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健 黄昌胜*张健系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智邦达咨询机构董事长,黄昌胜系智邦达营销咨询项目总监亚里士多德说过:“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判断发展趋势,要回归到白酒行业最基本的原理和常识展开推理,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直击本质,抓住事物的底层逻辑,从而推导出行业发展的可行性与可能性。白酒行业的发展,附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其发展的本质始终围绕“物质、精神、社会”三大属性,进行充分竞争。其中,对社会资源争夺的有效程度,决定白酒品牌的成功率。发展至今,白酒行业历经多轮次竞争洗礼,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已从单一的市场争夺战,演变为“物质、精神、社会”的全方位竞争。竞争发生变化,变化激发矛盾,矛盾则会促进新格局和新趋势的演变。[b]白酒行业已进入“缩量低增长”时代
白酒是非典型快消品,其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消费者的基数、消费者的能力,以及消费者的意愿、消费用途和频次”,这决定了白酒的“量和价”。从“量、价”维度来看,白酒行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13年之前,白酒以“量”的增长驱动行业增长,是典型的“增量扩容时代”。由于基数相对较小,白酒行业产量、销量、利润在此阶段获得超常规发展,被业内称作“黄金十年”。但彼时的市场热度中同样潜藏风险,在三公消费禁令出台后,白酒行业增速显著放缓,前期盲目扩产增量造成虚高,影响行业后续健康发展。2013年-2017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经历了三年的去库存周期。期间白酒产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长惯性,但价格短期内明显下滑,白酒消费量一度萎缩,被业内称为“存量竞争时代”。2016年-2017年,白酒“量”的下行拐点到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上酿酒企业白酒产量自2016年的高点(1358.4万千升),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715.6万千升;规上白酒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高点(1593家),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965家。伴随“量”的下行,白酒销售收入由2016年的高点(6126亿)下滑至2017年的5654元和2018年的5364亿元。随着调整结束,2018年-2021年,白酒销售收入步入正向恢复性增长,且利润增速高于产销增速。“量跌、收入微增、利润高增”的背后离不开价格升级,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也和2017年开始的酱酒品类超高速发展和高价入市不无关系。这一阶段可被称为“缩量上涨时代”。2020年-2022年,白酒又经历了疫情、后疫情、疫情后三个阶段,对白酒的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白酒消费场景大面积消失,情绪恐慌下社交减少,白酒消费频次和消费量受到严重干扰而出现下滑,缩量越发明显,白酒的社会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乏力,行业投资减少。缺少资金注入,价格上涨动能缺失,由价格驱动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短期内被遏制。由此可见,白酒行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量价”有着不同的特征。2022年,白酒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量缩”是既定事实,但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反弹,为“稳价”和“价稳”提供了坚实后盾。不难判断,随着“缩量价稳”新周期的出现,白酒行业“缩量低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竞争加剧、集中度加速提升
“集中度”一词,在白酒行业被屡屡提及。供给过剩和需求饱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催生了白酒行业的整合和集中。但在疫情后时代,缩量低增长和价格上涨乏力的预期,预计会进一步推动白酒行业产生强烈且深远的分化现象。首先,“多卖一瓶、少卖一瓶”的博弈论和长期论,使得“寻求个体增量”成为所有酒企保增长、稳增长的核心举措,竞争导向的内卷之路会愈加残酷。竞争加剧的先手棋来自名酒,名酒基于增长考量,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往往会加速、加注下沉。区域扩张、市场下沉、渠道下沉、产品下沉、价位下延,全国性名酒的强攻和降维“抢食”,众多区域性酒企面临更为严重的挤压。省酒则通过系列动作,向上对抗全国性名酒压力,通过品牌和资源双重优势向下对域内弱势酒企进行围剿,从而达到整合市场份额的目的。其次,疫情影响远未结束。面对高位库存的客观事实,2023年去库存(动销)和恢复行业生机是必修课。但受经济和收入波动掣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滑坡、消费驱动力降档,预计会拉长白酒的动销周期,自然也会影响渠道回款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环环相扣,流动资金减少,企业资金成本水涨船高,部分企业也将陷入现金流枯竭、断流的境地。所以,疫情冲击余波,对抗风险能力弱的酒企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甚至是致命威胁。竞争是常态,但竞争叠加疫情、缩量,产生了超级加倍效应,让行业分化的脉络尤为清晰。一方面,在缩量时代,名酒的立体式竞争效能进一步释放,中小型酒企的竞争压力和经营负重被提至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堪重负者将面临生死劫难。另一方面,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的名酒、大型酒企,其合并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2021年,11家超百亿酒企市场合并占有率已达到53%+)。“抢市场、抢渠道、抢消费者、抢销量、抢份额”将会成为新时期竞争升级的注脚。
竞争白热化+集中度提升
探索竞争胜负手的关键,还是要回到白酒的三大本质属性:品类竞争、品牌与文化带来的位次竞争、社会资源的效能竞争。白酒发展至今,品类多元、香型林立,但基本面依然没有脱离“浓酱清”的三甲之争。有数据表明,浓香型白酒销量占比由原来的70%降低至50%左右;酱香型白酒销量占比由10%左右增长至20%左右;清香型白酒销量占比由12%左右增长至15%左右,整体呈现“浓降酱升清复兴”的态势。其他众多的细分香型、小众香型、特色香型,因缺少产业集群优势或品牌集群优势,仅能成为差异化的代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行业格局。浓香参与竞争的升级之路是精品化、稀缺性、品牌化,酱香必须由品类模式向品牌模式和市场模式演进,清香需要发育出超大规模的企业和品牌集群。显然,缩量低增长逻辑牵引下的全方位竞争,大概率会出现“区域性和地产酒地位松动,全国性和省级名酒品牌价值优势凸显,市场竞争由初级向高级过渡”的态势,强挤压、强分化的马太效应不可逆转。同时,酱酒进入调整阶段,行业内外对白酒的投资更加理性和审慎,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是首选,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白酒新生品牌和新产品的培育环境变得恶劣。此外,浓、酱、清三大品类代表品牌之间的位次竞争,也会成为行业一大看点。而政府支持和主导的白酒板块抱团、升级和优化,将成为产区竞争率先发力的起点,如川酒板块、贵州板块、江苏板块、山西板块等,甚至细分为多个产区,如邛崃、宜宾、泸州、仁怀、习水、亳州、汾阳等。政府资源的注入,以及龙头品牌和企业的引领、产业集群的张力,正逐渐推动白酒向核心产区、超级板块集中。超百亿酒企、过千亿产区将是标配,且固有优势会长期保持。综上所述,缩量竞争,受益最大的一方是“主流品类、名优品牌、龙头企业、核心产区”。边界之外的酒企和品牌,则需要深度思考自身的竞争战略,如何把自身长板拉到最长、如何最大化整合资源、如何做好经营,才能在这一轮厮杀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概览型消费机遇是行业扩容的发动机
在白酒“产、销、消”三降的基础上,白酒行业的主增长引擎“价格升级”显得极为珍贵。如何寻找具备增长势能的价格带,并倾注心血,使之壮大,是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众所周知,白酒价格有“三大天花板”:行业天花板是飞天茅台,实际消费天花板是五粮液,省酒及地方酒价格天花板是以剑南春等为代表的名酒经典款。三大天花板的客观存在,意味着白酒行业被社会接纳的价格弹性需要有合理的尺度。市场上不乏定价超过三大天花板的白酒产品,但规模化上量(年度销售数十亿)的品牌屈指可数。天花板背后的价格标杆有着锚定作用,让白酒产品定价有了参考坐标,趋于理性和科学。从市场表现看,白酒产品定价一般有三种策略组合:一是超越天花板,通常以形象产品的身份出现,“输人不输阵”;二是与天花板齐头并进,通常以主推产品或形象产品出现,“品牌自信”和“价位企图”跃然纸上;三是在天花板之下找价位机会并积极培育,如千元以下的600-900元价格带产品,可以采用错位竞争策略。2017年以来,白酒的价位升级(或称为结构性繁荣)变得不太理性,“高烧”疯涨现象间断性重现;在多股力量的加持下,不“高价”(即次高端及以上)非“好酱”的固化思维,进一步破坏了白酒价格良性增长的健康生态,绝大多数酱酒至今仍面临动销不畅和价盘坠崖两大难题。白酒产品价格定位精准与否,还需要从消费者基数和经济发展中寻找支撑。胡润百富2019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白酒单瓶消费价格以500-1000元为主,且逐年上涨。塔尖人群属于高消费区间,增长相对稳定,但可容纳的品牌和产品也极为有限。按国际标准,中国的中产消费人口数量已达到4.5亿-5亿,且增长趋势不减。对标白酒腰部,现阶段成交价主要有两大分层,一是大众消费的100-300元;二是偏轻奢消费的300-600元。而600-800元价格带,尚未有多个品牌集体上量或放量的迹象。所以,能够推动白酒行业高速发展的主增长引擎,应该是基于人群基数庞大、消费能力突出的腰部市场,100-600元是核心,在未来5年内,处于快速扩容阶段,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有规模潜力、有利润保障,是一个大市场和好市场。百元档以下价位,不足以引领行业向前,且受限于综合成本的上升,价值链成员的相对利润较低,预计会被主流厂家逐步边缘化。显而易见,在腰部扩容趋势下,白酒消费结构将逐渐呈现橄榄型特征,两头小中间大,也是白酒行业下一轮扩容增长的主引擎。
锁定行业营销升级的核心方向
在有限的增长空间和低增长速率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答案是一切围绕消费者,品牌要植入C端,组织能力要从抢终端向抢消费者转型,最终让增长建立在C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C端消费者主要在三度空间内频繁流动,这三个空间分别是“线上网络虚拟明系统、线下终端现场明系统、社群圈层暗系统”。“两明一暗”三大系统构,成了立体式的流量流通空间,并相互交织,形成了三维“场域”。白酒作为传统型的价值供给侧行业,最为擅长的战术动作是对传统渠道精耕细作,即打造线下终端现场明系统,对需求侧的目标消费人群完成品牌价值输出。在新时期,白酒行业要以变应变,要做到对应不同的空间,设计和搭建不同的连接纽带,打造与C端消费者的价值沟通之桥、消费体验之桥,形成更高级的品牌场域。显然,立体化的供需管理和连接管理,将是所有白酒企业品牌营销升级的核心,既决定白酒品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决定其能否持续占据消费者心智,不被其他酒种所替代。
小结
整体而言,疫情后时代要想办法为行业消肿去滞胀。快速去化是迫在眉睫的要务,动销、控量、稳价应压倒其他动作。白酒行业进入了“缩量、低增长和集中加剧”的超高压竞争通道,意味着酒企须通过一切手段,制定更为有力、有效的竞争策略积极应对,有效向上提升产品结构,做大规模,避免边缘化甚至淘汰。面对困境,破局的核心策略在于聚焦100-600元价格带,做主流价位的深耕和占位,做好供需连接管理和价值输出,是缩量时代白酒发展的核心方向。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浑水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浑水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