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不安、无力、彷徨与自救。
凌晨 1:45 分。陈珏又抬腕看了下表,但还是感到毫无睡意。
今年年初,刚毕业的陈珏通过了 Meta 的层层面试,顺利进入了 Meta 的硅谷总部工作。拿到 Offer 的当天,她高兴地发了朋友圈,对即将启程成为 Metamate 感到无比兴奋。
但就在她入职后不久,整个硅谷的行业氛围就开始急转直下,Meta 的股价也一路跌跌不休,并一直跌到了几天前她在新闻上看到 Meta 即将要开启大裁员的消息。
“或将波及过万人。”这几个字瞬间搅得陈珏心绪不宁。同事群里也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转发来自各个媒体和论坛的消息,焦急着询问着信息的真假。然而,一直到媒体上说 Meta 将正式下发通知的前一天,公司内部还是一片静悄悄。
按照新闻上所说,硅谷时间凌晨 3 点,Meta 将正式下发裁员通知。其中有没有自己?陈珏心里惴惴不安。
凌晨 5 点 25 分,陈珏从浅睡眠中醒来。睁眼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邮件,果然,未读邮件中躺着一封来自扎克伯格的致所有员工的信:Meta 裁员 11000 人,从早上 7 点开始,每个员工将收到个人通知。
读完邮件,陈珏几乎睡意全无。躺在床上开始用手机刷一些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想着如果自己被裁下一步应该怎么办。7 点 02 分,手机提醒她收到了一封公司邮件,她深吸一口气,点击打开,“Your Role is Not Affected by Meta’s Layoff”一行大字印入眼帘,陈珏瞬间感到如释重负。
但她也知道,就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有 1.1 万名同事被告知将离开公司。
2022 年以来,全球已经有 1150 家公司宣布裁员,波及人数已超过 21 万人。在即将开启的假日季中,今年的硅谷也没有充溢着往日欢乐和轻松的气氛,一股裁员潮的阴影正笼罩在各大科技公司的上方。
图片截自 layoffstracker 网站,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人说,这就是时代的洪流。
而当我们把镜头拉近,会看到在这一场洪流中,有人在溺水呼救,有人在奋力求生,同时,也有人乘风破浪,在寒冬中一路逆风向前。在每一个冰冷的裁员数字背后,都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
和陈珏一样,Ian 也是 Meta 的一员,但不幸运的是,他并没能在这一次裁员中“生还”。
再过 25 天,Ian 就入职 Meta 整整一年了。之前组里还说到时候大家一起聚个餐庆祝一下,但没想到的是,告别却突然提前到来。这次 Ian 所在的组,9 个人被裁了 5 个,剩下 4 个也很可能将被转到其他业务部门。
“到现在还是觉得挺恍惚的,一周多前大家还在公司群里一起工作、有说有笑,现在却连组都没了。”Ian 向硅星人表示。
而最让 Ian 感到压力的还是身份问题。由于他目前还是 H1B 工作签证的持有人,此次被解雇即意味着他需要在正式离职后的 60 天内找到新工作。
4 个月补偿,每多工作一年多支付两周的工资,6 个月的医保,从 1 月 13 日起正式离职生效。虽然此次 Meta 给出的补偿方案相比很多公司来说已经算是优厚了,也给 Ian 留出了大概 3 个多月的求职时间,但当前并不乐观的市场环境也让 Ian 心里根本没底。
一方面最近裁员的科技公司太多、很多公司都相继冻结了招聘,市场一下涌入了大量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让竞争陡然加剧。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时点很快就要进入假日季了,按照以往惯例,各大公司年底的招聘步伐和文件处理效率都要比其他时候更慢一些,而这无疑对这些有身份问题、被上了 60 天“紧箍咒”的求职者们极其不友好。
“60 天并不只是说需要拿到 Offer 而已,而是指要完成所有的签证转移和入职的手续。刨除假期和文件处理时间,实际留给我们找工作的时间很短。”
Ian 告诉硅星人,在得知自己被裁之后其实都来不及伤感,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刷题了。不过他想去的公司大多都已冷冻招聘,目前只能请人帮忙内推试试,或者看一些创业公司的机会。“我现在的目标是要争取能在圣诞季之前上岸,这样才比较保险。”
确实,最近巨头们的日子似乎都不好过。就在 Meta 的大裁员之后,亚马逊也立刻拉开了万人大裁员的序幕,并宣布裁员将一直持续到明年。第一批裁员主要瞄准了包括 Alexa、Echo 在内的家居设备部门,刚入职半年多的 Daniel 这次不幸首先被波及。
虽然没有 Ian 一样的身份问题,但此次被裁仍然对 Daniel 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几个月前,在顺利拿到亚马逊大包裹之后,Daniel 火速跟女友求了婚,两人一起贷款买了一个公寓,还买了一辆特斯拉 Model Y 换掉了之前的旧车。如果正常工作的话,扣掉房贷、车贷和日常开销,小两口还有一些结余,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如今,突如其来的裁员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此次,亚马逊给了被影响员工 60 天的内部转组机会,60 天内工资照发,但 60 天后如果找不到组,则意味着他将正式被裁。而到时候,他们就不得不面对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之前找工作的时候其实我在亚马逊和另外一家创业公司的 offer 里犹豫过,后来也是觉得大公司更稳定、更安全才选择进的亚麻。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被裁,现在公司内部各个组都在自保,要找到机会不容易。”Daniel 无奈地说道。“说真的,现在心里压力特别大。”
实际上,在硅谷正在进行的这场大裁员中,并不是只有那些入职时间短或者绩效不佳的员工才会受到影响,在很多公司内部,裁员更像是一场无差别的“大屠杀”。只要你所在的业务组公司不想要了,那么无论你是副总裁级别、主管级别、经理级别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你的工作时间多长、绩效评价有多好,都无一能够幸免。
“在我们公司的裁员中,让我印象深刻或者说是很意外的一点就是,我觉得很多完全不应该被裁掉的人这次也在名单之中。”在两个月前亲历了 Snap 20% 大裁员的 Jojo 告诉硅星人。“有几个被裁的老员工他们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很深入,技术水平也非常高,怎么裁也不该轮到他们的。”
但回过头看,Jojo 觉得这一切可能也不只是跟个人能力有关。当执行大规模裁员计划时,很多公司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每个人的能力怎么样,而是会站在整个公司效率最优化的角度去决定业务去留。而如果刚好你在的组在当前对于公司没有那么重要,那么你就很有可能被波及。
在 Snap 的裁员中,Jojo 自己所在的业务就被整个关掉,组里从技术人员到产品经理几乎所剩无几。回忆起当天裁员的经历,Leo 觉得用几个词可以形容:冷静、迅速甚至有些残酷。
“我还记得当天是个周三,早上起来看到有一个很短暂的视频会议邀请就预感不妙了。当时整个流程都非常标准化,留了我的个人邮箱,告知了补偿方案,读了一些法律文件就结束了。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那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失落。”结束会议后,Jojo 本想在群组里跟同事们道别,但还没来得及提笔写好信息,他的电脑权限就很快被冻结了。
真的就像灭霸打了响指,一个接一个的人开始从公司群中消失。而这种“无人生还”的氛围,在后来 Twitter 的裁员大戏中更加浓烈。
从马斯克宣布要接手开始,Twitter 的裁员计划就备受关注,当时,外界传言有 75% 的 Twitter 员工将失去工作。
“虽然最后官宣的是 50%,但加上裁员后自动离职的人,实际上确实也快 75% 了。“在 Twitter 幸存下来的中层技术管理人员 Alex 告诉硅星人。“不过很多细节也没有外面传的那么夸张,比如传言说马斯克打印每个人的代码看行数来决定去留。”
实际的情况是,大约裁员两周前,马斯克从特斯拉抽调了一批工程师到 Twitter 按照级别进行了层层“面试”。考察首先从高级别管理人员、副总裁开始,再延伸到高级别工程师、主管,接着由这些面试中表现优异的工程师推荐其他工程师。基于大家的“面试”表现,淘汰一批人、暂定留下一批人。再由这些留下的人牵头,让每个部门都把人员按照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拟出名单。
“其实 Twitter 这次的裁员并不是突然开始的,只是涉及的范围太广了,所以并没有把消息传递下去。因为光是在部门经理级别,这次就裁了大约 90%。”Alex 表示。
虽然 Alex 此前已经知道自己大概率不会被影响,但当裁员开始真实地发生,他仍然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冲击感:那就是当大厦将倾时,每个普通的个体都是那么的渺小。
他记得在那个周四下午,当 Twitter 员工们在陆续收到裁员通知之后,大家便开始在 Twitter 内部的各个 Slack 频道里给同事、好友们发送告别的信息。一时间,敬礼、爱心符号刷满了整个屏幕,但与此同时,频道里的显示的人数也在一个接一个的减少。
“这次各种各样困难的情况太多了。有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有还在休产假的、有刚买房背着巨额贷款的、有刚结婚要让亲友来参加婚礼的…… 我们虽然留下来了,但没有任何决定权,也无法为他们多争取一些什么,那种无力感可能要真的经历过才深有体会。”
虽然很多人在这场洪流中溺水挣扎,但仍然也有一部分人对于裁员并没有那么惧怕,反而还有些许“期待”。他们有些把裁员当成给自己放一个长假的机会,有些人则在逆境中跳出了舒适圈,为自己找到了更好的平台。
在收到 Meta 的裁员通知之后,罗一舟就给自己和家人订了春节回国的机票。自从疫情发生之后,他已经三年没回过国,转眼小女儿现在都快两岁了,他想着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全家一起回国看看爸妈。
在 Meta 的时候,罗一舟所在的组的压力比较大,加班到晚上 9、10 点钟几乎是常态。现在被裁之后,他觉得反而能给自己一段时间来调整状态,等过完春节回到美国之后再重新出发。当然,罗一舟能有这样放松的心态,一方面是他已经拿到了绿卡没有身份问题的困扰,另一方面过去 10 多年来的工作积累也让家里有足够的现金流可以支撑至少一、两年。
“据我了解被裁的同事最近很多都收到了猎头的信息。虽然现在市场不好,但硅谷仍然有大量的科技公司在招人,其实机会还是有的。而且说不定等我休完假,过了这个冬天形势就好转了呢?”罗一舟笑着说道。
事实上,前一批被裁员的人,目前很多的确已经成功上岸了。对于他们来说,裁员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损失,反而还像是给他们发了一笔额外的“奖金”。
Snap 在此次的裁员潮中算是进行的比较早的公司,当时被裁的员工们一度觉得自己运气很差,其他公司还在高薪扩招,为啥偏偏就是自己却丢了饭碗?但现在他们回想起来,却觉得当时被裁无疑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压力肯定还是有的,但说实话并不焦虑。其实公司要裁员这件事从 8 月初就开始有消息了,最开始是在论坛,后来也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确认。”Jojo 回忆道,“因为我们组的业务不赚钱,所以当时就猜到我们大概率会受到影响。所以基本上从八月份开始,大家就开始在工作之余刷题准备面试了。”
当 9 月 1 号公司正式下发消息之后,Jojo 就立马无缝衔接开始了面试,并很快就拿到了包括 Doordash、TikTok、OKX 等在内的四家公司的 Offer。截至目前,他身边 90% 以上的被裁同事都已经找到了新公司,甚至一些人拿到的工资包裹还比以前更高。
“其实当时我们都觉得是 Snap 裁员是个例,并不是一个行业性的问题,都没预料到后来的形势这么糟糕。对于现在被裁的人来说,肯定压力要比我们要大一些。但我个人感觉,只要没有身份问题以及有工作经验,只要能坚持找,上岸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
目前,Jojo 正在等待自己的签证转换完成。在这段比较轻松的休息期,他也在积极帮助身边一些被裁员潮影响的人链接工作机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今年二季度到目前为止,硅谷科技公司的裁员潮愈演愈烈,目前还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根据 layoffs.fyi 网站的统计数据,仅 11 月以来,就已经有 42000 名科技从业者被裁。
对于近期被影响的人来说,如何在即将跨入假日季的当下很快找到一份新工作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为了不让任何人掉队,目前,在各个科技领域里也纷纷燃起了烽火,希望和机会正在寒冬中接力相传。
打开 LinkedIn,在那些因为被裁员而在寻找工作机会的帖子下,总是充满着来自陌生人的关心、鼓励以及各种新工作机会的推荐信息。匿名职场论坛 Blind 不仅专门为受到裁员影响的人开设了论坛浏览权限,还宣布将很快推出一个科技职位招聘专区来帮助被影响的人们尽快找到工作。
图片来自 Linkedin,版权属于原作者与此同时,北美华人群体也快速行动了起来。在得知 Meta 即将大裁员的消息的当晚,同为科技从业者、同时也是载歌在谷社区负责人的 Victor 就接连建了五个求职互助群,短短 2 小时内,这些群就全部满员,瞬间聚集了超过 1000 位华人。
这其中有寻找工作机会的求职者,也有大量来自其他还在招聘公司的工程师,大家都纷纷把自己了解到的公司招聘信息发在群里,很多人也通过微信群建立了联系。但在把信息在几个群里来回搬运之后,Victor 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更高效的办法来搜集和发布信息。
“太多人需要帮助了,微信群里信息的保存时效太短、力量太过分散。”于是,他通过社区资源把一些华人平台的负责人都拉进了一个群,向他们争取更多的支持,其中有职场互助协会、有各个校友会、也有媒体平台等等。
让 Victor 感到惊喜的是,这个“共克时艰”的跨社区互助的想法几乎是一呼百应,大家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在寒冬中为帮助求职者尽一些绵薄之力。很快,群里的平台从 4 个变成了 8 个,又从 8 个变成了 15 个…… 截至目前已经有 19 个平台加入了这场互助行动中,影响力覆盖整个北美。
短短一周的时间,互助平台的负责人们已经“云碰头”开了几次会议,大家的目标都非常一致:“把华人的力量联合起来,尽可能帮助到更多人。”
针对求职和招聘信息杂乱的问题,有志愿者快速做出了一个互助网站和 LinkedIn 主页,帮助大家交流和整理信息。针对最迫在眉睫的签证身份问题,他们很快找到专业的移民律师开展了专题讲座为大家解决疑虑。同时,大家还在策划着一系列更具针对性、更细分的求职讲座和活动,比如由 Snap、谷歌等资深工程师发起的模拟面试平台等等。
跨社区联合互助行动 LinkedIn 主页
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背后,很多人也开始反思,为什么这一波裁员潮会来得如此汹涌?
过去十年,科技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期,三年买房、十年财务自由的神话在硅谷似乎比比皆是。美联储疯狂地印着钞票,科技公司们肆意挥金扩张,一个简单的业务或许只需要 10 个人即可运转,但在资本的狂欢下,最后招来了 100 人。员工们晒着一个比一个大的包裹,沉浸在“钱多事少福利好”的甜梦里,以为这就是自己未来生活的常态。
“与其说是去泡沫,不如说现在科技公司们在还它们前两年无序扩张欠下的债。只是不幸的是,当在这个过程开始启动时,普通员工被首先推在了最前面。”Alex 谈道。
在此次访谈中,几位受访者们也都向硅星人谈了他们亲历裁员的体会、以及他们对目前同样身在科技职场上朋友们的一些建议。
在任何时候获取信息很重要,无论是关于行业信息、公司业务信息、人员信息还是财务信息,知道得越早、越多对自己越有利。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绝对安全、在工作中“躺平”。互联网时代技术日新月异,保持谦逊,持续学习和打牢基础,让自己任何时候都拥有能够上岸的竞争力。
做好家庭财务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要在最坏的情况下为家庭留足至少半年到一年的现金储备。
放下自以为拥有的行业光环,摆正自己作为普通打工人的位置。努力提高自己在组内、公司内的影响力,积极拓展人脉资源,不让自己成为最被先淘汰的选项。
最后,当被问及是否认为此次裁员潮意味着硅谷科技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走向结束时,大家都普遍给以了一个否定的答案。经济有周期、行业有起伏,调整是必然的。只有真实地经历了估值腰斩、大规模裁员的阵痛,整个行业才能从此前盲目的狂热中回归冷静和理性。
伴随着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裁员潮,科技行业上一个黄金时代或许已暂时落幕,但大家都也都相信,当风暴过去,下一个更好的时代和机遇仍然在前方。而在此之前,每一个普通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活”下去,等待。
注:1.文中受访者陈珏、Ian、Alex、Jojo、Daniel、罗一舟等均为化名。
2.封面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 (ID:guixingren123),作者:Juny,编辑|Vicky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