外家庭需求,能激发孩子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跨市场协同。但对于这些应用在海外市场取得的用户规模和收入等,财报并未公布具体数字。
除了国际业务,智能硬件也是洪恩的努力方向。一季报中,王巍巍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并进一步扩大智能硬件的投入。二季报中,洪恩董事兼CEO戴鹏在提到新推出的洪恩写字时,指出当应用程序和智能写字笔配合使用时,将实现软硬件的无缝集成,能创造纸屏同步、实时互动的全新手写方式。目前,洪恩京东官方旗舰店显示,该公司已推出和APP配套的无屏学习机、智能写字笔、双语扫读笔等产品。
可以看到,在国内对学前教育监管收紧的态势下,洪恩一方面正在布局合规风险相对较小的智能硬件板块,另一方面也试图在海外市场走出新的路。但2021年公司线上订阅收入为8.32亿元,占比总收入88%,线下产品及其他仅实现1.12亿元收入。不可否认,APP的订阅收入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公司的收入主力,新的业务能否带来规模收入还存在不确定性。
而且,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的教育公司并非只有洪恩,新东方、网龙、斑马、画啦啦等公司都正在发力海外市场。以网龙为例,今年上半年网龙的国际互动平板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71.5%,而且已经与埃及政府签署合同,将向埃及全国的K12学校提供94000台平板,预计下半年开始出货。其智能硬件和国家级B2G项目的陆续落地,让公司上半年实现教育业务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七成。
教育硬件、中文教育、素质教育、B端业务……在国内教育市场想象力有限的情况下,教育公司出海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精细化。一方面,这意味着海外市场更加复杂,对本地化要求极高,洪恩的国际业务必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的是,虽然网龙等公司的海外业务看似欣欣向荣,但大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对洪恩而言,大规模进军国际业务很有可能拖累业绩。
国内业务面临合规问题的情况下,出海是洪恩不得不做出的一搏。但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以及各国不同的政策,想要承接住随时可能崩塌的业务,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