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保持一致。LPR已连续六个月保持不变。
受访专家指出,2月LPR报价维持不变,主要与MLF等政策利率维持不变、市场利率快速上行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抬升、资负两端叠加作用下净息差进一步承压等因素有关,LPR报价没有相应下调基础和空间。
专家认为,短期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下降。但从全年来看,为避免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后续降准、降息的时机需更好把握,全年降准有0.5个百分点的空间,5年期以上LPR或继续小幅调降10bp左右。
LPR继续按兵不动
2月LPR报价维持不变,自去年8月实现非对称下调以来继续“按兵不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和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丽云指出,多因素考量下,2月降息预期落空,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当月MLF利率持平,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在温彬和张丽云看来,2月MLF利率维持不变,降息预期落空,或源于以下多方面因素:
一是国内宽信用加快推进、基本面企稳向好,经济进入复苏期,短期内降息的必要性不高。二是海外加息周期尚未结束,“内外均衡”考量下,降息时机未到。三是当前贷款利率仍延续下行,若继续降息,会刺激通胀、催生资金空转和套利行为。四是“定向降息”或成为政策的重要导向,在降成本的同时兼顾调结构,以实现差异化精准支持。
另一个因素是,年初以来市场利率快速上行,银行负债端承压,LPR加点下调受限。一方面,春节后流动性不确定因素较多,资金利率出现快速上行。另一方面,在银行中长端负债压力较大下,同业存单利率自1月以来延续上行趋势,中小银行间利差加大。
“此外,理财破净和赎回潮影响仍未完全消退,资金仍在向存款回流,且存款定期化严重,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依然承压。金融数据显示,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综合来看,当下银行负债成本仍然较高,LPR脱离MLF单独下调的阻力较大。”温彬和张丽云分析称。
LPR继续调降的空间和动力不足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较小。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1-3Q22继续收窄3bp。分机构类别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0%、1.99%、1.67%和2.10%,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较1-3Q22收窄2bp、2bp、7bp,农商行较1-3Q22提升4bp。
温彬表示,2023年,在去年LPR调降幅度较大基础上,伴随年初的贷款重定价,银行经营业绩将进一步承压。此外,当前多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大幅下降至4%以下,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且为在年初加大信贷投放,争取更多资源,银行机构仍在下调贷款利率,不排除当前部分大型央企获得的对公中长期贷款利率在2-3%的超低水平,预计一季度整体信贷利率延续下行态势,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较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亦指出,目前LPR调降的门槛偏高。LPR利率下调一般需要满足实体融资需求趋弱,银行负债成本稳中有降,MLF政策利率下调。一方面,从实体融资需求看,需要进一步信贷社融数据指引,从趋势看,经济稳步复苏,带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另一方面,从银行角度看,同业存单利率中枢抬升,反映银行的负债成本有所上升,部分银行息差压力有所增大。
两会后或有调降空间
1月金融数据整体表现超预期,经济复苏趋势明显,近期公布楼市数据展现回暖迹象;对短期央行降准、降息预期有所降温。“但我们预计降准、降息可能仍在,尤其是降准仍有必要。”周茂华表示。
周茂华分析道,由于国内需求元气恢复仍有一段路要走,复苏基础仍需要夯实,加之国内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尤其是降准可能性更高,通过降准或定向降准,释放银行体系长期限、低成本稳定的流动性,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
温彬表示,考虑到1月信贷实现旺盛“开门红”,2月对公信贷投放预计依然维持一定强度,在企业融资意愿增强、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的情况下,短期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下降。但在经济复苏初期,宽松政策不会轻易退出,若后续金融数据“企业强居民弱”、“政府强私人弱”的结构性问题仍未改善,房地产修复未看到明显拐点,不排除MLF降息等宽货币工具在两会(换届)之后再次发力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为避免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后续降准、降息的时机需更好把握,全年降准有0.5个百分点的空间,5年期以上LPR或继续小幅调降10bp左右,定向政策(包括定向降息)预计是2023年的主基调。”温彬表示。
此外,在存量房利率方面,温彬认为,在调降5年期以上LPR促楼市回暖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举措下调存量高成本的按揭贷款利率,以减缓提前还贷潮,降低住房消费者的负担,稳定居民资产负债表,促进消费恢复和地产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