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现年内首单上会被否企业。3月15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国内生命科学SaaS服务商太美医疗科创板IPO被否。公司于2021年12月29日进入科创板“考场”,2022年1月22日进入问询阶段。此后一年多时间,公司陆续回复三轮上交所问询并两度更新财报。2023年3月1日公司回复第三轮问询,3月15日首发上会遭否决。这是2023年首单科创板IPO被否案例。
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科创板2022年未在上会阶段给出任何否决意见,125家上会企业中,除新通药物、微源股份处于暂缓审议状态,翌圣生物被取消审核外,其余企业均获通过,2021年则在156家上会企业中否决了包括海和药物、天地环保、汇川物联等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太美医疗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自主开发了多款SaaS产品,为医药企业/申办方、医院/临床研究机构、第三方服务商(CRO、SMO、CSO、中心实验室、冷链物流企业等)、医生/研究者、患者/受试者等产业链各方创造协作的数字化环境。
太美医疗计划募资20亿元。其中,13.1亿元用于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3.5亿元用于临床研究企业端系统研发升级项目,1.8亿元用于独立影像评估系统研发升级项目,1.67亿元用于药物警戒系统研发升级项目。
根据上交所公告显示,太美医疗本次上会,上市委主要质疑其持续经营能力与核心技术水平。上市委会议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高、SaaS产品收入占比较低等情况,说明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是否稳定、盈利预测是否可实现,盈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是否谨慎、客观;结合业务拓展方向和竞争对手情况,说明核心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是否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太美医疗曾被市场视为谋求医药SaaS第一股,备受资本关注。其股东包括腾讯、经纬中国、北极光创投、高瓴、五源资本、软银、赛富投资、云锋基金等。自2013年成立以来,太美医疗基本上保持着一年一轮融资的节奏,累计融资金额超20亿元。
2020年9月,太美医疗宣布完成总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由腾讯、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等领投,晨兴资本、经纬中国等机构跟投。本轮融资后,太美医疗的估值高达80.7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太美医疗发展迅猛。2020-2021年,太美医疗科技连续两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2021年年末,太美医疗递表科创板,冲击“科创板医疗SaaS第一股”。
公司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3亿元、3.14亿元、4.66亿元和2.47亿元,增速逐渐放缓。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3.62亿元、4.99亿元、4.79亿元和2.20亿元,三年半时间共计亏损超15亿元。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5.59%、39.62%、35.63%及33.31%,呈下滑趋势。对此太美医疗表示,毛利率下降系受到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数字化SMO解决方案及临床运营服务的毛利率下滑及负毛利率影响。记者
刘扬
>>>延伸阅读
据上交所披露,2022年全年上交所科创板终止项目共计40家。从终止阶段来看,有33家在上交所审核问询阶段撤回,有7家在证监会注册环节终止。从终止原因来看,财务核查相关问题占比约53%,科创属性相关占比约28%,合规性问题相关占比约20%,其他原因占比约18%。上交所指出,上述终止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中介机构对发行人财务核查、科创属性论证、公司治理及合规运营等基础问题的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项目申报前的准备工作不够扎实,对在审项目新增重大事项的报告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