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 《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主要目标提到,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车桩增量以及充电桩单价测算,预计2023年至2025年之间,公用充电桩市场空间为1536.3亿元,私用充电桩市场空间为126.7亿元。在充电桩产业链当中,设备零部件生产商(装备端)和充电桩运营商(运营端)是充电桩产业链最主要的环节。设备生产商将受益于充电桩建设规模扩容,建议关注充电桩核心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事件驱动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启动
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 《通知》)。
本次试点实施周期为2023年-2025年,涉及到的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车(包括巡游出租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邮政快递车、城市物流配送车、机场用车等。其中,试点领域内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
试点区域可分为三类:一类以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区为主,区域内试点城市新能源车辆推广数量力争达到10万辆;二类以宁波、大连、青岛等新一线城市为主,推广数量力争达到6万辆;三类以中西部省份为主,推广数量力争达到2万辆。新能源环卫车的数量与各地方政府对环境卫生的财政倾斜力度相关,无法精准量化。
《通知》要求,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试点领域内新增及更新的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目前,我国公共领域汽车电动化进程发展缓慢。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共领域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约为10%,偏慢的电动化进程导致部分领域很难实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35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目标。截至2020年,像公务车领域的新能源渗透率仅为0.7%,环卫领域车辆仅为3.8%,城市物流配送领域仅为5.9%,机场用车为7.5%,出租车为9.5%,邮政车辆为14.1%,特定场景重型货车为17.7%,城市公交为66.2%。因此,此次《通知》的发布,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的全面电动化进程。
市场前景 充电桩行业将继续稳定增长
中国充电联盟近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数据显示,2022年1月-12月,新增公共充电桩约64.8万台,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台。相比之下,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公共充电桩增量还不足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10。通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将改善新能源车整体的使用环境,可以进一步调动消费者积极性、拉动消费。
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225.5%。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2022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3.7万座,保有量为11.1万座。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预计,2023年充电桩将继续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将新增340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将达681.2万台;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桩97.5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277.2万台;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场站6万座,公共充电场站保有量将达17.1万座。
在新型充换电技术方面,中信证券、开源证券等机构一致认为,直流快充将逐步替代交流慢充,大功率快充发展将加速。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普遍在50kW以上,充电速度更快。与此同时,直流快充技术还能够提升充电桩ASP,单桩利用效率是影响充电桩利润和投资回收期的核心因素。据中信证券测算,当单桩利用率达到8%以上,充电桩有望开始实现盈利。因此,随着直流快充的技术发展,充电桩制造企业有望率先迎来盈利爆发。
此外,相对于普通的直流快充,大功率高压充电技术可帮助电动汽车实现快速补能,从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中信证券认为,随着2022年高压快充车型加速投放市场,电压平台普遍在800V左右,充电功率更大、充电效率更高,预计高压快充将成为未来行业主流。
投资思路 关注充电桩核心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中金公司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26万辆,车桩比高达3.17,且仍在加速攀升。2022年将有1000万新能源车主,不得不依靠公共充电系统补能,矛盾将日益突出。充换电基建的投资机遇凸显,预计未来将出现“换电大爆发、车企加速超/快充站自建、慢充加速进小区”。
浙商证券认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十四五”期间,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有望提速,建议关注三大主线。第一,第三方充换电服务运营商:宁德时代、协鑫能科、特锐德、万马股份;第二,充换电设备供应商:亿嘉和、科士达、麦格米特、瀚川智能、博众精工、山东威达、易事特;第三,整车800V高压零部件供应商:欣锐科技。
英大证券表示,根据车桩增量以及充电桩单价测算,预计2023年至2025年之间,公用充电桩市场空间为1536.3亿元,私用充电桩市场空间为126.7亿元。在充电桩产业链当中,设备零部件生产商(装备端)和充电桩运营商(运营端)是充电桩产业链最主要的环节。设备生产商将受益于充电桩建设规模扩容,建议关注充电桩核心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科士达、盛弘股份、通合科技、英可瑞等。相较于上游设备及零部件厂商,中游的运营商面临较大的盈利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升,充电桩利用率将随之提升,充电桩头部运营厂商拥有规模优势,将率先实现盈利,建议关注特锐德。
德邦证券提出,充电桩高功率化将带来多方面投资机会。磁性元件建议关注可立克、京泉华;液冷充电枪建议关注永贵电器;充电模块建议关注欧陆通。开源证券建议关注整桩环节受益标的:绿能慧充、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炬华科技、万马股份、星云股份、金冠股份等;模块环节受益标的:盛弘股份、英可瑞、通合科技、欧陆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