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视界|共享电单车“三分天下”格局稳定,中小玩家难逃清退命运

观点
2023
01/04
10:34
亚设网
分享

蓝鲸视界|共享电单车“三分天下”格局稳定,中小玩家难逃清退命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22年转瞬即逝,这一年对于共享电单车行业来说是优胜劣汰的一年,大众熟知的哈啰、青桔、美团在“三分天下”的同时借技术升级改善服务质量,而无数中小品牌则在竞争中暴露出问题所在。

一面是此前被曝冲刺IPO的松果出行遭约谈,其他中小品牌屡见诸投诉平台,另一面则是部分中小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继续引入和规模优化。随着疫情政策调整和“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良币驱逐劣币的格局愈发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2022年是共享电单车行业较困难的一年,在疫情反复、玩家陡增、环境增压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行业面临总体订单数量下降的情况,部分小品牌甚至出现日订单存在腰斩、封零等情况。展望2023年,“清退”或将成为中小玩家的关键词。

哈啰美团青桔“三分天下”格局稳定,全年融资仅约4起

从整个共享电单车市场看,哈啰、美团、青桔毋庸置疑位居行业头部;紧随其后的松果、人民、小溜占据腰部地位;芒果电单车、蜜果出行、筋斗云、拜米出行等则在缝隙中生存。

据《2021-2022年中国共享电单车市场及用户行为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共享电单车用户通常会选择哈啰、美团和青桔这三个品牌的电单车出行。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就整体电单车投放格局而言,目前的行业市场高度集中,青桔、哈啰和美团三家企业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这三个品牌的电单车投放范围是属于全国性的,优胜于部分仅投放在少数地区的品牌。

共享电单车主要面向3-10公里的出行市场,单次价格相对网约车而言,比较实惠,但在面对公共交通时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没有公共交通接驳的短途路段,共享电单车更加便捷、优惠。因此,在高频出行距离2-5公里的大县域中,共享电单车的发展更加可观。

易观此前研究数据显示,超7成大县域市场用户日常使用共享电单车出行距离集中在2-5km。由于大县域市场居民家庭用车中两轮车拥有率较高,超七成用户家里有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对两轮车的使用习以为常,且多数家庭仅拥有1辆两轮车,共享电单车出现后,用户接纳能力较强,整体行为迁移比较显著。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享电单车行业的相关融资仅发生4起,且集中于上半年。其中,小遛共享于1月份获得来自宁波知识产权基金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未披露;小象助力车则于5月份获得来自金准资本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2000万人民币。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资本层面上,共享电单车的吸引力已有限。对于中小电单车品牌,市场空间逐步萎缩,维系难度可见一斑。

共享电单车维系难度何在?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电单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约15173条,其中多与共享电单车有关,内容多集中在押金退款困难、收费不合理、无序停堵塞通道等问题。

尽管早在2021年10月,支付宝与微信两大平台已要求入驻企业停止押金的收取,但因押金产生的遗留问题依旧给不少消费者添堵。

此外,《报告》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共享电单车用户的使用痛点主要是找车困难以及还车不便,59.0%的用户希望共享电单车增加投放量,53.2%的用户希望提升续航能力;其次是,降低共享电单车的骑行费用、减少坏车数量和增加头盔。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电单车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其具有投放量较低、还车区域限制较大、续航能力不足、费用较高等问题,共同制约着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蓝鲸视界|共享电单车“三分天下”格局稳定,中小玩家难逃清退命运

共享电单车是一个需要重资产、重技术、重运营“三重”投入的行业,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仅通过购买车辆及第三方技术方式进入市场的企业难免会遇到巨大的运营压力。由此导致的车辆质量问题频出,及后续维护难以跟上的顽疾便屡受诟病。

据了解,哈啰每年都会在冬季部分偏北方的城市对车辆(含电单车)进行定向保养,2022年已保养近15万车辆单车,5万电单车。同时,哈啰还推出“AI图像还车技术”,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实时的AI视觉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定点和90°定向停车,目前已在浙江丽水、江苏如皋等地落地应用。

哈啰方面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共享电单车是个隐性门槛很高的生意,这行需要长期的技术、人力、资源投入。各大中小品牌应当秉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创造出社会与公益价值,而不是一门心思赚快钱,急躁的心态往往容易造成更多社会资源浪费与用户权益受损。

规范路上,“清退”成部分中小玩家的结局

2022年9月份,“松果”共享电单车出现超审批数量投放、无牌无证上路行驶以及在交通要塞和人员密集地大面积无序停放、堵塞通道、影响群众出行和公路通行等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对此,相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城管部门约谈了松果公司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松果创始人兼CEO翟光龙曾公开表示,“松果出行已经实现规模盈利。”2021年4月,据媒体报道,松果出行计划赴美上市,募资规模预计为3亿美元。

然而,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有关松果出行上市的相关消息并没有新进展。意欲闯关IPO的松果出行尚且如此,其他难以盈利的中小品牌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不少地方政府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标准与诉求,尚未中标企业的共享单车会面临后续清退的结局。2022年5月,佛山市禅城区通过招标选定了哈啰、美团这两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未中标企业的共享单车后续将清退。

对于共享电单车行业来说,这早已不是新鲜事。2020年,长沙、成都、深圳等地纷纷对无牌共享电单车下发驱逐令,长沙的46万辆共享电单车一夜之间被清退到仅剩6万余辆还一度引发网友热议。

这意味着,当企业的维系能力跟不上用户对安全和品质的需求时,被清退也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

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咨询顾问江山美接受蓝鲸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若想维持持续的运营能力和行业良性发展,除了资金投入外,共享电单车企业还需要选择较好的细分赛道,比如选择竞争力度相对较低的下沉市场会比进入已经是红海的一二线城市更容易活下来。同时,需要注意公司现金流,不能盲目扩张,要尽量做到收支平衡。

数据显示,2021年共享电单车行业总投放量为800万辆,以每辆车4年全生命周期计算,整个行业在中和自身碳排放后,每年可进一步减碳100万吨以上。如仅计算运营碳减排,共享电单车实际的减碳效应远超这一数据。《共享电单车低碳报告》显示,共享电单车全行业每年可减碳163.6万吨。

据有关数据统计,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占中国终端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而共享电单车覆盖了低碳型交通工具、低碳出行两个板块,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城市出行的刚需,数量日益壮大的两轮电动车,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选项。这也让共享电单车存在生存空间和可能,如何把握好政策机遇是相关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江山美认为,从机遇方面讲,作为绿色出行、共享出行的典型代表,共享电单车在双碳背景下可能迎来政策方面的鼓励与支持。而共享电单车的挑战更多是在于骑行安全、电池安全、用户信息安全方面。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