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战士》今年与 Jimmy Choo 合作,将月野兔的长靴实体化,靴身镶嵌 19000 颗水晶,限量生产,定价为 15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0.5 万元)。
奢侈的少女漫联名不只这个。为庆贺 50 周年,《凡尔赛玫瑰》官方日前推出顶级周边——角色玛莉·安东妮德的王冠,售价 1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514 万元),果然有够「凡尔赛」。
《凡尔赛玫瑰》今年还确立了全新剧场版动画电影制作,半个世纪过去,这部经典之作依旧备受市场垂爱。
但少女漫的佳作远不止这些,今日,我们就来看看少女漫的前世今生。
你也许很难想象,历史上公认的少女漫画第一人,是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的创作者。
1953 年,仅仅在《铁臂阿童木》轰动日本的一年后,他的另外一部作品《缎带骑士》(又名《蓝宝石王子》)面世,描述了一位女扮男装的「王子」对抗邪恶魔女的故事。
对比当时流行的儿童漫画,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有着激烈碰撞的戏剧性及较为严肃的主题格局,具有开创性意味,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部作品的连载长达了十四年,最后一次重画也是响应早期读者的热情要求,她们中的不少人已从少女成长为母亲,但依旧会热切地让自己的孩子读一读《缎带骑士》,可见好作品永远不会被遗忘。
在此之后,石森章太郎、横山光辉、藤子·F·不二雄,这些以创作少年漫画而被后世熟知的作者,当时也纷纷加入少女漫画赛道。
▲ 藤子·F·不二雄《哆啦 A 梦》
▲ 横山光辉《假面忍者赤影》
受自身性别影响,他们笔下的少女漫画跟现在我们认知的有所不同,虽然发表在少女杂志上,但其主题多涉及外太空、非人类、超能力要素。
▲ 石森章太郎的《超能力者 sabu》最初发表于杂志《少女》
「少女」搭配「科幻」显得格外清新,让人第一次站在少女视角探索解读浩瀚星空,少女漫画的雏型在这个阶段基本形成。
之后的十几年,男性漫画家在少女漫画领域几乎独领风骚,因为尽管漫画行业在蓬勃发展,但漫画师对于当时的传统社会来说,并不是女性的标准职业。
▲ 石森章太郎第一部少女漫画《幽灵少女》
经过 50 年代的萌芽 、60 年代的蓄力,少年漫画与少女漫画两个派别拥有了与对方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走向逐渐分明。
来到 70 年代,女性漫画家陆续登上舞台。
少女漫画中科幻、历史、冒险的题材已不少见,灵异、神幻、运动等类型主题作品陆续出现。
▲背景是法国大革命阶级斗争的《凡尔赛玫瑰》
▲ 穿越题材作品《王家的纹章》(又名《尼罗河的女儿》)
▲ 日本漫画史上第一部吸血鬼题材作品《波族传奇》
柔弱公主等待被王子拯救的童话氛围不再受到作者青睐,女性独立的意识在悄然觉醒。
大和和纪的《窈窕淑女》是少女漫画经典杰作,于 1975 年至 1977 年在少女杂志上连载。这一个关于旧时代新女性的故事,发生在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的年代,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拥有走在时代前端的自主精神,全凭自身力量开拓人生之路。
1979 年,她根据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出自 11 世纪日本女作家紫式部之手、有日本《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改编创作了同名漫画。有勇气借鉴古典文学溯源之作,她的思想深度自然不容小觑。
背景亦是男权当道的风流人间,女子生不逢时,却尽力掌控命运,处处碰壁,却不依不饶。
「只仰赖夫君的情爱活着,不是女人最理想的生存之道。你要成为坚强的女子,别让男人左右你的一生。」——翻开前,没人能想到居然会在少女漫画中听见千年前女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这一声划破天际,也击穿时代的桎梏。
▲1987 年动画版
除了大和和纪,还有如雷贯耳的「花之二十四年组」,即萩尾望都、竹宫惠子、青池保子、大岛弓子、木原敏江、山岸凉子等人,她们创作了这个阶段少女漫画领域的大部分作品。
▲ 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琪比猫来自大岛弓子的《绵之国星》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群人多在昭和二十四年 ( 1949 年) 前后出生。她们文学功底扎实,深受古典文化熏陶,创作多是长篇,背景宏大、画风华丽、结构紧密、文字叙述多,是她们作品的共同特色。
例如,被唤作「漫画诗人」的萩尾望都,作品涉猎宗教、圣经、神话、童谣、哲学思辨…… 探讨轮回、时空、生命、永恒等庞大命题,开创了少女漫画崭新的一片天地。
▲ 主题磅礴 、内容晦涩的《银之三角》
经济飞速发展,不断诞生的科技发明时刻刺激着漫画家的创作欲,这次女性作家当仁不让,用细腻笔触解读少女漫画中的科幻题材。
▲ 萩尾望都《银河娇娃》
▲竹宫惠子《奔向地球》
因为创作自由度高,当正统的浪漫情怀与普通的恋爱关系已经不能满足溢出的创造力时,作者开始剑走偏锋。
其中竹宫惠子的《风与木之诗》最为离经叛道, 不乏裸露、乱伦、虐待、恋童癖等等情节,尺度之大,令人惊讶。
在漫画中,扭曲的成长环境让人物内心极其破碎,具有明显反社会人格。两位主角之间的感情激烈、悲戚、极端,让读者都焦灼窒息。
后期大家对少女漫画的一些争议与偏见,也能由在此阶段生根的黑暗、禁忌、虐情、高度性爱等元素中找到踪迹。
▲电影版
《玻璃假面》1976 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至今尚未完结。改编的动画每次在日本重播都引起激烈回响,如此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既情节有趣,又内涵丰富。
主角是拥有「千个面孔」的少女,表演时极度投入接近疯魔,她有一个相互欣赏的终身对手,为得到象征演技巅峰的角色「红天女」的演出权,处处较量。
过关斩将,势均力敌,演技的比拼硝烟四起,很少有少女漫能让人感受到运动类漫画才有的热血沸腾。
漫画聚焦戏剧知识本身,剧中剧的呈现方式融入了大量文学作品:《茶花女》、《小妇人》、《咆哮山庄》、《海伦凯勒》……
安达祐实后来的真人化演绎很有震撼力,也值得一看。
专注搞事业,重心在梦想,恋爱是辅助,女性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现在国内如日中天、一拍一个准的「大女主」设定,早在 40 多年就被玩花了。
寻找理想、渴望被爱、迷惘质疑、亲密关系破裂后的重新修补,尽管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人的年少时光,也都经历过这些旅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女漫不仅构建了年轻女性恋爱观,也是年轻男女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参考素材。
最起码,它们陪伴我们度过了一大段安静的青春,让平凡的我们也有幸见到闪耀的舞台、初雪的相聚、散落的魔法牌,当然还有那场在脑海中一直盛放的烟火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