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已经拉开大幕,《大众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3月28日,已有9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了2022年年报。虽然此前已有部分银行先期发布了业绩快报,让市场对于去年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随着年报的披露,银行的具体经营情况进一步浮出水面。
招商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最高
从9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可以看出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其中,常熟银行以15.07%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居首,同比增幅在10%以上的还有江阴银行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营业收入则同比下降15.6%,跌幅最大;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的还有光大银行,微跌0.73%。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角度来看,9家银行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张家港行以接近30%的增幅居首,江阴银行、常熟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增幅也都在20%以上。
近年来,受贷款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普遍下滑,非息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非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以及来自于债券、基金和股权等投资业务的收益,此外还包括汇兑损益及其他收入。
年报数据显示,招商银行2022年全年实现非息收入1265.5亿元,同比微降0.6%,但仍以36.7%的非息收入占比遥遥领先同业。
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分析指出,分项来看,招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4.3%,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而资管规模和托管规模不断扩大分别拉动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4.8%,托管业务佣金收入同比增长6.6%。“招商银行持续落实大财富管理战略,业务模式优势日益凸显。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疫情影响减弱和地产风险缓释,公司对公和零售业务增长有望恢复稳健增长。”他预计该行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2%、16.9%,给予 “增持”评级。
信达证券分析师王舫朝也表示,公司聚焦“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建设,在进一步巩固零售金融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消费回暖、房地产业风险处置推进、大财富管理飞轮加速转动,公司的发展前景可期。
平安银行小微贷款余额增幅居前
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助力小微作为近年来银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了几乎每家银行年报里呈现的重要内容。
记者统计发现,“小微”字样在9家银行年报中出现的次数从30次至上百次不等。其中,有着“小微之王”称号的民生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共103次提及 “小微”,该行对于“小微”业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记者注意到,“在中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树立金字招牌”不仅被明确写入了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而且该行行长郑万春在年报的行长致辞中也表示要“按照真小微、真用途、线上化、信用贷的标准,推动小微新模式转型”。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小微贷款6834.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26.91亿元,增幅13.76%;小微有贷户64.8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9.05万户,增幅81.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90.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2.36亿元,增幅8.76%。
9家银行中,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最高的要数平安银行。作为第一家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平安银行的底气有目共睹。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截至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超100万户,处于产业链、供应链最底端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占绝对主体,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2%,增幅比例远超同业。民生证券分析师余金鑫指出,该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持续向重点领域倾斜,2022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加35.3%、38.2%和18.4%。“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且伴随着经济复苏,有望迎来零售信贷质、量双重修复,助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战略潜力兑现。”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也认为,“疫后复苏”逻辑下,公司零售信贷投放能力有望显著增强,资本市场回暖也有助于财富管理相关代销收入提升。
记者 赵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