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不断也不耽误赚钱,盘点那些“数钱手抽筋,裁员不手软”的科技巨头

观点
2023
03/24
10:32
亚设网
分享

北京时间 3 月 24 日上午消息,据报道,从欧美到亚洲,从微软、谷歌,到亚马逊、SAP,全球科技巨头今年以来的裁员人数已达数以万计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公司绝大多数依然在盈利

根据金融服务公司 Jefferies 的一份调查:“裁员是因为在疫情期间招聘过度,而且增长预期低于之前的预测。”

随着美国的利率上升和通胀高企,消费者也在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削减开支。因此,Jefferies 分析师总结道,企业“需要减少人员,通过与目前需求趋势匹配的员工人数重获运营效率”。

由于利率上升抬高了资本成本,也迫使企业纷纷减少人员支出。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门在研报中写道:“创业公司尤其如此,他们之前因为低成本的资本而大幅增加了员工人数。”

以下就是几家尽管仍然拥有可观利润,但却在裁员时毫不手软的全球科技巨头:

微软

微软在截至 12 月 31 日的季度内实现净利润 164 亿美元,较一年前减少 8%。云计算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微软云业务营收达到 2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

该公司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年报中表示,尽管面临“动荡环境”,但微软还是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2 财年内实现“创纪录业绩”。

他在 2022 财年的年报中说:“我们实现 1980 亿美元营收和 830 亿美元营业利润。微软云年化营收首次超过 1000 亿美元。”

尽管如此,微软还是在 1 月宣布裁员 1 万人,以应对营收增速放缓。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Alphabet 今年 1 月宣布裁员 1.2 万人

该公司第四季度盈利和营收均未达预期,但在截至 12 月的季度内还是实现 1% 的同比营收增长。

其 CFO 露丝・珀拉特(Ruth Porat)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Alphabet 当季增加 3455 名员工,多数都是技术岗位。

她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公司有意放慢招聘速度,以追求更长期的盈利增长。

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在过去两年经历了高速增长。为了适应和促进这种增长,我们招聘了大量员工,但如今面临的经济现状却发生了变化。”

亚马逊

亚马逊今年 1 月裁员 1.8 万人,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再裁员 9000 人。

但实际上,亚马逊不久前发布的 2022 年第四季度业绩非常优异,超出分析师预期。

该公司当季净营收增长 9%,达到 1492 亿美元,但营业利润下滑至 27 亿美元,低于一年前的 35 亿美元。

整体而言,亚马逊 2022 年的增长创下其 1997 年上市以来的最慢记录。这家电商巨头表示,他们正在为经济衰退的压力和消费者支出萎缩做准备。

SAP

德国 SAP 在 2022 年的业绩全面符合预期,云业务营收增长 24%。这家企业软件公司的营业利润还恢复了 2% 的正增长。

然而,SAP 还是在 1 月宣布裁员 3000 人,原因是管理层希望在 2023 年实现两位数的利润增长。

Sea Group

新加坡科技巨头 Sea Group 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 4.228 亿美元,这是自该公司 2019 年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几天后,该公司旗下印尼电商公司 Shopee 进行新一轮裁员,受影响的全职员工和合同工不到 500 人。

但据媒体报道,该公司已经在去年裁员 7000 多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 10% 左右。

其他亚洲科技公司也未能幸免。

印尼 GoTo Group、新加坡 Carousell 和 Foodpanda、韩国 Naver 和 Kakao 都在过去几个月进行裁员。

戴尔

戴尔在截至 2 月 3 日的 2023 财年实现营收 10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当年营业利润增长 24%,达到 57.7 亿美元。

这家 PC 制造商 2 月宣布将裁员 5%,总数约 6650 人

戴尔联席 COO 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e)在备忘录中表示,此次裁员是为“提前应对下滑周期的影响”。

虽然 2023 年财年营收实现增长,但随着 PC 和笔记本的全球需求萎缩,戴尔 2023 财年第四财季的营业利润却下滑 26%,至 11.8 亿美元。

苹果

苹果目前为止尚未展开大规模裁员,其招聘速度慢于谷歌、亚马逊、微软和 Meta。

不过,该公司同样也在收紧开支。

据悉,苹果推迟了部分员工的奖金发放,并且限制了 3 月的招聘。据悉,苹果还在 8 月解雇了部分合同工。

在截至 12 月 31 日的 2023 财年第一财季,该公司有多项业务的的营收、利润和销售额未达预期。

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将此归咎于美元强势、供应链中断和宏观经济问题。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