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加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立生物”)再次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
如若成功上市,加立生物将成为港股第一家专注术后疼痛管理的创新药公司。背靠深圳前首富林立的立业集团,加立生物创始人之一的林帝邦作为林立之子的身份也备受关注,二度递表能否让“立业系”再下一城?
IPO前夕引进知名药企成为股东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林帝邦通过其100%持股的公司Cali Nova控制加立生物约5.88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0.83%。同时,林帝邦还通过100%持股的人深圳鸿邦盛持有邦兆99.9%的股权,后者则通过认购股份持有加立生物3.82%的股权。
最终,林帝邦、Cali Nova、邦兆及深圳鸿邦盛合共将有控制加立生物54.65%的表决权股份,共同为公司控股股东。
相比于2022年1月第一次递表港交所时,2023年加立生物的股东又包括进了大型医药保健集团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专注医药及保健领域的创投基金大善、专注于投资生命健康板块的邦勤资本、吉林万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杭邦等多家知名的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
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6月,加立生物向投资者邦兆、杭邦、邦勤、长骐及力石配发及发行合计约1.57亿股股份,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每股1.29元,合计总金额约为2.02亿元。
其中,东阳光集团本身的业务就包括生物医药、保健及新电气材料三大板块,旗下医药板块还有在联交所上市专注于抗病毒、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东阳光长江药业。
而加立生物引入的另一家投资者万通药业同样为业内领先的医药企业,旗下包括耳熟能详的“万通筋骨贴”等知名产品,在多年的销售积累下,万通药业也拥有布局全国的销售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引入的大善、杭邦等机构投资者基本都是为加立生物“量身定制”的,据公开资料显示,上述机构大多都是在此次入股的前两至三个月刚刚成立的。
引入医药企业作为股东,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是为加立生物日后产品商业化市场流通能有所助益。此外,前面提到邦兆的入股更多的是出于对实控人股权加强为目的,力石、长骐等非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则可能更多是以财务投资的目的而进入加立生物股东行列。
不过目前提及上市流通还为时尚早,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时,加立生物还尚无产品获批上市。2021年、2022年,加立生物分别亏损1.09亿元、1.03亿元,并且尚未从产品销售取得任何收入。
仅35名研发人员核心技术由“外人”掌握
就加立生物本身而言,公司短期内有可能实现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储备并不多,并且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人”手中,某种程度上说,加立生物反而更像是一个财务投资者,其更多的还是由立业集团主导设立的。
加立生物的前身其实为加立美国,2016年9月由立业集团与Latitude共同创立,二者分别持有66%和34%的股份,2021年4月,立业集团以1美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加立美国66%股权转让给加立生物。
这里提到的Latitude即由加立生物首席科学官陈献实际控制,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陈献通过Cali Trading持有加立生物30.29%的股份。
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加立生物的产品管线侧重于非阿片类术后疼痛管理、消炎疼痛控制、麻醉及镇静。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拥有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核心产品及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药物。
另外,加立生物还拥有两个技术平台,即PG-Depot及ClearSol。公司在PG-Depot技术平台开发长效缓释剂型新药,同时在ClearSol技术平台开发难溶性药物的安全注射剂型。
若加立生科顺利登陆港股,公司将成为港股市场唯一一家专注于术后疼痛管理的创新药企。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药学博士,同时也是加立生物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陈献更像是“核心人物”,原因就在于公司的核心资产和技术平台实际上都是来自陈献控制的Latitude公司。
license-in的中文翻译是“许可引进”,相较于传统医药公司自主研发新药,或是收购创新药公司这两种投资方式,license-in模式下的公司作为“产品引进方”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按品种开发进展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
加立生物即是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创新药的研发。根据协议,Latitude针对其于PG-Depot及ClearSol技术平台下的若干专利及专有技术,向加立生物授予独家、免特许权使用费的许可。
包括加立生物目前的核心产品CPL-01、候选药物CPL-05和CPL-07以及PG-Depot及ClearSol技术平台下的所有其他未来药品。为此,加立生物需要向Latitude一次性支付300万美元。
同时,对于加立生物旗下新药的选择和研发都需要由Latitude拍板决定的,而每款新药的开发由加立生物独自承担成本及费用,配方开发则由Latitude完成。
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加立生物全部研发人员仅为35人,相较于2022年1月首次递表时增长了19人。其中24人在新药研发方面拥有经验,18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20人拥有10年以上医药行业经验。
作为一个创新药企业,这些研发人员显然是不够的,更大的研发团队依然依赖于陈献所控制的Latitude。但2021年和2022年,加立生物投入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285.7万元、8420.4万元,是公司全年最主要的支出。
“立业系”再下一城
公开资料显示,加立生物本身的实控人林帝邦仅仅只是高中学历,加立生物的成立及运作更多的还是来自他背后深圳前首富老爹林立的支撑。
2013年,21岁的林帝邦进入华林证券担任财务部经理。次年6月,离职后的林帝邦出自1500万元设立深圳鸿邦盛,并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同时林帝邦先后在立业集团旗下的立业房地产、立业医药、立业生物和崎闺影视等公司担任高管。
在这背后的林立和他的“立业系”公司反而受到更多的关注,林立资本帝国的开始,则是在早期深交所成立人们对股票知之甚少时,其对于前期公司的原始股投资。靠“炒股”积攒到一定的财富后,1995年林立正式设立深圳立业集团,并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务。
到目前为止,立业集团旗下拥有华林证券、华鼎投资、京城房地产等上百家子公司,涉及化工、地产、金融、能源、餐饮、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而林立最重要的投资之一是在世纪初取得了平安保险的部分股权,并且一度位列其前十大股东。
等到2007年,中国平安登陆上交所,同年林立则以140亿元的身家登顶成为深圳首富。2021年,作为立业集团的实控人,林立以810亿元的总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61位。
林立更具有野心的还是在金融行业,2002年时,林立就出资3000万元收购只有5个营业网点的小券商江门证券,也就是后来的华林证券。2019年,华林证券登陆深交所,这在后来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林立家族把持华林证券的原因,公司在上市后却是麻烦接连不断,先后遭遇股权纠纷、高管集体离职、违规被叫停所有新增业务等。
在IPO上市的前后,华林证券就有小股东控告大股东立业集团非法侵占其股权,相关的纠纷持续不断。上市不到一年,华林证券又披露包括总经理、财务总监和监事会主席在内的多位高管变更情况,实控人夫妻林立与潘宁辞去部分管理职务。
仅仅两个月后,华林证券就收到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经过证监会调查,华林证券存在七大违规行为,其中一条就是总经理林立除在公司任职外,还担任了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董事。
目前,林立仍在华林证券任职董事长,并通过立业集团控制华林证券64.4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6月29日收盘,华林证券股价为13.61元/股,市值约为367亿元,持股市值达到237亿元。
不过,从相关公告来看,2022年以来立业集团频频将所持华林证券股权进行质押,而华林证券本身也在2022年遭遇营利双降。
另外,立业集团还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的主要股东之一,2014年腾讯发起设立微众银行时,立业集团作为发起人之一,持有微众银行20%的股权。
在深耕金融行业的同时,林立对实业企业的布局反而并不多,推动加立生物登陆港股大约也是“立业系”在创新药领域的一次试水。(蓝鲸财经 徐晓春 xuxiaochu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