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裁员波及中国业务,折射香港IPO投行格局生变

观点
2023
06/06
20:31
亚设网
分享

国际投行寒风劲吹,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美银在内的多家投行开始裁员。最近,一份涉及摩根士丹利中国的裁员名单在网络流传,名单中包括多位“大摩”董事总经理在内的数十人,引发行业关注。经蓝鲸财经多方了解,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最近确实进行了裁员,波及驻香港、上海及北京的不少员工。

网传裁员名单中,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多达40人左右,不仅仅包括分析师、助理等基层员工,甚至包括六位MD(managing director)级别高层,涉及包括中国组、金融机构组、企业金融组、并购组以及TMT组、医疗健康组等十几个部门,从名字判断多为中国员工。其中,企业融资、并购以及TMT等业务部门是重灾区。

接近摩根士丹利的人士向蓝鲸财经确认,上述裁员名单中的部分相熟人士确实已经离开了摩根士丹利。

上月底,国外财经媒体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摩根士丹利亚太裁员波及多位董事总经理。其中被点名人士均出现在网传裁员名单中。

蓝鲸财经向摩根士丹利发送邮件求证裁员名单,未得到回复。

摩根士丹利全球的裁员潮自去年底持续至今。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宣布决定裁员2%,约1600名员工。今年5月初,摩根士丹利宣布计划在6月底前裁员约3000人。此次波及中国员工的裁员,即系这轮裁员计划的一部分。

摩根士丹利的动荡与其业绩承压息息相关。美元加息导致融资成本直线上升,一、二级市场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萎缩,直接导致投行业务量急剧放缓。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购活动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并购交易额同比接近腰斩。

此外,摩根士丹利的中国业务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资投行在近十年崛起,逐步打破外资投行在香港IPO市场的垄断,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际大投行风光不再。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IPO市场中,中金担任保荐人上市的公司达30多家,超过了摩根士丹利及高盛担任保荐人在港上市公司数量的总和。

一位熟悉外资投行的人士向蓝鲸财经指出,孙玮(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CEO兼中国区CEO)在2021年底退休后,中国区在摩根士丹利内部不被重视,加上业务活动低迷,“没人顶了”。

摩根士丹利此次裁员,市场人士均指受香港市场“交易荒”影响颇深。

一位曾深度参与A+H股IPO的上市公司高管对蓝鲸财经表示,港股上市成本中,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投行的费用占比较多,其中支付给投行的承销费用约在发行总额的4%以上,投行保荐费用则一般在几十万美元不等,理论上无论上市成功与否保荐费用都需照常支付。

去年,港股一级市场融资额呈现断崖式下降。Wind数据显示,2022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金额为2524亿港元,较2021年融资金额7707亿港元同比锐减67.25%。其中,首发融资规模为14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大幅削减超68%。

近年来,港股IPO发行数量逐年下降:2018年港股IPO共发行208只,2022年下降至89只。IPO募资规模也在缩减,2021年港股IPO募资金额为3288亿港元,2022年缩减至1045亿港元。

市场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外资投行也在被中资投行抢走蛋糕。中金在港股IPO承销市场近几年优势明显,除2021年位居第二外,2020年及2022年,中金在香港市场分别以439.32亿港元及223.35亿港元的承销金额位居榜首显,2022年,中资投行如华泰证券、招银国际、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等都位列港股IPO承销前十名。

从港股IPO保荐规模看,中金2022年以221.34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列第一,远超第二名瑞银的99.26亿港元。当年,中金保荐家数33家位居第一,摩根士丹利保荐14家,瑞银和高盛保荐9家。

“伴随着香港市场IPO及再融资的萎缩,以及中资行的崛起,外资行的业务空间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了其投行业务盈利水平下降。金融行业对于市场预期的敏感性极强,在预计未来香港市场投行业务受到冲击较大的情况下,裁员节约成本是金融行业的优先选项。”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对蓝鲸财经表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