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SVIP内容权益官方账号 图源:微博截图比“边角料”权益更让用户不满的是,老会员原本享受的权益被稀释,在拆分腾挪后被塞给了花更多钱、更高等级的会员。2022年12月下旬,陆续有用户发现,过去能够同时登陆3部手机的优酷会员,如今仅支持在一部手机上登陆。发现这一“bug”的用户纷纷在微博上发问求助,直到1月4日有人晒出与优酷客服的对话,用户们才后知后觉:优酷更改了会员登陆规则。指责优酷“吃相难看”的声音越来越多,优酷方面回应称,“为保护用户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这条声明下最高赞的评论是:“我给我爸妈用,是什么黑色产业链啊?”网易云音乐的VIP用户也在新年来临前一周被告知,从2023年开始,要想在车上听歌,要购买价格更高的SVIP。从QQ多次升级会员最高等级,到爱优腾推出超前点播和点映礼,平台暗搓搓地在会员体系上做文章,早已不是件新鲜事。
2022年Q3,微博增值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4%,公司在财报中称,主要是因为会员收入减少。会员数量增长停滞,成为各平台会员收入面临的普遍困局。在这种情况下,让现有用户多付钱、收割更有钱的“超级用户”,是它们选择的“捷径”。“升级”会员体系,影响的往往是平台的深度用户。比如,爱奇艺限制投屏,影响的是需要多端联动的用户;也只有微博的“死忠粉”,才愿意为动态头像等功能多付费。这些深度用户便是平台的“超级用户”,或者有成为“超级用户”的潜力。“超级用户”的概念由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旗下剑桥集团的高管艾迪·尹提出。他在和办公用品供应商的合作中发现,订书机的“死忠粉”们,平均每人有8个订书机。相比那些需要更换订书机或遗失订书机时才会购买的普通用户,他们的需求更强,购买第九个订书机的可能性更大。尼尔森的研究表明,超级用户的消费力是普通用户的5~10倍。每当超级用户数量增加1%,会带动10%~15%的普通用户数量增长,以及20%~25%的销售额增长。通过“收割”这部分用户,的确有公司赚到了钱。2019年,《陈情令》播出临近尾声时,在主演爆火、观众热情追更的氛围助推下,腾讯视频“顺势”推出一集6元、共计30元的超前点播。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一模式一举为腾讯带来1.56亿元的收入。尝到甜头后,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在播放《庆余年》时,46集的剧,从22集就开始启用超前点播,价格比《陈情令》更贵。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50元,可以提前解锁6集内容,始终比会员多看6集,比非VIP用户多看12集。用户也可以按照3元一集的价格逐集购买,美其名曰“逐集随心买”。
只有VIP才“有资格”花50元超前点播 图源:宣传页爱奇艺CEO龚宇在当年Q4的财报电话会上称,超前点播模式非常成功,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营收困境下,先行者赚得盆满钵满,后来者有样学样,在收割“超级用户”的路上越走越远。
起诉爱奇艺的原告为律师法院在判决书中称,付费超前点播服务是对“热剧抢先看”会员权益完整性的纵向条块性切割,损害了黄金VIP会员的提前观剧权益,使黄金VIP会员享受到的观影体验远远低于预期,显著地降低了黄金VIP会员观看影视剧的娱乐性和满足感。与之相比,QQ超级会员推出SVIP10、百度网盘最高等级升至SVIP10,遭到的舆论反噬相对小得多。在一些偏线下的生意中,航空公司、银行等为用户分级,提供不同服务的模式也已平稳运营多年。原因在于,会员制的本质是契约关系。用户付费,平台承诺提供相应的服务。在用户看来,在推出更高等级的会员时,平台也应该递进式地追加权益。QQ超级会员和百度网盘SVIP10,是在原有核心权益的基础上递进式追加权益。用户使用百度网盘的核心诉求是速度和存储空间,在极速下载的基础权益之上,不同等级的SVIP可以享受不同容量的存储空间。等级越高,容量越大。从受影响的用户规模来看,将会员最高等级提高,就像加高金字塔的塔顶,不影响底部更大规模的受众。相比之下,爱奇艺、网易云音乐等平台的做法,不仅被用户认为违背或更改了此前的承诺,而且受影响的会员范围更大。用户反感,平台想赚切割会员权益的钱,自然会越来越难。腾讯视频通过《陈情令》的超前点播赚了一波快钱后,又在《梦华录》热播时推出“大结局点映礼”,但业内估算,点映礼的礼包收入仅在百万量级。在2023年的山东春晚预告片中,有相声演员调侃会员制,被网友称为互联网“嘴替”:“你可得听清楚了,这畅听会员和VIP……是一样的!这VIP和SVIP……就真的没有任何区别了!”当用户已经疲于应对花式“薅羊毛”,如何为用户提供与价格对等的权益,才是平台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浑水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浑水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