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不及预期?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等难题待解

观点
2023
05/22
18:33
亚设网
分享

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不及预期?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等难题待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一些痛点难点问题”,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直言表示,如试点效果呈‘两低三不’漏斗状,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民众参保愿意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

养老金融需求蓝海在前,对于布局养老金融的机构而言,如何应对瓶颈,如何从供给端提供适应性的金融产品,进行产品的创新和细化,是正在面临的关卡。

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不及预期,试点效果呈“两低三不”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推出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税优型养老金制度。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正式实行。具体成绩如何?

从一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3月的相关数据,已有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水平2022元,购买产品总额110多亿元。648款个人养老金产品以银行类定期存款为主(约占72%)。

数据背后,“我国个人养老金具有广阔的前景,绝大部分人群符合制度覆盖条件,但实际参加人数远不及预期”,曹德云直言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表现,“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一些痛点难点问题,试点效果呈‘两低三不’漏斗状,即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人数比例低;产品供应不均衡、选购渠道不畅、民众参保愿意不强。”

与此同时,基于行业观察,从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情况看,绝大多数参加人在银行开户,但各个开户行仅提供其代理的产品,参加人并不可以自主选择及购买到制度中所发行的所有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参加人也不可以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变更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从产品销售端看,绝大多数个人养老金产品在不同商业银行平台上架,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产品上架过程中面临银行渠道费高、流程周期长等痛点难题,当前运行机制不利于个人养老金业务整体、长期、共赢发展。

此外,除部分人群可享受税收优惠外,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中产品、金融服务等优势特征不明显。除个人养老金产品与制度外,其它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几乎无差异,如个人养老金储蓄存款中的各项定期存款产品,制度内、制度外同样的利率/收益率,但制度内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的人群需要为该部分储蓄缴税,即制度内同款产品最终收益率比制度外收益率低。

推进创新,细化产品、实现客户分层

个人客户对养老金融的需求持续释放,蓝海在前,面对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各方亟待突破瓶颈,应对我国老龄化,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首先,在政策层面,曹德云提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后,我国“三支柱”体系完全建立,“三支柱”养老金虽然资金来源不同,目的都是保障民众老年生活质量。因此,“三支柱”应在资金、账户、服务等方面实现融合。要实现“三支柱”融合,需要国家在政策、信息方面给予顶层设计统筹。例如,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三支柱”的养老金信息联通,诠释、展示、测算等实现一键查看;第二、第三支柱额度共享、账户资金转移等,以帮助民众更好统筹规划养老;同时,可以鼓励未参与年金的人群如灵活就业、新业态、新市民群体能够参加个人养老金。

聚焦于金融机构,在供给端发力,丰富产品供给维度、优化服务,是重要一环。

据研究数据,近半数的大众富裕人群和高净值人群的生活需求中有“退休养老生活规划”,个人客户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要因人而异、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基于此,汇丰保险(亚太)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孙丹莹提出,从境外成熟市场产品经验看,海外成熟市场在产品创新方面从单一产品转变为产品模块化。除养老储蓄或投资外,医疗和健康保障也是个人对养老金融一大诉求。

从金融机构的执行动作来看,还需加速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做好产品细化和客户分层工作,居于客户需求,研发提供有吸引力的可为参加人带来长期稳健回报养老金融产品,丰富民众的养老投资选择。

“首先提高产品收益率。着眼长周期、发挥专业性,发行产品期限为长期或终身的产品,通过长期限负债匹配优质战略资产,通过时间价值实现养老资金稳健增值”,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针对提供适应性的金融产品提出了具体建议,

同时提高养老产品适配性,针对不同的客户具备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提供多种投资策略及产品组合,供客户选择;设立默认资产配置制度规则,在保证持有人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可以设立默认的资产配置规则,引导持有人科学配置养老资产,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的相对平衡。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