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关于Web3的新政逐步落地,是否会为数字藏品市场注入新的生机?近日,数藏中国CEO王鹏飞和数藏中国香港站NFTChina CEO 付饶接受了蓝鲸财经的专访,介绍了公司出海香港及东南亚市场的业务探索模式和未来展望。
去年10月30日,香港正式发布了《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后,数藏中国即于11月在香港注册了NFTChina。今年2月23日,NFTChina发布了第一款NFT,并于4月28日正式上线了二级流通市场。目前已发行85款NFT,拥有约3万多件藏品,总市值约为200万美元。
王鹏飞告诉蓝鲸财经记者,数藏中国是国内数藏行业的第一家出海公司。付饶表示,香港投资推广署相关负责人多次在媒体明确表示,目前NFT在香港不受证监会监管,因此公司没有申请相关牌照。他们表示将持续关注监管动态并配合升级。在未来,NFTChina计划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看好NFT在传统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发展前景。
蓝鲸财经:NFTChina和数藏中国在业务侧重上有什么区别?
付饶:我们在香港主要以公链为主,使用BRC20和Ethereum协议进行交易,与国内使用的联盟链有一些区别。此外,包括二级市场买卖等方面,可能与国内有一些监管政策的差异。不过,由于我们的法律主体在香港,受香港政策监管,我们已经咨询了相关监管机构。香港投资推广署相关负责人多次在媒体明确表示,目前NFT在香港不受证监会监管,所以其认为NFT在香港是完全合法的。
根据我对香港监管的理解,他们倾向于放大监管重点,将市值较大的产业优先进行监管。另外,香港在监管方面也善于将新兴事物置于现有监管框架下,NFT无论呈现形态是图片还是视频,上链后有时是权益,有时是实物的线上映射,目前还没有被监管特别的学习。目前NFT的市值规模在整个虚拟资产市场中相对较小,所以监管采取了观望态度。
同时,我们参与了一项IEEE标准化研讨,涵盖了NFT,这从学术角度去探讨了NFT的发展。学术界通常会比监管领域稍领先一些,所以我们认为未来会有更多标准化的发展。
蓝鲸财经: 目前香港的业务发展,与国内主营业务相比如何?
王鹏飞:NFTChina现在的总市值在200万美元左右。目前吸引的用户一部分是国内特别关注NFT的群体;另一部分是香港本地用户,以及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用户。内地部分,数藏中国流通市值大约是1.4亿人民币。
我们最近发行了BTC像素熊猫,搭载在BRC20之上,结合了NFT+Gamefi+Defi的玩法,邀新活动数万人参与,诸多明星、企业家持有,地板价在两个月内翻了20余倍,有望成为香港Web3概念第一NFT。从目前情况来看,香港的增速和用户活跃度很快。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我们在香港是第一家进入的公司,并且速度很快,取得了先发优势。因此,我们对香港市场的份额是相当不错的,总量也在快速增长。
我们看好在传统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机会。虽然数字货币融资已经成为一种方式,但还不是主流。在香港,资本市场相对成熟,我们看到很大的机会。我们也在积极与一些香港上市公司进行对接。未来,我们也有计划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
蓝鲸财经: 除了香港之外,您们是否计划继续拓展更多的海外业务?
付饶: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中国企业出海的中转站,我们愿意继续向更远的地区拓展。我们已经发行了一些与中国大使馆授权的NFT项目,例如纪念中国建交65周年的NFT。借此机会,我们计划拓展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市场。
目前也有来自印度的潜在投资人与我们进行沟通,我们也计划拓展印度市场。我们希望在这些国家的华人群体中复制我们在中国内地取得的成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有望将这些业务整合到我们总公司,为未来的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做好准备。
蓝鲸财经: 国外市场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数字藏品,而是像Azuki、无聊猿等更大规模的NFT系列作品了,NFTChina和这些作品侧重点有何不同呢?
付饶:目前市场上很多NFT项目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价格回撤,但我们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路径,我认为是因为借鉴了数藏行业拓客展业的方法论的原因。因为我们面对的用户不是传统Web3用户,而是Web3以外的用户。对于还没有接触过NFT的70多亿人来说,记助记词、进行资产转移都是非常繁琐的,每一步的繁琐操作都会丧失很多用户。
我们面对的是这个庞大的蓝海市场,我们通过法币支付,中心化的注册方式以及便利的交易流程,让他们更容易进入Web3世界,并拥有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个NFT。我们通过提供更便利的注册和交易流程,以及中心化的邮箱和手机验证,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进入Web3世界。这也是我们与其他项目的区别。
我们相信,这种方法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在那些不太发达、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地方,可以得到复制,并取得大规模的成功,目前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蓝鲸财经:这样的方法确实有吸引力。但是,您提到了使用中心化的路径注册进入Web3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坚持去中心化理念的用户感到排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付饶:我认为公链之于公,在于兼容并蓄。Web3世界并没有规定一定要是完全去中心化,或者完全中心化。在这个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应该采用增量思维去探索。对于用户来说,更顺应人性的中心化注册方式能够降低进入门槛,让更多的人体验到Web3的乐趣。我们认为在Web3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可以并存,而我们的方法正是在综合考虑了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前提下找到的一条适合我们的路径。
王鹏飞: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有账户抽象技术也去中心化的思路可以逐步做到用户无感,例如用邮箱和手机号进行验证,我们未来也会部署一些智能合约和运用隐私计算技术,我们也无法掌握用户私钥。在综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抓到更多的市场。Web3过去的一个时代是没有监管的,但现在在美国,比起Coinbase,完全去中心化的Uniswap就不会得到重点发展和支持。
在香港也一样,如果没有完全没有KYC也是不行的。在中心化的角度来讲,还要兼顾一定的KYC,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像香港这样的当地政府去放心授予牌照,让更多的人更低的门槛进来。在这个方向上,我们也会往合规的方向去发展。
蓝鲸财经:在未来,国内的数字藏品和国外出海的NFT,是否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走势?
王鹏飞: 是的,国内数字藏品市场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艺术品,另一类是炒作图片。去年,数字艺术品在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但买家普遍对这些艺术品不满意,认为其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而且整个市场比较混乱,用户数量也有限。今年,市场更多地偏向于炒作,各种玩法如合成置换、分解、代币化等层出不穷,导致市场更加混乱,用户活跃数约在10万至8万人左右。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在NFT的品类上更为丰富,从PFP(Profile Picture)到数字艺术品,再到一些品牌和企业的参与,还有域名、游戏等,都在发展和萌芽。我们在数字藏品领域也在向国外的发展方向靠拢,着眼于更广阔的市场,包括数字商品、数字艺术品和数字资产等,这些都将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发行和交易。
蓝鲸财经: 去年有一些公司尝试与品牌合作做数字艺术品,但效果似乎不及预期。您能分析一下国内市场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吗?
王鹏飞:数字艺术品类的藏品一般价格不会有波动,或者就是下跌。从艺术角度,品类太多用户也分辨不出来,第二个是用户量也太少。只有炒作的一部分人会赚钱,二八定律20%的人赚钱80%的亏钱,人是会亏完的。
付饶:我之前也做过一些品牌商业落地案例,国内数字藏品市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炒作,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而品牌方则希望吸引真实用户。这两个用户群体之间并没有太多交集。一开始,很多人都尝试这样的合作,但随后发现合作未必能够起到品牌宣传的效果,有的品牌尝试后也发现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营销效果。市场环境在2021年和2022年相对好,但随后逐渐变差,有的平台更偏向于噱头或事件营销,营销效果大于销售效果。这使得这样的合作成为一次性事件,不一定会长期运营NFT的项目,因为对企业来说这样的成本是不划算的,而且合作后的用户并非精准用户,这让他们可能选择止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品牌或艺术等元素的尝试,最后可能都会无疾而终。
蓝鲸财经: 您预计未来国内市场是否会走向金融化合规化还是去金融化,将往哪个方向发展?
王鹏飞: 国内市场可能会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可能还没有监管,相关部门可能希望市场能自行发展并观察一段时间,炒作的市场也会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可能会涌现出一些规范的交易平台,一些合规的项目也会接入其中。这两种市场可能会共存,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并列发展。
蓝鲸财经: 在这种并列发展的状态下,您认为国内市场可能会有新的爆发点吗?
王鹏飞: 国内市场可能会有几个爆发点。首先,用户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用户需要逐渐认识到哪些项目是不靠谱的,炒作往往会导致亏损。其次,未来数字艺术品、链游等方面的发展也有潜力,虽然这需要时间培养。
加之未来元宇宙等新概念的发展叠加,会促使国内市场早晚会再次热起来。总体而言,数字化的固定资产将越来越多,市场可能会出现寡头现象,最终可能只有几家规范且有特点的平台存在。
蓝鲸财经: 目前存在国内一些头部数藏公司被用户起诉维权的情况,您有何评价?
王鹏飞: 这些公司被维权可能与它们的一些做法有关,有些平台可能自身存在问题。同时,用户在炒作失败后追求维权也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大部分可能仍然无法成功,而这个过程需要法律来判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让用户了解哪些是自己的选择或投资的失败。